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與人為善(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2318 字 2020-06-26

雖不知族長太爺給沈珏留下的「遺贈」到底是什么,不過看起來眼紅的不單單是二老爺一家。

到了傍晚時分,宗房又有族人上門,這次來的是沈瑾。

沈全抽空與沈瑞、沈珏敘完別情,已經隨沈琦一起回家去了,沈瑞與沈珏在靈堂守到晚飯前,也被大老爺夫婦叫過去用了晚飯。

沈瑾就是在沈瑞用完晚飯後來的。

沈瑾比沈瑞年長五歲,今年已經是及冠之年。自從三年前一別,沈瑞還是頭一回見到他。

同三年前那個帶了幾分天真稚氣的少年書生相比,沈瑾變化很大,周身郁氣揮之不散,眉間有著深深的川字紋,看上去要年長幾歲。

不過見到沈瑞那刻,他還是露出幾分歡喜:「二弟」

「瑾大哥」沈瑞拱手做禮。

沈瑾微怔,隨即露出苦笑,低聲道:「瑞二弟」

一字之別,親兄弟成族兄弟。

看著滿眼縞素,沈瑾莫名地想到自己身上。論起親疏來,宗房與四房小一輩已經出了五服,屬於無服親;可因是嗣子與本生親屬關系,自己真要故去,自己這個弟弟還是需服「大功」。新太太隨老爺去揚州已經兩年,並無喜訊傳回松江,這世上與自己最親近的,除了生身父母,就是沈瑞了。

他原是擔心沈瑞在宗房拘謹,想要接他回四房小住,可想到沈瑞如今身份,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瑞二弟,可否便宜出去走走?」沈瑾帶了幾分懇求道。

沈瑞見他如困獸一般,心中頗為唏噓。

兩人雖是三年來初次相見,可因這幾年松江與京城往來不絕,對於沈瑾的消息,沈瑞也都聽在耳中。上次鄉試之年摔傷了胳膊,耽擱了一科鄉試,隨即在提及婚配時,被揭開「記嫡」身份,都要議定的親事也黃了。

沈舉人補了教職,帶了繼妻賀氏去了揚州,留下沈瑾在松江侍奉祖母張老安人。張老安人豈是好相與的,隔三差五就要鬧上一場,沈瑾這個長孫做的也不容易。頗為奇怪的是,沈瑾的親事,就此無下文了。

不只是沈舉人不在松江一時顧不上,還是另有其他打算。

沈瑞點了點頭,打發人對沈珏交代了幾句,就揭開腰間孝帶,隨著沈瑾離了宗房。

兄弟兩個雖相差五歲,可沈瑞身量高,已經與沈瑾相仿,加上兩人同父所出,眉眼間有幾分相似,倒是一眼能瞧出是兄弟來。

一路上,沈瑾欲言又止,直到出了沈家坊,進了路口的茶館,他還是吞吞吐吐模樣。

沈瑞也不著急,閑暇之余,也望了望四周的人文景致。

雖說這輩子松江為故鄉,可是他在松江那幾年,多住在城外禪院,對於松江城的印象並不多。

至於沈瑾,既是求了他出來,不管多為難,都會開口。

在並不算麻煩的情況下,沈瑞倒是樂意幫沈珏一把。不管四房長輩多么不堪,畢竟是他的本生親屬,要是四房敗落了,以後麻煩還是會到他身上。他倒是寧願沈瑾早點立起來,支撐起四房門戶。

沈瑾臉上不單單是為難,面上還帶了羞愧。

沈瑞見狀,心中倒是猶疑不定。

難道四房還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讓沈瑾為難成這樣?要是十分為難的請求,還是希望沈瑾有自知之明莫要開口的好。

這時,就聽沈瑾開口道:「二……瑞二弟,我……我……不知瑞二弟……手頭是否方便……」

吞吞吐吐一句話說完,沈瑾已經滿臉漲的通紅。

沈瑞聞言,倒是松了一口氣。原來只是想要借錢么?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大事。他還擔心沈瑾有別的事情相求,自己還要為難。

只是孫氏留下的田庄鋪子,在松江已經是算是不菲的產業,沈瑾怎么還會缺銀子?

沈瑞心中疑惑,可看著沈瑾羞愧難當的模樣,也不好問出來,就道:「方便,瑾大哥用多少銀子?五房那邊,存了我一筆銀錢,如今琦二哥、全三哥都在,說一聲就應能支出來。」

沈瑾臉上帶了幾分感激,道:「要是富裕就借我五百兩銀子……只是三、兩年之內,我怕是還不上瑞二弟,許是要過幾年才能還上……」

沈瑞心中越發詫異,五百兩銀子對於平常人家算是一筆巨款,可對沈瑾來說實不算什么。要知道,孫氏當年帶過來十里紅妝,即便大頭被賀家占去了,剩下的又是沈瑾、沈瑞均分,可也頂的起尋常士紳人家的全部產業了。

沈瑾手頭這般拮據,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名下產業都被沈舉人接手了過去。沈舉人去了揚州還把持著松江產業,看來這貪財的性子越發厲害了,更不要說那些產業本就是沈瑾名下,不是四房公產。

「我明日就與全三哥說,瑾大哥什么時候用?」攤上這樣的生父,沈瑞在心里為沈瑾點了個蠟,道。

沈瑾道:「不著急,等瑞二弟回京前即可……」說到這里,遲疑了一下,道:「我想要打發萬寧進京,先賃下房子接我姨娘過去……」

大明朝禮教森嚴,對女子尤為苛刻,沈瑾生母鄭氏本是書香門第的小娘子,只因家道中落,先是委身為妾,後又大歸回娘家,沈瑾如此不放心,想要接到身邊奉養也是情理之中。

既打算將鄭氏安置在京城,而不是接回松江,可見沈瑾對於明年鄉試還是有幾分把握。不管現下沈舉人與賀氏對沈瑾如何壓制,等沈瑾中了進士,一切都迎刃而解。

國人向來是官本位待人,骨肉至今也不例外。

只要沈瑾不糊塗,只要功名順利,就能支撐起四房來。

想到這里,沈瑞便也帶了輕快道:「如此也好,等明年瑾大哥秋闈如意,骨肉也能團聚。」

他這般豁達,沈瑾越發自慚形愧。

沈瑞當年所受磨難,即便他們母子不是始作俑者,可也冷眼旁觀,不曾援手。前有孫氏饋贈,後有沈瑞寬厚,倒是襯得他自己成了偽君子。

沈瑾又是羞愧,又是警醒,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個有擔當的人,莫要隨著父親的無情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