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理不容人神共憤(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44 字 2020-06-25

他微微抬頭瞅了徐光縐一眼,目光犀利,這一眼要是普通老百姓恐怕挺有威懾力。他不再說話,不動聲色地將信封拆開,把信紙抽了出來,垂目閱讀。

就在這時老徐開口道:「大人恕罪,草民並非有意欺蒙,因在城門就被拿住,只得出此下策。」

朱恆神情依舊讀著紙張上的字,良久不語,應該很感興趣,否則也不必那么久。過了好一陣,他才把紙輕輕放下,抬眼從頭到腳地打量著老徐,那眼光得人渾身發毛,他終於開口道:「這字不是你寫的。」

「大人英明。」老徐有些生硬地答道。他的話不多,做說客實在不算好。

旁邊的老頭遞眼色請示朱恆,朱恆抬起手制止,問道:「你替誰送信?」老徐答道:「我家主人。」

站著老奴仆聽罷臉色一變,喝道:「姓誰名誰?」

老徐正眼都不他一眼,反而呵呵一笑:「漢王不是還缺一張檄文么?我家主人言漢王跟前只有朱大人可謀事,便叫我送張檄文過來,好討幾個賞錢。」

朱恆對老奴仆道:「不得造次。」回頭又好言對老徐說道:「蒙他得起老夫,只是言過了,漢王左右文臣良將都不在少。檄文寫得很有分量,不過膽量卻是太大了點。」

老徐道:「主人言,漢王起兵已天下皆知,朝廷大軍也克日即到,當此勝敗存亡之際,這樣的檄文也不算失體。況且我家主人敢寫這篇檄文,是敵是友一目了然;他不便出面,朱大人又何必強求?」

朱恆哈哈大笑了兩聲,說道:「不錯不錯,這要是朝廷的細作寫了這篇文章,回去不得被五馬分屍?細作也寫不出這等文章來。來人,把客人帶下去好生安頓款待。」

老徐走了之後,朱恆也離開倒罩房客廳,徑直回書房吩咐幕僚數人進府。

幕友們罷檄文,無不拍案稱奇,「這檄文傳視天下,字字如刀,得把京師的宣德帝給氣死!」「大人在漢王面前又立一功,恭喜賀喜。」

張寧這份檄文寫了什么內容?除去一些大道理和征討口號,主要內容其實只有一個:論述宣德帝的老子、漢王的大哥朱高熾死得奇怪。

文中寫朱高熾在洪熙元年五月底駕崩,五月底南京就出現了皇帝仙登的流言(沒有字面證據查證,忽悠不明真相的人足夠了);不過宣德朱瞻基六月初三就抵達了北直隸地界是有據可查的,更蹊蹺的是戶部尚書夏原吉「未卜先知」帶兵在盧溝橋早早就迎接到了朱瞻基。

疑點來了,南北兩京相距兩千多里,先帝駕崩的消息傳到南京、朱瞻基又從南京到達北京,往來四千余里,幾天時間就完成了。這樣的速度不像是猝發事件,早有准備更加合理。夏原吉又是怎么知道朱瞻基幾天後就能到盧溝橋的?

朱瞻基抵達京師後,大臣進言流言洶洶不可輕視,朱瞻基自信答「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表明胸有成竹早有預謀;另外一點,新政權一直沒有提及先帝是怎么駕崩的,天下人只知道是暴斃而亡。

結論就是先帝朱高熾之死十分蹊蹺,是幾個「心懷叵測」的大臣設計的一場陰謀。

文中的論述內容將罪魁禍首直指宣德帝朱瞻基,結論卻推到「幾個心懷叵測的官員」身上。這樣寫沒有什么不妥,正切合漢王謀反的行為:實際上是想推翻皇帝,口頭上是對付奸臣。

在漢王的言論里,奸臣之首就是夏原吉。可是以前他們找不到有說服力的理由證明夏原吉是奸臣,更沒有清君側的理由,一切就像橫不講理蒼白無力;現在張寧這篇檄文好了,至少說詞是目標明確、條理清楚,「字字似刀」並非言過其實。

大明以忠孝為秩序的基石、道德的准繩,當權大臣(或是當今皇帝)竟敢謀害君父、殺害先帝,實在是天理不容人神共憤,作為永樂大帝的親兒子先帝的親兄弟,理應站出來主持正義還天下一個公道!

其實嚴謹來講,張寧的文章里除了那些沒法用真憑實據查證的論據,其它的實打實的東西都不能完全證明朱高熾是被謀殺的結論,只能說明存在蹊蹺之處。但對於檄文來說,它已經夠了。

比起之前漢王那幫草包謀士宣揚的蒼白無力的「清君側」理由,這份檄文是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就像兩軍對壘開干之前的對罵,你像個娘們似的軟軟罵兩句了事,完全不能展現自家的正義和氣勢,必須得來幾句帶勁的。

難怪朱恆的幕僚們一副如獲至寶的樣子,當文官又不能沖鋒陷陣,關鍵時刻沒詞兒怎么行?

……張寧派老徐來之前心里沒底,就是因為他寫的檄文太帶勁了,怕過了頭讓老徐陷入危險之中;可是不下猛葯,一個來歷不明的人又根本引不起朱恆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