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千帆競過(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85 字 2020-06-25

……

英國公張輔戴的鐵盔下面,幾根花白的頭發被江上的風吹得直飄,他臉上黝黑的皮膚和皺紋充滿了風霜的痕跡,但是馬上的身板卻挺得筆直。眉間三道豎紋讓他看起來嚴肅而威嚴,正對馬前彎著腰的一個壯漢訓話:「皇上削了你的爵,也是你自個不爭氣。今番老夫再度舉薦你出來,遂不帶兵了,但給你的差事也不可等閑視之。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你定不能出半點差池。」

這壯漢正是以前的武陽侯薛祿,不過現在他已經不是貴族身份。但有時候想開了,只要靖難之役中的同袍還在朝里,人脈還在,公侯爵位其實也不必太過看重。

薛祿恭敬地答道:「末將只要還能跟隨國公,情願做一小卒,鞍前馬後敢不用命!您放心,沿途大軍所需,末將定會安排妥當。」

張輔又叮囑道:「朝廷連年用兵,百姓負擔已是很重,你要時刻記著體恤百姓,從嚴約束部下,違法者嚴懲不貸!」

「得令!」薛祿鏗鏘應答。

張輔踢了一下馬,中氣十足道:「一起走罷。」

薛祿牽過馬韁,翻身上馬,策馬快行跟上了張輔的隊伍。一行人越過一個小山坡,眼前的光景豁然開朗,一副壯觀的場面就出現在眼前。

成列隊的步兵,長長的兵器如樹林一般成片緩緩移動,馬兵、車輛絡繹不絕,空中塵霧騰騰,旌旗蔽天,人馬大隊前後不見頭尾,如一條巨大的黑龍一般。江面上,千帆競過,無數的船飄在水上,還有那車輪舸往來,上面安裝著水車,就像輪船一般行得極快。

薛祿看了許久,便開口道:「我大軍一部數月前就進駐徽州,動靜極大,如今已進逼饒州;尋常來看,賊軍理應過鄱陽湖拒我大軍才是,不想賊人竟不為所動,似乎已算到咱們的方略。賊首不可小窺,或其中有高人。」

張輔冷「哼」了一聲,「自南直隸去江西,本就該走長江便捷;我軍先進徽州,但凡有點明白的人也會防著長江水陸之道,什么高明可言?

今番我大軍分三路擊敵,堂堂之師,豈是『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可一言度之?若是賊軍膽敢以主力迎擊抗拒南路徽州兵,九江府便失矣。而他們按兵不動,誓要保九江,南路大軍便盡奪饒州諸地,掌控湖(鄱陽湖)東;湖口因此變成孤城,孤城無糧道、亦是走投無路之地,賊軍大股不敢拒守湖口。因此我大軍控湖口也是囊中取物,遲早之事罷了。於是賊軍重九江,他們也只有九江一地;賊軍主力被東面牽制時,我北路京營便可自江北南下,渡江切入九江西面,九江亦成孤城。三路合擊,縱是賊人插翅也南飛!」

薛祿聽罷不禁說道:「此戰我軍勝算在握。國公先定南京,後滅湖廣叛亂,蓋世之功當屬我大明之首。」

張輔淡淡地說道:「平定漢王起兵,是皇上御駕親征,天子不戰而屈人之兵;今番攻滅湖廣叛軍,也是皇上英明聖斷,老夫豈敢居功?」

張輔此時確實滿懷自信,他實在想不出叛軍還有什么辦法。經過長時間的准備,朝廷已經完成了對湖廣政權的多方部署。在這個時候,朝廷可謂不惜重兵勢在必為,對湖廣的軍事力量部署總數達到約四十萬人……從四川調出的軍隊加上河南、荊襄地方軍,協同京營一部,威懾湖廣上游及中部岳州諸重地,主要作用以威脅牽制;江北岸的京營北路軍,長江下游沿江而上的中路軍,從徽州出擊的南路軍,三路進剿,直接發動江西之役,奪九江重鎮、滅叛軍精銳。

部署的兵力加起來大約近四十萬人,不過朝廷是難以把這四十萬大軍都集結在一個地方全數出動平推的,不僅因山川地形限制之故,要集結在一處山高路遠;而且這么多人集於一個地方軍需消耗是個很大的問題,光是糧草調運財政就受不了。分開部署則能直接從地方上得到大部分補給,極大地減輕了朝廷的負擔。英國公定方略,進攻的部隊分三路,除了考慮作戰策略,也能更好地分化大軍消耗。

四十萬人當然很難全部調動起來用於進攻,饒是如此,單是部署進軍江西的三路機動部隊加起來,重兵力也不下十萬人,對「叛軍」顯然形成了絕對的力量優勢。

英國公張輔策馬而行,一路看著長江水陸上的千軍萬馬,心情澎湃。他心想:今年年關之前就能解決湖廣叛亂。

漢王已滅,宣德皇帝威信地位上升,等平定了湖廣,天下也就該太平了吧。朝中早有議論,要罷下西洋事,停泊在港口的海師艦隊也折騰不了多久了;交趾也要撤軍;在北疆蒙古,宣德皇帝應該不會學他的祖父北征了,轉入防御是既定國策。四方收斂,與民生息,天下安寧。

張輔覺得自己這一仗之後,功勞也夠了,接下來便可解甲歸田,有高位厚祿,也該跟著享享太平盛世之福。一時間他便心情大好,臉上的皺紋也漸漸舒展,迎著戰馬奔跑中的風分外愜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