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有女懷春(五)(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775 字 2020-06-26

上前的人就是沈瑞,他不愛多事,可眼見著不平,也不能任由這一老一小就挨了打,就一時沖動上前攔住。

乞丐素來憑衣服敬人,見沈瑞穿著尋常,本沒放在心上,這這一身氣勢迫人,心中有些猶豫,嘴上依舊強硬道:「那小兒惡語傷人,不能不教訓卜…」

這百姓戶籍,除了士農工商之外,還有一等「丐戶」,為賤籍。這些人只能操賤業,不得進學不得做官。

這些人,傳聞祖上在南宋時金軍南下時做了漢奸,後來金人撤退後,就被朝廷編為惰民,大明朝開國時編戶籍時,又改稱為「丐戶」。丐戶人家,最是忌諱的就是聽人提及先祖。

沈瑞道:「童言無忌,尊駕與之計較不是失了身份。他雖說話不中聽,到底之前存了一份善心,尊駕只看在今日佛祖聖誕上,且饒了他這一遭。」隨著說話音,便松開了那人手臂。

沈珏在旁醒過神來,忙湊了過來,道:「就是就是,瞧著他們老的老,小的小,計較起來也甚意思?何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和和樂樂的。」

沈珏素來張揚,身上穿著一身大紅錦袍,腰間掛著香囊、玉墜子,看著就是富貴小官人裝扮,又操著一口松江話,同沈瑞那種見雜了官話的還不同,乞丐便瞪了那小童一眼,道:「看在兩位小官人面上,且先饒了你一遭,以後莫要耍嘴,學著說人話」

那小童臉一陣青、一陣紅,滿臉倔強想要還嘴,又被乞丐方才氣勢嚇住,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轉,滿臉委屈。

沈瑞見乞丐雖松了口,可望向這一老一小的目光依舊不善,便道:「你是城南丐戶,尊駕貴姓?蔣府君治下,政通人和,愛民如子,丐戶人家日子也比以往好些了吧?」

那乞丐聞言,四下里望了一眼,見不少人好奇地看著自己,不由撂下了臉。倒不是因丐戶出身,而是因沈瑞點出他的身份。方才那小童出手大方,早被他盯上,已經聯絡好人,一會兒就尾綴這兩人,宰個肥羊。可如今被這少年點破身份,這一老一少吃了虧去報官可怎么好?他雖求財,可到底不是窮凶極惡之人,生不出害命的心思。

不管這少年是有心還是無意,到底壞了他的籌謀,這乞丐望向這沈瑞的目光就有些不善,人群中亦走出兩人,站在這乞丐身後。

眾目睽睽之下,沈瑞並不擔心,沈珏卻是嚇了一跳,忙站在沈瑞身前,將他遮了個嚴實,道:「我們沈家常在南城施粥,南城丐頭樊二,與家父亦是舊識。」

那乞丐聽到「沈家」卻是一愣,道:「哪個沈家?」

沈珏挺胸道:「自然是北城沈家坊的沈家?」

那乞丐面上不善頓消,帶了幾分急迫道:「有一位孫大娘子,小官人可識得?」

「孫?」沈珏看了沈瑞一眼,猶豫道:「沈家九房,旁枝眾多,尊駕說的是哪個房頭的?」

乞丐道:「就是太平米行早先的東家,善人孫大娘子」

「啊?」沈珏訝然出聲,道:「那是我隔房的嬸子……三年前沒了。」

那乞丐神容大變,難掩哀痛道:「小人曉得,三年前大娘子出殯時,我們南城丐戶都跟在後頭送出城去。只是貴人在前,沒敢往前湊。」

沈珏聽了,不由動容,道:「源大嬸子向來心善,倒是真幫過不少人。」

那壯漢點頭道:「孫大娘子就是活菩薩,當年我有事在外,老娘病重,耗盡家財,無米入鍋,無錢抓葯,我家那口子急的無法,要去典賣自身,正好遇到孫大娘子。孫大娘子送了錢米,還請了大夫,救了我老娘一命。我們丐戶,本是下賤之人,也無力報答恩人,只能在大娘子走時送大娘子一程。聽說大娘子有一子,不知現在光景如何?這有了後娘就有後爹,要是受了欺負,我們這些人固然沒本事相護,可為他出兩口閑氣卻是能的。」

沈珏聽得,目瞪口呆,指了指旁邊沈瑞道:「不就是在這里?這就是我那大嬸子留下的獨生子,早年在外頭守孝,月初方脫了孝家來。」

那壯乞一聽,鐵塔似的身子立時矮了半截,「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道:「原是小恩人在上,小人給您叩首。」說罷,便是「砰砰砰」三個響頭。

後邊那兩個漢子,卻是沒有閑著,跟著跪下磕頭,道:「見過小恩人。」

沈瑞原還想要上前扶人,不過這一個兩個的都是如此,便只能側避到一旁,道:「幾位還是先請起,與幾位有恩的是亡母,小子無功,實無顏受此大禮。」

旁邊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沈珏帶了不自在,道:「你們快起來,這旁人都當成咱們是唱大戲的了。」

那三人見旁邊看熱鬧的人指指點點,便也訕訕地起了身。

有站著近的,聽到這幾人對話,不免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這個道:「孫大娘子,就是織廠被騙賣的那個?」

那個說:「正是哩,是善心人不假,可好人沒好報,死的早不說,留個一個兒子當年被磋磨得就剩下一口氣……

知曉內情多些的,不免搖頭道:「賀家行事恁不厚道。」

又有人道:「聽說孫娘子留下的就產業都被分了兩半,親生的小官人只得了一小半,大半被庶長子占了去……」

有人抱不平道:「憑甚了?這當娘的嫁妝親兒子不能得了,還得讓孽庶占了大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