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大仙(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27 字 2020-06-25

湯大仙忙道:「小人不敢欺瞞王爺,死了人入土,最先就是要看風水的。」

「在本王這里,英雄不問出處,唯才是舉。」張寧淡定地說道。這句話在湘王集團是很有市場的,因為在前期投靠張寧的人幾乎都沒什么值得炫耀的來頭,有的甚至是以前生計都無以為繼的落魄漢子。就算是兵器局現在的最高長官馬提舉,從前是逃到鳳霞山的鐵匠頭子,有什么好高貴的身份。

不過這個湯大仙只是引起了張寧的注意,尚無功勞,所以說一句英雄不過是逢場話而已。

湯大仙可能也意識到了機遇,便設法多說話多露面,又道:「平素民間鮮見齒輪,且多為木制。這東西最要緊的是兩輪之間要相互咬住,尺寸合適,不然就用不了。咱們兵器局的物什多以鐵和鍛打鋼器為主,要做齒輪尺寸便小,更要精准;但是各地工匠用的量尺只是大體差不多,實則各有差異,武昌城作坊用的寸較長,常德的刻度卻稍短……就算在武昌城內,不同作坊之間的尺寸也有細微差別。故小人建議,用銅板刻制尺寸,今後兵器局轄下所有作坊都按規矩制作量具,所制之物便可通用也。」

張寧當場就決定下來,下令提舉馬大鵬采納這個建議,克日施行。這事兒提醒了他,他當即又讓兵器局設定另一條規矩:公差。

公差的概念很簡單,任何零部件的尺寸不可能完全一致精准,總會允許一些出入,特別是全靠手工制作的東西。但有的東西差一點就不行,比如兵器局和明朝各地匠造常用的鉚釘固件,柳芯比母扣稍大通過敲進變形才能牢靠;可如果誤差成了柳芯很小,那無論如何也連接牢靠不了。

公差的作用就是規定誤差是偏大還是偏小,在允許的范圍內;你不能造出一對螺絲和螺母,螺絲比螺母大那么一丁點,怎么套得進去?但是螺絲比螺母小一點就沒事,誤差偏大了最多質量差,但可以使用。

這種規矩相當簡單,但在這個時代只有張寧才能提出來。因為很多東西是工業社會發展而來的,人們的思想沒有實用經驗作為根基,便是胡思亂想、很簡單的東西也意識不到。

張寧無意發展所謂工業,因為需要的東西已經大大超出了他的專業知識積累范圍。但是他想讓武器制造的技術和規則更加合理,這樣做出來的兵器才能保證質量和穩定性能,士兵在戰場上才能使用得心應手;不然就像當今漢王政權,占領的江浙地區社會不可謂不發達,但他就是造不出質量合格的火器。

「一場戰爭的勝負,決定因素也許是一場大霧,也許只是將帥靴子里的一粒小石子。」張寧想到這里,回顧左右正色道,「諸位制作的這些東西,直接關系到朱雀軍勇士在戰陣上的性命,決不能兒戲。」

眾人的神情頓時肅然起來,因為有法令規定:火炮、火槍在交付軍隊後,如果裝填火葯重量規范、又在規定使用次數內卻炸膛了,而且因此出了人命,那么直接負責制造這批兵器的人要問斬,罪刑重至以命抵命,有規矩可循誰敢兒戲?

否則當權者無論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得再多也沒用。一旦出了事,如果是酌情寬恕、而且還會有人求情,那么人們總有借口在各個環節以次充好,到頭來或許還有只圖利益貪墨偷工減料的狀況發生,最後完工的器械問題就多了;有規矩有明確的處罰,才是制約之道。

接著張寧便講杠桿原理,同樣對於他來說是常識,可在這個時代只有他能親自闡述。

杠桿很常見,不用說工匠也明白,而且隨處可見。但是兵器局利用的杠桿不太一樣,有些零件是彎的;如何計算力臂尺寸及比例,有個簡單的乘法公式。

他知道在場的人不少一頭霧水肯定不知所雲,但也一定有人明白的。因為當初他召集人制定火炮的銃規時,已經篩選出一些明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