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天崩地裂(五)(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650 字 2020-06-26

沈理搖頭道:「都十五了,哪里還小?想當年我十五歲時,已經往南直隸應鄉試去了。」

沈瑞道:「此一時,彼一時,九哥莫要太苛求。與同齡少年比起來,林哥兒已經強出太多。要是林哥兒真跟九哥當年一般,九哥才心疼。」

沈理知曉這個道理,可到底有些失望,只是眼下不是教子的時候,沒有再說什么。兩人下了船艙,先去看望沈鴻夫婦,隨後各自歸艙補眠。今早起得早,兩人都有些精神不足。

沈瑞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卻有些睡不著。雖然對於松江族人,他實沒有血脈相連的感覺,可是有相熟的沈琦一家,還有當年族學里的同窗,他自然也是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可既能使得朝廷震動,那匪亂自然不會是小打小鬧。沈家是松江大戶,錢財動人心,自然是劫掠的重點關注對象,要不然沈鴻夫婦也不會這樣牽掛次子一家。松江族人到底如何了?迷迷糊糊中,沈瑞睡了過去。

沈瑞是被熱醒的,即便是船行運河之上,可畢竟已經入夏,早晚還好,中午十分悶熱難擋。沈瑞要了一盤水,里里外外擦了一遍才緩些。等到了甲板上,就見沈理搖著扇子,坐在船篷下納涼,見了沈瑞,招呼沈瑞過去坐了。

聞著沈理身上有淡淡葯味,沈瑞有些擔心。沈理雖正值壯年,可到底是書生,出仕後一直在翰林院,宅男中的宅男,體質不算好。

沈理也打量著沈瑞,眼見他精神懨懨,關切道:「可還受得住?」

夏天本就不宜趕路,水路雖比陸路涼快些,可也比其他季節更容易暈船。如今沈理、沈瑞都有些受不住,更不要說年老體弱的沈鴻夫婦。

沈瑞揉了揉太陽穴:「還好,只是擔心叔父那邊……不過張太醫預備了解暑葯與暈船葯,希望能好些。」

沈理皺眉,有些後悔沒有勸住沈鴻夫婦。如今已經船行河上,只能先看兩日,要是實在不行,還是得勸沈鴻夫婦下船。否則的話,沒等到松江,怕兩人就要熬不住。

沒一會兒,沈全、沈瑾也上了甲板,都是臉色潮紅,走路輕飄飄的。族兄弟幾個互相看看,只有苦笑與擔憂的。

果不其然,沈鴻的反應沒有出乎意外,只堅持了大半日,到了晚上就開始上吐下瀉,即便早就吃了解暑湯與暈船葯,也是絲毫不頂用。郭氏本就心憂次子一家,眼下又記掛丈夫,熬了一晚眼睛瞘?下去。張太醫給二老看過,言沈鴻是急火攻心,夙夜難眠,才使得身體更加疲弱,受不住夏日行船之苦,建議回京靜養,否則後果難測;就是郭氏,也是知天命的年歲,雖比沈鴻身體好些,可也不建議繼續南下。

沈理眼見這樣下去不行,眼看將到天津港,就吩咐船找了就近碼頭靠岸,讓沈全送沈鴻夫婦回京。

沈鴻夫婦堅持不肯下船,沈理便吩咐人調轉船頭,要親自送二老回京。沈鴻夫婦怕耽擱眾人回鄉時間,這才同意下船,卻是不肯讓沈全相送。不管如何,五房總要有主事人回松江,否則只打發管家之流跟著,萬一遇到大事也不好定奪。並非是有意詛咒兒孫,只是沈鴻夫婦即便沒有親眼見過,也是聽過倭寇凶殘,自然也是做兩手准備。

沈瑞是代表京中二房回鄉,沈理是沈家年輕一輩職位最高者,就剩下沈瑾一人可以用。四房在松江沒有庶房,張老安人前兩年被送回松江一次,可在沈瑾高中狀元後再次被接到揚州,沈瑾不像其他人那樣必須露面。眾人商量後,就由沈瑾陪沈鴻夫婦下船,隨後也由他送二老回京靜養。至於張太醫與柳大夫,本就是為了沈鴻夫婦請的,也隨著沈瑾下船。

船上只剩下族兄弟三人,雖依舊是悶熱難擋,可多少都是松了一口氣。要是沈鴻夫婦繼續跟著同行,說不得不用到松江,兄弟幾個就要掛白。

等過了幾日,幾人適應了船上日子,便也沒有那么難熬。沿途停駐岸邊碼頭時,沈理吩咐人去打探松江消息,越是往南來,消息越是五花八門。什么屠殺軍民過千、劫掠婦女數百,府衙被破,知府被斬首,說的有鼻子有眼,聽得沈理、沈瑞面面相覷,沈全滿臉駭色。

京城,尚書府。

門房聽得外頭「滴答滴答」的雨聲,眯著眼睛。下雨天正是睡覺天,要不是想著三老爺就要從衙門回來,門房都要忍不住眯一覺。

就是這是,就聽到門外傳來馬蹄聲,門房估摸著三老爺該從衙門回來,探頭出來看,就見長隨、小廝打傘的打傘,攙扶的攙扶,三老爺在門口下了馬。

門房忙迎上去,三老爺眉頭緊皺,能夾死蒼蠅,對著門房點點頭,急匆匆地進門去了。後邊小廝生怕淋了三老爺,忙舉著傘小跑著跟了上去。

門房心中納罕,想起回鄉的二爺,心也跟著玄了起來。雖說是下人的,天塌下來有大個的頂著,可誰都曉得自打兩年前老爺病故,這過繼來的二爺就是家中頂梁柱。雖如今不過是秀才身份,可有同父的狀元兄長、侍郎為師公、左春坊大學士為岳父,這二爺的前途就錯不了。不管沈家松江老家那邊有什么變故,都影響不到京城沈家吃喝,只盼著二爺平平安安的,早去早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