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晚來風急(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5612 字 2020-06-26

吳德妃則是垂著眼瞼,一派雲淡風輕與世無爭的模樣,只看地面青石。

壽哥卻是拉起夏皇後,道了句:「回坤寧宮。」又沖那邊擺手示意由她們自去。

兩位妃子行禮恭送了御輦與鳳輦起駕,沈賢妃這才直起身子,好似什么都沒發生一樣,笑盈盈向吳德妃道:「新晉得了兩樣好點心,妹妹可要去嘗嘗?」

吳德妃只淡淡一笑,謝過了她,表示自己還要回去抄經。

沈賢妃也不惱,又同她客氣了兩句,方彼此上了各自的輦車去了。

沈賢妃在長安宮,吳德妃在長樂宮,也是名字只差一字,實則分在東西,相距甚遠。

進得長安宮,檐下掛著的五彩錦毛鸚哥便歡樂的叫喚起來,「娘娘來了,娘娘來了。」

沈賢妃便也不去換下大衣服,站在檐下興致勃勃逗弄起它來,仍教它說王維的「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宮人們原是勸她教些簡單又討喜的,諸如「萬歲萬萬歲」之類的,她卻嫌哪里的鸚鵡都會這句,忒是無趣,非要教王維的觀獵詩,說這樣才新巧,必得皇上喜歡。

眾宮人聞言也只得由著她,只是這鸚哥兒學話的進度自然非常緩慢,到現在,這詩的頭兩句也沒學得順溜。

見她又開始教鸚哥兒了,貼身大宮女桃蕊只得叫人提了那鳥架進屋里,好請娘娘往屋里換衣裳去。

沈賢妃由著宮人換著衣裳,散了頭發,仍在不斷的教鸚哥兒,忽一會兒又丟下手,怏怏向桃蕊道:「這只笨笨的,不好,回頭你讓家里再尋一只伶俐的進來。二十四就是萬壽聖節了,本宮還想著要給皇上個驚喜的。」

桃蕊臉色微變,打發了小宮女們下去,才輕聲勸道:「娘娘,宮里都傳今兒有御史上書彈劾了夏家呢,這些時日,咱們家還是且先靜一靜的好。」

她是沈家的家生子,原跟著沈老太太的,因著姑娘身邊丫鬟年歲小不頂用,這才被選中同姑娘一起學了規矩,跟著進宮伺候。

她自己雖是進宮了,可老子娘兄弟還都在沈家呢,沈家的榮辱、她一家子的性命皆系在賢妃娘娘身上,可不能由得小姑奶奶隨性子來。

沈賢妃卻斜睨著她,撇嘴輕聲道:「有什么關系。你打量著歷朝哪位皇後是被彈劾廢的?」

桃蕊幾乎要撲過去掩住她的嘴,在宮里還敢這樣渾說!從前只知道姑娘嘴甜會哄老太太開心的,可不知道姑娘這嘴還這樣沒個把門的!

她慌忙開了門,見外頭宮人都離著遠,方松了口氣,卻又指派幾樁活計把人打發得更遠些,方回身緊緊關嚴實了門窗。

見桃蕊一臉驚恐模樣,沈賢妃嗤笑了一聲,道:「你也被教了許多的,喏,你看周家,再看張家,哪個沒有被彈劾過,先太皇太後,如今的太後不都穩穩當當的!這算得什么,瞧把你嚇的!」

她轉過身來,看著鏡中的自己,撫了撫臉頰,又拿起盒嫣紅口脂膏子,指尖打轉兒,淡淡道:「說到底,還不是她們得寵。她們有寵,家人在外頭怎么鬧騰都沒關系,誰能彈劾得倒她們家!」

