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奉天討賊(1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09 字 2020-06-25

兩個月後已進入夏末,除了天氣更加炎熱,以及稻田里的谷子由綠色變成黃色、沉甸甸的谷穗讓庄稼彎了腰,山里的景色和張寧剛來時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在這里,就算是冬季也是滿山綠意。

進攻山匪的期限已到,訓練完成的全副武裝的人馬已經在村外的草場上聚集。很多村民在村口圍觀熱鬧,張寧帶著隨從出來時,也到了自己忙活了兩個月的成效。不管怎樣,至少這支人馬更具有觀賞性。一色的軍服和鐵盔、整齊的隊列;車架上的子母炮洋溢著鋼鐵特有的力量感,士卒們手里的火繩槍的嶄新槍管泛著金屬的光澤。他們上去就仿佛從遠古狩獵時代的人群躍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當然軍隊不是用來表演的,張寧更希望到他們投入戰斗後的效果。

過得一會兒,姚和尚也從村子里出來了,他身上挎著一把長劍,步子穩而急,加上魁梧的身材讓他的形象孔武有力。張寧迎上去拜道:「時機已經成熟,只待舅舅下令。」

不管怎樣,鳳霞山時姚和尚的地盤,張寧一向尊重他的權力和威信。雖然按照辟邪教的等級,張寧身邊的秋葉也比姚和尚要高。

姚和尚拱手回禮,並未說話。他站在路上不動聲色地了一會兒草場上的人馬,忽然轉身解下佩劍遞到張寧面前:「這次征討山匪,由你來號令,凡不聽軍令畏懼不前者可斬於陣前。」

張寧愣了愣:「我只負責訓練眾人使用火器,從來沒打過仗。」

姚和尚什么也沒說,從後面的人手里接過一面旗幟來,雙手一抖,只見上面寫著四個字:奉天討賊。

張寧遂接了過來,命人掛在旗桿上樹了起來。他走到韋斌面前,回顧旁邊站著的十排人馬,心道:雖然自己是個文官,毫無戰場經驗,但如此精良的裝備去對付一幫山賊,如果還打不贏的話,好像有點沒道理。

想到這里,他便不多推辭了。

姚和尚不去,隨行的有老徐和姚二郎,還有這支人馬的百戶長官韋斌。老徐以前就是武官,現在又是自己人,張寧心里多少有了點底,如果有什么戰場常識性錯誤,老徐應該會提醒。作為一個文官,有時候會兼職武將的活,這在大明朝也沒什么好稀奇的。

這場討伐復仇行動蓄謀已久,但到現在也沒得到任何奇謀妙計,一切都是常規准備。在出發之前,鳳霞山已經派細作詳細打探了匪山的地形,並伏下人盯著他們的行蹤。出發後也沒刻意保密,子母炮在大明朝雖然算輕炮,卻也有三四百斤重,只能走大路用馬車拉。上路後張寧又派出一支十二人的小隊,在大隊前面十里遠分散先行,為防萬無一失。

好在這幾天天氣晴朗,炎熱了一點,卻能更好地保障火器的使用。

匪山距離鳳霞山約一百余里,張寧的人馬帶著八門車載子母炮和幾輛輜重車從大道行走了兩天,次日臨近黃昏時到達目的地附近。大白天的一百多號人在大路上,無法隱蔽行蹤,甚至於隊伍前方還有一面「奉天討賊」的旗幟高高掛著,可以猜測賊人應該已經察覺了,但是不知道那些人有沒有識字的。

當天已近旁晚,張寧遂詢問了老徐的意見,就地選了一處視野比較開闊的地方扎下營地。

韋斌負責照人馬砍樹扎營,張寧帶著老徐姚二郎等幾個人爬上了匪山對面的一座山的山腰實地觀地形。

難怪以前姚和尚不願意打上門來復仇。那山勢形如一座大墳,三面陡峭,雖然上面長著灌木、應該可以艱難攀援而上,但沒有路的長長陡坡,顯然無法用兵進攻。只有「墳尾」那一邊有一條蜿蜒小路曲折而上,作為賊人們平時進出的通道:崎嶇陡峭山路上的簡易工事將成為進攻者的噩夢,可以想象就算賊人們節節抵抗居高臨下單用石頭砸,也會造成大量的傷亡;攻上這條路用人命填的說法並不為過。

山頂上的路口有一道高高的土牆,牆外道路狹窄人馬無法展開;如此簡陋的防御工事,但依托地形就成了一道易守難攻的防線。後面有一片竹樓和茅屋為主的建築,就是山賊們的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