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硝煙的氣息(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27 字 2020-06-25

不久前才有幕僚揶揄周夢雄權力過大,眼下姚家父子在岳州的勢力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張寧根本無法在這節骨眼上拿出有什么解決法子,只有這樣了。他唯一做的就是叮囑姚家父子,妥善經營岳州,謹防朝廷軍將來以荊州為根基南渡;除此之外什么權力分配根本顧不上,與其坐等被朝廷軍滅掉,不如便宜自家人。

數日後張寧就從岳州到了武昌,一隊騎兵從城門飛奔而入,沒有什么禮儀也無人迎接。因為上午他們距離武昌城還有近百里,下午就到武昌城了,沒有給人預留准備的時間。

在參議部見到了朱恆等人,又有一新的情報。細作在夜間靠近神機營營地,潛伏至天明就近觀察,看到神機營裝備了大量新造的火器,與以往明軍的火器大為不同,單兵火銃疑似火繩槍。

半年多以前朱雀軍兵器局的機密就泄露了一部分,因為兵器局有人叛|逃。以明朝的國力和成型的軍火制造體系,半年多時間完全足夠大批生產出來了。而且神機營本身就是專習火器的部隊,戰術傳承自雲南鎮南王沐英,訓練起來也相當簡單,他們只需要熟悉怎么使用新裝備的火器就可以了,沒有用慣了笨重性能差的火門槍之後抗拒使用更好武器的兵。

因此張寧等人都覺得這個探報比較可信。他知道皇帝朱瞻基可不是傻子,下面一幫大臣更非昏庸之輩,得到了火繩槍之後,他們為什么不仿制裝備?明朝統治者可不是信什么弓馬騎射無敵的人,他們連傳入中土的《幾何》等東西都能迅速接受。

「目前這股人馬從揚州出動時,原本的意圖是援救武昌城,只是城破得太快,援救沒來得及。」朱恆分析道,「人數估算是二萬五千,不算少,但同樣也是孤軍。老臣不認為他們會徑直渡江孤軍作戰。」

張寧點頭道:「我贊成朱部堂的看法,不過攻陷武昌也有一段日子了,其援兵神機營在武昌失陷之後沒有東撤,仍然進至黃州,定有其意圖。」

他一面說一面走到參議部臨時官署的牆邊,觀摩上面掛的一副大圖。上書:大明帝國形勢圖。稱謂卻是有些怪異,因為在中國朝廷一般都不稱自己是什么國,根本就無須有國的概念,除了中原王朝已知范圍內都是「臣」、區別只在於別人願意不願意,皇帝只有一個,所以就無所謂有多少個國家了,只有多少番邦來朝的概念。

一張圖上三個位置已經確定了參議部的方略,澧州、岳州、武昌。岳州和武昌都是張寧重點經營的要地,湖西岸的澧州是交給周夢雄,目前周夢雄正在准備率主力南進長沙。張寧的目光停留在澧州的地方思索著什么。

朱恆在一旁說道:「眼下只有按兵不動,先看看官軍究竟作何打算。若是神機營之後還有兵馬陸續西調,就說明朝廷的戰略已經向西移,我們不幸成了首當其沖的靶子,漢王那邊輕松了;若是只有神機營前來,它應該選一個地方部署作戰,要進攻必須大量船只瞞不過咱們;要守應該去荊州,那里才是咱們最可能反擊的地方。」

張寧回頭道:「最好趁早尋機找一場小規模遭遇戰,一試就知道神機營的戰斗力,也能試出他們究竟裝備了哪些火器,做到知己知彼。」

相比之下朱恆看重的是勢,張寧卻更關注武器的裝備情況。

「隔江相望,要遭遇小戰卻是不易。」朱恆道,「還不如先設法廣派細作探馬去摸底細好,打探不到才到戰陣上去試探。」

「朱部堂言之有理。」張寧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說法,心里想到了姚姬新改編的「內侍省」,以前那些辟邪教分壇的人無所事事,或許該叫他們干點打探軍情的事了,不能光分地領錢一點用都沒有。

朱恆眼尖,見張寧的目光老是在澧州那邊停留,便問:「周夢雄把重兵南調打長沙府,湖西空虛,不能防荊州,主公是否有收回成命之意?」

張寧道:「神機營才到黃州,還不知道去不去荊州。我覺得周將軍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先讓新軍上戰場打一仗,比總在校場上訓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