細細的塗了唇,抿上一抿,這鮮亮的唇色襯得鏡中女子分外水靈甜美,「桃蕊,今兒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你也不必總仗著祖母那邊出來的,覺得事事要提點我。你如今是我的丫頭,便得聽我的!你這眼界忒淺,我便告訴了你,如今呢,這宮中,皇後儼然又是一個太皇太後了,只要她穩穩當當不出錯兒,將來也是太後、太皇太後做著。長樂宮那位呢,再怎么著,她也是張家的,真不知道她裝這個貞靜賢良作甚么。桃蕊,你說,本宮有什么?」

那青筍般的玉指又拾起黛筆來,對鏡細細描畫柳葉眉,「我呀,什么都沒有。名分已定,就是再賢德,也不過是個妃子,在外頭,就是個妾!做妾的要那么賢良作甚么?一個妾做得比主母還賢良,豈不是尋死!還不如踏踏實實享這一場富貴,我呀,且樂我的。正正好,皇上也是喜歡高樂的!」

她的雙唇猶如嬌嫩的花瓣,揚了揚眉,那顆小痣就像在眉梢上跳動,她滿意的一笑,扣上妝奩扭回頭,「既得了皇上喜歡,自己也享樂著了,何樂而不為?我討了皇上喜歡,有了聖寵,家里人在外頭不也寬松自在,何樂而不為?!」

桃蕊囁嚅著,全然說不出話來。

沈賢妃下巴一挑,「喏,還不快傳信出去,本宮要只毛色好又會念詩的鸚哥兒,勿論花多少銀子,必要在九月二十四之前送進宮來。」

她望向乾清宮方向,眼中波光流轉,「三房的堂哥最會玩了,讓他留心著些,往後有什么新鮮物兒盡管進上來!」

*

夏皇後自然也是聽著前朝的信兒了,到底她是掌鳳印的正宮娘娘,接手宮務也是遲早的事兒,因而往她這邊來獻殷勤的耳報神著實不少。

她今兒是沒等兩個妃子過來請安,就惶惶然去了太皇太後那邊的。

皇上曾說過,有什么為難的,盡可以求太皇太後去。

她不知道皇上這話的意思是太後若是為難她時她可以去求助太皇太後,只當太皇太後是那最最好說話、最最護著孫子的老祖母——就如她的祖母那樣。

她也是打心眼里喜歡與太皇太後親近的,不像太後那樣眼中飛刀子、說些她聽不懂的話,太皇太後總是和善的笑,雖然話不多,卻特別暖人心,尤其身上散發出一股子積年的檀香味,就好像廟里的菩薩,讓人特別的安心。

夏皇後幾乎是一踏進仁壽宮就不慌了,坐在太皇太後身邊,她還是喃喃將事情說了,太皇太後卻只是笑,捏了捏她的手,道是算不得什么,叫她不必憂心。

她也就好像真不憂心了。

可是,皇上突然來了,皇上讓她回坤寧宮,皇上臉上似乎……不高興。夏皇後登時又無比憂心了,生怕是夏家的事惹惱了皇上。

她的容色,比之那兩位,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的,她心里明白得緊,開始也難受過,驚惶過,怕失了聖心。還是太皇太後身邊兒的嬤嬤提點了她,且看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當年那些事她也是聽說過的,便不得寵愛,也依舊還有名分,她這才定了下來。

