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北上見聞【二合一】(2 / 2)

但正如魯王公輸磐所猜測的那樣,雖然趙弘潤利用魯國這個誘餌,成功地將楚將項末引到寧陽接盤與田耽麾下齊魯聯軍的戰爭,但這並非是他的初衷。

記得在這場曠世之戰爆發之前,趙弘潤曾對太子妃羋姜斷言過,斷言未來二十年內,楚魏兩國應該不可能會出現最根本的矛盾,然而這個推測,是建立在楚國當前技術實力的基礎上,可楚國若是一旦得到了魯國的工藝技術,那么,楚國發展自身國力的時間,無疑將大大縮短。

可能十年工夫,楚國就會變得無比強大,到那時候,楚國還會繼續默認魏國去摘取中原霸主的桂冠么?不太可能吧?

毫不誇張地說,待等到那個時候,「魏楚之盟」恐怕也難免步上「齊魏之盟」的後塵,繼而爆發魏國與楚國為了中原霸主之名的戰爭。

因此,縱容楚國覆滅魯國,其實是不符合魏國利益的,只不過,鑒於河內郡那邊時機成熟,趙弘潤急著揮軍偷襲韓國腹地,卻奈何田耽仍對他苦苦糾纏,是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趙弘潤才會與楚公子暘城君熊拓達成這個默契,默許楚國去攻打魯國。

在聽完趙弘潤的講述後,宗衛長呂牧這才恍然大悟,隨即,他皺著眉頭說道:「殿下,您認為魯國擋得住項末么?或者說,田耽擋得住項末么?」

趙弘潤想了想,說道:「在我看來,田耽、項末,不分伯仲,短時間內,雙方應該是難以分出勝負的,可田耽終歸是齊人,這就個問題。」

「這是為何?」呂牧不解問道。

在旁,似屈塍、晏墨、翟璜、南門遲等一些鄢陵軍、商水軍的將領們,亦好奇地等著趙弘潤的解釋。

見此,趙弘潤遂解釋道:「雖然項末有十萬兵力,但在實力上,我反而看好田耽麾下的齊魯聯軍,但是在任城,仍有我大魏的李岌、周奎、蔡擒虎三將,可以照拂一下項末,因此我認為,項末與田耽各有優勢,再加上是在魯國境內作戰,因此我斷定,項末與田耽短時間內難以分出勝負。但是在泗水郡,齊國是肯定擋不住楚國那號稱百萬的大軍的。到時候泗水郡一破,暘城君熊拓揮軍齊國「東海」、「琅琊」兩郡,繼而威脅齊國的王都臨淄,在本土遭受威脅的情況下,田耽以及他麾下的齊軍,很有可能被調回國內,抵擋楚軍。而一旦田耽被調走,魯國恐怕……」

說到這里,他搖了搖頭,皺著眉頭說道:「田耽若被調走,項末的優勢就大了,不單單只是兵力上的優勢,更關鍵的原因在於,魯國並沒有什么擅長用兵打仗的將領,如何擋得住似項末這般的名將?」

聽聞此言,宗衛長呂牧以及在旁的諸將們恍然大悟,且心中暗暗佩服眼前這位太子殿下對於整個戰局的精確把握。

兩日後,趙弘潤率領十萬大軍經過「平陸」,繼續往北,准備攻打齊國的城池「無鹽」,打開通往韓國的道路。

然而,待等他率領大軍趕到無鹽縣時,他卻驚訝地看到,本該屬於齊國的這座無鹽縣,城牆居然遍插「衛」字旗幟。

『這是什么情況?』

不得不說,當時就連趙弘潤也愣住了。

而他麾下的諸將們,更是面面相覷,一臉的難以置信。

衛國,居然攻陷了無鹽?

要知道在魏人心中,衛國一直以來都只是一個為魏國負責搖旗吶喊的小弟角色,論國土面積以及實力,卻在中原各國中墊底——這跟當代的衛王衛費不思上進有關。

因此,在這場波及中原的曠世之戰中,雖然衛國緊跟魏國的腳步前後對韓國、齊國、魯國、越國、偽宋宣戰,但包括趙弘潤在內,幾乎絕大多數的魏人,都沒有指望衛國能在這場仗中作出什么貢獻,替魏國分擔一下來自韓軍或者齊軍的壓力。

就像在「韓齊魯越宋五國聯合」中純粹湊數的偽宋一樣,衛國在「魏秦楚衛四國同盟」中,其實也是一個湊數的角色,這場仗真正的主力,顯然是魏國、秦國、楚國三者,至於衛國嘛,負責在旁搖旗助威即可。

這個認知,使得趙弘潤根本沒有去關注衛國的動靜,可沒想到的是,衛國居然不聲不響地,就攻陷了齊國的無鹽縣。

「這……這怎么辦?」

商水軍的大將伍忌與副將翟璜跑來請示趙弘潤,因為按照計劃,他們將在今晚配合青鴉眾強行拿下無鹽城,且商水軍上上下下的兵將們,由於在寧陽苦熬了數月,也是一個個摩拳擦掌,按耐不住。

