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猛士(3)(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99 字 2020-06-25

朱高煦一直對爭論不置可否,這時卻忍不住好奇地問了一句。

張寧答道:「朝中奸臣不道,王爺乃正義之師,將士們維護世間大義、保護百姓,受世人尊敬、走出去坦坦盪盪臉上有光,這就是榮譽。」

朱高熙抬手制止其他想說話的人,開口道:「罷了,你們也不必爭。張平安的話言之有理,治軍正因法令嚴明、賞罰分明。約束部下和發榜安民,你們就照著趕緊拿出文章來。」

徐州的那些投降地方官聽到這里,無不悄悄拿眼打量張寧,面露感激之色。眼下他們確實沒有什么話語權,有個漢王帳下的謀士幫著徐州士大夫和百姓說話,自是好事。

張寧再次進言成功。等到朱恆從中軍出來後給他安排住處,好像漢王要在徐州休整幾天才會走。

及至晚上倆人見面一起吃飯,張寧便隨口問道:「朱兄是否贊成我今天的言論?」

朱恆笑道:「那不是明擺著嗎?孟子早就論述過了『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王道勝於霸道,在今時今日照樣實用。」

他這么說,但發榜安民約束部下這種基本的事都還要張寧這個局外人來進言,實在讓人不太理解。張寧估摸著,朱恆在樂安得罪了人,不願意站出來。

這時朱恆又道:「王爺今日有話,有心讓平安在帳下謀事,你意下如何……當然老夫並沒有說你另有賢主之事。」

張寧想也沒想就搖搖頭,反正對漢王有點失望。也許他武力還行,就是御下之術和張寧見識過的朱瞻基比起來有點差距,漢王底下一幫人矛盾日漸加深,也沒見他有什么法子來應付。

他早就想走了,但是惦記著南京被抓的張家人,等漢王兵馬攻陷了南京,說不定能把他們救出來一塊兒跑路。

……沒幾日,張寧就從朱恆那里聽到了消息,淮安、揚州、蘇州、安慶等地曾與漢王有結交的都督、指揮使諸多武將叛變投靠,南京的江防屏障十去**無兵可調,形勢已難以阻擋漢王南下的兵鋒。本來同總兵、平江伯陳瑄在淮安接到聖旨意圖阻擋,又被部下給控制在家中,無法調兵。

漢王積極壯大實力,廣派密使聯絡天津、青州、滄州、山西各地的武將,那些以前就同意響應漢王起兵的人,勸說他們帶兵南下會合同圖大事。派去南京的人更多,主要是勸降。

張寧也不再去中軍議事了,上回主要是那些無辜的人受害於心不忍,後來也就不再過問漢王軍中的事。

他們和朱恆住在一所征用的宅子里,一日門口的守衛進來稟報,說外頭個人叫趙二虎,拿了塊刻字的玉要見先生。張寧頓時想起來,忙和老徐一起親自出大門去接。

雖然只見過一面,但那趙二虎給張寧的印象很好,人高馬大一身力氣的樣子,履歷中還當過海軍打過仗,正是一個有用的人才。不過就算對他有恩、此人是不是願意跟著造反?這是個問題,張寧打算先籠絡一下再觀後效。

到得大門口,只見那趙二虎背了個包裹穿了身干凈的衣裳,見面就爽快地跪倒稱「恩公」。張寧忙上前扶起,他站起來,從懷里摸出那塊玉遞還。張寧想著他又不是文友,把玉送他不太合適,也就收了。

這時趙二虎說道:「既然恩公收留,以後我便跟隨左右做些照料馬匹的事,充作家丁護院也可。」

「卻是屈才,咱們進去說話。」張寧說道。他一面走,了一眼跟在後面的老徐,心道這趙二虎和老徐不是同一類人。老徐本來就是待罪之身浪跡江湖,沒地方可去,當然不會嫌他罪官的身份,更不怕干造反的事;趙二虎有家有室,樣子也不是過不下去,何苦自甘墮落?

那日在路上救了趙家,張寧不過一時愛才、隨口拉攏,倒不想這人不清楚自己什么身份狀況就投奔來了。

三人進屋入座,二虎便開口道:「在海上跑慣了,回家打鐵真是呆不住,還要受那幫小卒的鳥氣,倒不如遂恩公出來闖闖。恩公談吐不俗、結交甚廣,不知咱們以何為業?」

張寧聽罷這個問題沉吟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