可那前提是,不犯錯,自家不犯錯,家人不犯錯。

她雖知道父親的秉性,斷不會有什么裹亂的事兒,可是,御史口筆如刀,誰說得准呢。

到得坤寧宮,壽哥先下了輦,卻等了等,待夏皇後走過來,才伸出一只手來,直牽著她進了坤寧宮。

左右宮人皆是驚詫,又慌不迭低下頭去。

夏皇後腦子里亂糟糟的,有些迷糊,都走了一半兒路了,才想起來這不合規矩,下意識就掙了一下。

壽哥卻是渾不在意,只拉著沒放手。

夏皇後忽就害怕起來,竟也不敢掙了。好在也沒幾步路,便被他拉著進了東暖閣。

一應宮女內侍上來為這對天底下最尊貴的夫妻換去大衣裳,換上常服,又流水一般奉上茶果點心,壽哥這才打發人下去。

在盤子里摸起一個又大又紅的李子,壽哥一口咬下,看著夏皇後受驚的兔子一般惴惴不安的樣子,笑了笑道:「可是聽著前面的話,才去老娘娘那邊了?」

夏皇後不想他竟開門見山說了出來,原還是絞盡腦汁想怎么提的,這會兒措手不及,竟腦子一片空白,傻傻的點頭應了一聲。

待回過味兒來,她又差點兒哭出來,淚珠兒都在眼眶里打轉了,開口道了句:「皇上恕罪……」可又說不下去了。

「哎,哎,怎的又哭了。」壽哥丟下李子,走過去到她身邊,挑了她的下巴道,「你就這脾性不好,怎的動不動就掉眼淚。」

夏皇後連忙抹了眼睛,卻是擠不出笑來,只道:「臣妾……臣妾是怕……怕夏家給萬歲爺添了糟心事……」

壽哥捏了捏她的肉肉的腮,又拉起她肉肉的小手,才嘆了口氣,道:「你也忒軟和了些。」卻不知是說這身皮肉,還是這秉性。

不過,這樣的軟和性子,這樣軟弱的外家,不正是他想要的么。

成化一朝,周家作為皇上舅家便囂張已極,到了弘治朝,周太皇太後身份更為貴重,於弘治皇帝何止養育之恩,簡直是救命之恩,周家所受優待更甚從前,氣焰更盛。

弘治皇帝沒法子壓下這勢大的外戚,遂抬舉了張家,既是因著與張皇後夫妻情深,亦是為太子撐腰,卻也不無借張家制衡周家的意思。

左不過,帝王心術,平衡之道。

只是到了如今,周家張家仍在打擂台,卻也是兩頭都是勢大。

壽哥可不需要再一個這樣厲害的外戚來制衡了,三足鼎立固然平穩,可也容易尾大不掉,一家且不好打發,何況三家。

夏家這樣老實的,正正好。

他也不需要一個像張太後那樣強勢的、一心向著娘家的皇後。

夏氏這樣怯怯的,知道敬畏他,知道約束娘家的,正正好。

他再次捏了捏夏皇後的肉頰,笑著安慰道:「不過是個沽名釣譽的胡言亂語,朕已下旨打發他往河南賑災去了,看他是不是真個鐵骨錚錚。」

夏皇後還是反應了一會兒才懂,忙要跪下謝恩。

壽哥笑眯眯的拉了她起來,「謝得什么呢,原也是沒錯兒的。」見她感激的又是淚花兒閃閃,又是哈哈一笑,「你這樣哭呀哭的,可不是要把坤寧宮都淹了。今年秋汛外頭沒怎樣,宮里倒先發水了。」

聽得皇上調笑,夏皇後也不好意思起來,忙又揉了揉眼睛,這一揉,眼睛紅彤彤的更像只小兔子了,怯生生的道:「臣妾定改了這個毛病。」

壽哥心道很不用改,這樣才有趣,卻到底不是正經話,不好說出來,轉而便笑道:「這次是國丈受了委屈,朕原就想著,都督府那塊地方忒是狹窄,聽說四世同堂住著,很該再擴一擴的,明兒朕就擬旨讓工部去看看地界,入冬了不好動土,先定下地來,劉忠最會治園子,明春就叫他去督工擴建。」

夏皇後慌忙擺手道:「哪里委屈得!新宅已是厚賜,足夠家里住了!且如今朝廷用錢的地方還多著……」

「這點子算得什么,你且安心。」壽哥攥了她的手,抽冷子一把將夏皇後抱個滿懷,只覺得一團棉花一般,宣軟軟香噴噴,忍不住香了香,便又笑嘻嘻道:「你是騎不得馬吧,明年西苑也就修好了,到時候咱們去那邊游湖頑去!」

