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順水行舟(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724 字 2020-06-26

因徐氏的誥命身份在,又有禮部侍郎家的女眷遞帖子拜會,又有南京幾位司官遞帖子問安。

眾小輩中,年長的如沈全、沈珠,已經十七歲,就被徐氏提溜出來,跟著二房管家出面打理庶務交際往來;剩下幾個年少的,則被徐氏帶在身邊,或是讀書,或是摸牌游戲,一日里倒有小半日功夫相處。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兩、三日下來,徐氏對於沈家子弟的資質品行就又多了幾分認識。

在讀書勤勉上,沈琳最用功,沈瑞次之,沈寶再次之,沈琴與沈珏兩個,則是最懈怠。

遺憾的是讀書最勤勉的沈琳資質最差,屬於那種木頭腦袋不開竅的,拿著書背半天,可是問他他自己也不知自己背的是什么意思。

在牌桌上,沈珏最活躍、沈琴次之、沈寶再次之,沈琳與沈瑞兩個最安靜。

面對輸贏錢財,沈琳最上心、沈琴次之,沈寶再次之,沈瑞與沈珏兩個最淡然。

平時接人待物,沈瑞最穩重,沈琳次之,沈寶再次之,沈琴與沈珏兩個最活潑。

沈瑞並不在族兄弟跟前搶尖爭風,懂事的跟個小大人似的。

看著這樣寡言穩重的沈瑞,徐氏只覺得心里又酸又軟。

當年孫氏初進二房時,比現下沈瑞年歲還小些,剛剛十歲出頭。

徐氏自己不過是剛進門的新婦,身份長媳,上敬公婆,中要服侍丈夫,下要照拂兩個小叔子,已經提著十二分小心。彼時徐家已還鄉,她在京城就只有幾個年歲相差很大,往來並不親近的姐姐在,心中帶了幾分惶惶。

大學士府出身的徐氏,即便中間經歷父親罷相外放入獄除官流放,可還是被很好的教養大。

原本對於孫氏的到來,徐氏心中是存憂慮的。

一是孫氏出身商賈,商賈人家的教養與仕宦人家的教養不同,兩人年紀又差了好幾歲,怕多有摩擦;二是孫氏是三太爺親自擇的兒媳,又專門接進門教養,如此疼寵之下,要是個任性的,徐氏與之相處也要陪著小心。

一接觸孫氏,徐氏就發現她是個嫻靜乖巧小娘子,並不掐尖要強,也沒有小門小戶人家出來的那種寒酸小氣。

徐氏在家雖不是長姐,可下邊也有妹妹,見孫氏如此乖巧,便去了那份小心試探,也將她當妹妹般待。

因這個緣故,等三老太太發話讓徐氏教養孫氏時,徐氏也是甘之如飴,盡心盡力。

孫氏就如同沈瑞一般,學東西非常勤勉,資質也好,學什么都快,又不像其他小孩子那樣容易驕傲自得。

三老太太在背後常道「商賈粗鄙,重利少情」,可孫氏身上從沒有商賈人家的惡習,對於錢財等物,也並不怎么放在心上。

徐氏本當她天真浪漫,不知世情的緣故,才不將金銀放在心上;直待為孫氏置辦嫁產後又接手孫太爺諸多產業,徐氏才知曉,孫氏眼下無塵,不是不知曉銀錢的重要,而是自小富庶,從不缺這個,才不將這個當回事。

有孫氏在,四房日子早年也平順,近些年雖有些不如意,沈瑞一時半會影響也不大。

想到這里,徐氏不擔心沈瑞會被京城繁華眯了眼,倒是有些擔心他不知生計艱難。

雖說孫太爺留下的產業,足夠沈瑞享用一輩子,可人生境遇,誰也說不好,難保有三起三落的時候。

沈瑞前幾年雖吃過苦頭,可也只是長輩一時苛待,離民生經濟還遠著。如今銀子足足的,他如此從容,若是銀子沒了呢?他會如何?

順境時候,人都會表現自己良好的一面;只有到困境,才更容易暴漏短處。

徐氏在悄悄觀察沈家諸少年,沈珠也在偷偷留心徐氏。

剛被徐氏提出來與沈全一起陪著管家往來交際時,沈珠心中曾暗暗竊喜,跟著管家行事也盡心盡責。可他向來聰明,沒過兩日便發現不對勁。

徐氏留意試探那幾個小的,卻將他們兩個年長的完全撇開。

這是連探查都不探查,就將他們摒棄在嗣子人選外?想一想,似又在情理之中。畢竟他們倆年紀最大,過嗣後嗣父母也教養不了兩年就大了。

反不如幾個年歲小的,嗣父母好生教養幾年,再放出來進學做官,嗣父母與嗣子之間感情也深厚些。

沈珠心中酸澀,難受了半日。

不過想一想爹娘長輩的貪婪嘴臉,沈珠還是不死心,想要突破困境,又不願低三下四去徐氏身邊逢迎。

到底該怎么辦?

亂糟糟中,沈珠看到了何泰之,想到他差點成了沈珞的小舅子,再想想內艙里一直閉門不出的那位徐家小娘子,立時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