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天涯若比鄰(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19 字 2020-06-25

打探的人又問:「江上設防了,不讓過江?」

那人聽罷答道:「聽您的口音就是外地人,不明白實情。您在這邊聽聽咱們說話,再過江聽聽那邊的人說話,都是湖廣的地盤,口音全然不同,為啥?大江上又沒橋,平素少有往來,一般人置些產業,江北的人置在江北、江南的人在南邊,尋常人家在江北既無地又無產,拋家棄業過江去不跟逃難一般么,日子能好過得了?要真有錢就不同,到哪兒沒朋友?產業現買也成啊!」

四海離開官道,因此又去了大江幾個渡口上考察。果見那渡口上行有私船,甚至有樓船,自家擁有樓船的人當然非富即貴……別提道聽途說的情況,有時候並不假。

這次楊四海直接讓隨行的官員報上名頭,一則沒來歷的人想見人家富人是見不著的;二則富貴人家也不怕官、甚至願意結交談論兩句,家業大了的人誰在官場士林沒幾個朋友?人家沒犯法就根本不怕你官場上的人,亂來的話牽一發而動全身,叫你吃不完兜著走。

在樓船上接待楊四海等的主人是個年約五十的中年人,他對自家跑路也不忌諱說道,只說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且不論朝廷官府愛護百姓,就說在岳州當差的人,總是熟悉的……」男主人暗示自己在岳州官場有人,想打消這幫官僚要敲點錢財「助餉」的念頭,「等那逆賊來了,都是不相識的人,他要搶要殺全憑別人做主,叫人心里不踏實。」

一直沒出面說話的楊四海忍不住問道:「先生以為逆賊要打岳州,而且岳州守不住?」

男主人道:「不是老朽有貶低岳州父母官的意思,洞庭南邊的大戰才多久前的事兒?朝廷派了兩個兵部侍郎、一個侯爺,把湖廣的兵都調完了,殺得血流成河還是沒擋住逆賊,咱們岳州多大個城?而且老朽覺得岳州無論哪兒都不安生,此地三面是水,逆賊必自東南陸路來,兵賊橫穿鄉里方可達城池,到鄉里也躲不開逆賊。」

果然這大戶人家的主人見識就比路人要高明多了,四海對他的說法也頗覺有理。

這等人既是大地主又經商於江湖之間,頗有些書上學不來的見識,接下來男主人的一番話更讓四海驚異。「老夫打算先在荊州江陵呆一陣子,看看情勢再往襄陽,武昌是去不得的。」

四海忙問何故。

男主人便道:「官府有許多賢士能人,不是明擺著的事兒么?就眼下湖廣兵力折損的情形,岳州極難守住;水軍也不能呆洞庭湖,否則逆賊占有岳州後將湖口一封,水師在洞庭湖是翁中之勢,哪里去要錢糧補給?水師擺在長江,一是順水東下湖廣治所武昌,二是逆水上荊州。逆賊畢竟是謀反,朝廷定會布置大軍收復失地,待王師到來,要收復江南,必聚兵荊州以為根基;因故朝廷此時不保岳州,定要保荊州得到反攻的據點……老朽去荊州眼下是可靠的。

要是荊州也要丟掉,那便去不得武昌了。相比之下襄陽則更加穩靠,您問為何?襄陽那是湖廣到河南南陽的前哨,南陽什么位置,中原之門戶。逆賊要攻襄陽,是馬上就有逐鹿中原的勢頭了,且不說他們有沒有那能耐,朝廷能讓他們染指中原?」

閑談了一番,楊四海等人在船上喝完一盞茶,也不多留。上到江岸,隨同的官員說那匹夫白丁沒什么見識,也就是高談闊論懸吹噓。楊四海卻不贊同這種說法,他說道:「對於本地縉紳富人,治亂形勢事關身家,他們的說法多少是有其道理的;而且這種人結交甚廣,看法多經三朋四友篩選,聽其一言,等同聽到了民間江湖許多人的言論。」

眾官不以為然,不過也不想和御使反著爭辯。

楊四海在各處轉悠了一大圈,這才要去視察城防、往來公文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