可沒想到,作為大軍必經之路的無鹽縣,居然似乎被衛國被攻陷了,說實話,這還真有點打擊商水軍的士氣。

面對著伍忌、翟璜二將的請示,趙弘潤摸著下巴琢磨了半響,才從「衛國居然能攻陷無鹽」這樣的驚人之事中回過神來,隨即笑著說道:「這還能怎么辦?這是好事啊!去,派人跟駐守無鹽的衛軍打個招呼,就說我軍要借道。」

「遵令!」伍忌、翟璜二人抱拳領命,當即就派了幾名士卒前往無鹽城下。

齊國的無鹽縣,果真是被衛國給攻陷了么?

這還真是事實。

倒推數個月,就在韓國與魏國在僅僅相隔五日的情況下相互宣戰之後,衛國的君王衛費,亦毅然對韓國宣戰。

當然,這個宣戰純粹就是像趙弘潤所認為的那樣,充其量就是表明衛國這次會站在魏國這邊,在輿論與大義上抨擊韓國,使魏國占據大義的至高點,至於衛國是否會真的出兵幫助魏國,相信大部分是世人都不會這么認為。

要知道,在當年「五方伐魏」時,韓軍就派了一個司馬尚,便攻陷了衛國東北部的半壁國土,殺得衛軍節節敗退,而如今,韓國駐守邊疆的悍將齊齊出動,衛國豈敢引火燒身?

於是乎,在魏、秦、楚三國軍隊陸續出動的時候,就只有衛國久久不見動靜。

當然,對此,魏、秦、楚三國也不在乎,就連趙弘潤,事實上也並沒有將衛國真正列入戰爭序列。

但是,衛公子瑜卻不滿足於他衛國僅僅只當個看客。

其實,或許就連趙弘潤也不知道,在「魏或者韓」的選擇上,衛公子瑜曾經有過猶豫,記得在「五方伐魏戰役」韓國戰敗之後,事實上韓國也曾派人與衛公子瑜聯系,企圖將這位在衛國極有威望的衛公子,拉攏到他們韓國一方。

甚至於,在韓國對魏國宣戰之後,釐侯韓武也曾派人秘密聯系衛公子瑜,希望衛公子瑜能在關鍵時候幫他們戰勝魏國。

釐侯韓武認為,衛國太弱了,弱到魏國平日甚至不會對這個附庸國有所防備,因此,倘若衛公子瑜能在關鍵時候倒戈,狠狠插魏國一刀,這將大大增加他韓國在這場仗的勝算。

因此,他囑咐當時派去的韓使對衛公子瑜言道,倘若衛國這次能在關鍵時候倒戈,助韓國擊敗魏國,那么,韓國非但可以支持衛公子瑜成為衛王,也可以與衛國一同瓜分魏國等等。

必須承認,釐侯韓武提出的待遇,不可謂不優厚,至少當時衛公子瑜有所猶豫。

甚至於在那名韓使離開之後,衛公子瑜仍獨自坐在書房內猶豫不決。

忽然間,他心中一動,從書桌後站起身來,走到書架旁,從書架上拿下一個錦盒,待打開後,從盒子里取出了一份手札。

這份手札,即是他表弟魏公子趙潤前一陣子故意送給他的那份關於「耐火磚」的工藝記錄,補全了蕭鸞給他的魏國鍛鐵工藝記錄,使得衛公子瑜名下的鍛造作坊,總算是在冶鐵這一項中有所突破——雖說這個突破其實就是照搬魏國的冶鐵技術。

這本關於耐火磚的手札,衛公子瑜已命人抄錄了許多拓本,交給他衛國的工匠,但是這份原本,他卻珍藏了起來。

用於提醒自己,他欠他表弟魏公子趙潤一個天大的人情,並且他也由衷承認,他表弟趙潤的確是一位讓人敬佩、至少是讓他敬佩地無話可說的雄主。

於是,在重新翻閱這份手札的期間,他心中已做出了決定:支持魏國!

與衛王費不同,衛公子瑜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既然他真心決定背靠魏國,那么,自然要在這場曠世之戰中有所作為,而不是像他父王衛王費那樣,僅僅只是喊了一句「討伐韓國」的口號。

因此,在衛王費並不支持的情況下,衛公子瑜選擇了出兵,真正參與這場曠世之戰。

韓國,他自然不敢招惹,是故,衛公子瑜就選擇了與他衛國接壤的齊國東郡。

畢竟在他看來,齊國要同時面對魏、楚兩國的進攻,應該顧及不上他。

於是乎,就在世人誰也沒有關注衛國的情況下,衛公子瑜傾盡他麾下這兩年訓練的軍隊,攻打齊國東郡,攻陷了包括無鹽在內的好幾座齊城,一方面為他衛國開疆辟土,另外一方面,也陰差陽錯地,替趙弘潤此番率領的魏軍,打通了通往韓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