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2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723 字 2020-12-19

大伯大言不慚,立即遭來林高著的訓斥:「你幾斤幾兩,你爹我還不知道。就你那幾個狐朋狗友的,能幫得上什么忙?」

「爹,教訓的是,教訓的是。」

「還不快帶路。」

侯官縣衙衙前街一茶寮內,一名腿腳利索的男子走到正在四方桌上喝茶的謝總甲道:「林家父子三人進城了,正湊著縣衙來呢。」

謝總甲將茶碗放下問道:「是林高著,他家老大,老三?」

「老三沒來,是個小孩。」

「我知道了。」謝總甲想起林延潮,輕輕哼一聲,心底倒有幾分不詳的預感,於是向同桌一名蓄著八字胡的男子道:「葛狀師,那林家大人我都不怕,就是一個在社學念書的孩童,不知從哪里看得幾條朝廷律令,居然說得有點門道,這官司煩請幫我上上心。」

那葛狀師斜瞅了一眼謝總甲一眼道:「一介孩童怕得什么,我葛某給知縣老爺作刑名師爺時,他還未出生,在省城里五十兩的狀子也不配我動一下嘴,一百兩的狀子也別想我動一下筆,你五畝嫁妝地加在一起值個幾兩銀子?」

謝總甲被這一番話說得滿臉通紅,他在鄉里高高在上慣了,但到了省城連一個狀師都不把他放在眼底。

不過對方地道的蘇州口音,加上透出給知縣當過幕賓的深厚背景,謝總甲也只敢在心底大罵,仍是低聲下氣地道:「還請葛狀師看著黃書辦的面子上,幫我這一次。」

「知道就好,我不是賣黃書辦的面子,而是看在徐典使的份上,狀子我已給你寫了,憑著這狀子官司就贏了七成,其余三成你隨即應變吧。」葛狀師開口道。

這也行?謝總甲心底大罵,但還是千恩萬謝地掏出一兩銀子,放在桌上,葛狀師將茶碗一端,竟是官場上端茶送客。

一個訟棍也敢在老子面前擺譜,謝總甲心底大罵,轉身要走。

「慢著!難道還要我給你結了茶錢,鄉下人真沒見過世面!」

從西門行至縣衙所在的官賢坊,費了小半個時辰。

待林延潮行至衙前街,街立著一匾,抬起頭上面寫著八閩兼邑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據林延潮所知,這四個字,是與一坊之隔,與侯官共處一城的閩縣縣衙坊前,那寫著『十閩邑』的牌坊打對台,以示不甘於其後,一爭排名的決心。至於府台衙門前,則是不吹不黑立的是『八閩郡』的牌子。

縣衙緊靠侯官縣縣學,坐北朝南,八字大門南面而開,正合有理沒錢莫進來的規矩。

衙門前一條長街,就是衙門街。自古衙門街前好風景,這自不用多說。

眼下息訟期已過了兩個月,按道理不是衙門告狀高峰期的時候,但衙前街仍是人潮洶涌,縣衙大門旁的旌善亭,申明亭,都是擠滿了人,這樣子都是來打官司的苦主和被告。

若是酸儒見了這一幕,難免要感嘆,什么叫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孔子都說了,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儒家認為無訟是社會理想狀態,訟告越少,越說明民風淳朴,百姓易治。治理地方的官員,也容易得到個政治清明的考評。

相反地方訟告多,則認為當地民風澆薄,換句話說,就是刁民太多。

從這點上看,閩地不是官員們喜歡呆的地方。地方志上,民貧者眾,喜訟輕生;其俗儉嗇,喜訟好巫這樣的話比比皆是。

今日正是衙門的放告日,知縣當堂坐衙,放告牌這才放出,民眾們就涌到了牌前。

一人苦主糾起被告的衣領罵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若是不還今日就叫你大牢坐穿。」

還有人在推推搡搡,一個女子大哭著道:「相公,你相信我,我和張相公是清白的。」

「賤貨,還敢狡辯。知道什么叫抓奸在床!」

林延潮正要聽下去,卻給大伯堵住了耳朵,一旁道:「小孩子不要污了耳朵。」

這個大伯,林延潮頓時無語了。

林延潮正是大開眼界,這時候卻聽到一旁有人冷笑一聲。

謝總甲負手而立,而謝家老三跟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