*

在宮室內殿里、夫妻間,不過是一句輕飄飄的說話,清風一般,到了朝堂上卻是成了旋風,卷得波濤洶涌的。

朝上先是下旨打發了杜旻去河南災區。

杜旻一腔子揚名立萬的熱血都凍成了冰疙瘩,還不得不叩謝皇恩。

隨後又有諭旨,稱皇親夏儒居第卑隘,欲拓其址,命工部營造。

杜旻臉上就跟被抽了三鞭子一樣,橫豎看不得了。

朝中也是嘩然。

工部尚書曾鑒立時表示,其房完整不必改作,且如今又是公私匱乏,改作甚難。何況周遭鄰里皆百年宅邸,叫人搬遷必生怨謗。請等年豐財裕再漸議之。

龍椅上的小皇帝只冷冷撇了旁邊立著的劉瑾一眼,劉瑾便向前一步說話。

自來是劉瑾伴駕上朝的,只是先前不大有說話的機會。大婚過後,小皇帝在朝上日漸話多起來,他偶爾也會代君上發聲一二。

劉瑾尖著嗓子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京中哪一處不是成祖爺賞下來的?如今天家且讓他們挪挪地界,他們還要生怨謗?莫不是覺得天家當為他們讓地不成?」

這話端是誅心。

曾鑒氣得胡子一顫一顫,心里罵了百遍閹豎,卻不好說什么了。還是拱了戶部出來說國庫空虛的老話。

小皇帝也不接口,樂得劉瑾去沖鋒陷陣,劉瑾也不拿腔拿調用高聲了,反而平緩下來,似是喟嘆道:「國庫空虛太皇太後、太後、萬歲爺也是知道的,要不怎么大婚的銀子還拖著呢,若不是太皇太後許用內帑,怕要耽誤了國事。」

天子大婚自然是國事,還是再大不過的國事。

戶部也被噎了個窩脖。

劉瑾咂摸著嘴,又道:「九月二十四萬壽聖節……」

得,這一樁銀子還不知道哪兒出呢。去年是小皇帝登基後第一次做生日,今年卻是小皇帝改元後頭一次做生日,再怎么節省,幾萬銀子也是要有的。

戶部再沒一聲。

壽哥看火候差不多了,才慢悠悠道一句「朕意已決」,開始下一輪奏報。

卻是兵科給事中徐忱奏請查盤每歲九邊各衛運送官銀所糴買、征收諸類糧料草束,以及倉場糠秕浥爛虧折之數。

不是國庫空虛,查倉場也是應當的。且先前徐忱與英國公張懋一般上過折子,說過各地冗費等事。此時他再上本也無人為奇。

然這次小皇帝卻不派巡按御史了,倒派了御馬監和內官監的太監出去!

朝中又是一片喧沸,一個兩個都跳出來說不妥。

只是宮中往外派人,原也是不過內閣的!

御馬監、內官監這邊調好了人,即刻就撒出去,讓京中恐閹豎禍害地方的諸「正義之士」干跳腳也攔不下。

攔不下沒關系,就直接拍死他們,彈劾內官的折子很快就山呼海嘯般涌來。

不是查倉場、查強占田畝?那就來論這田畝,頭一個被彈劾的,便是御馬監掌印太監張永。

卻是弘治朝大太監吳忠得賜七里海等處庄田,吳忠身故,沒個後人,張永曾認了吳忠為義父為吳忠送了終,便奏乞此庄田。彼時弘治皇帝念在他在東宮伺候太子盡心,雖不說賜,卻也讓他暫管。

說起來並沒有很多田地,卻也是一樁錯處。

戶部謂王者無私恩,人臣無私請,朝廷之地有限,人心之欲無窮,此端一開何以制後,請究治其違禁。

不一日,不知道誰挑唆了錦衣衛百戶黃錦上本,奏其叔祖太監黃順得英廟所賜隆平束鹿二處庄田,不想竟被人投獻於德清長公主府,乞歸復管業。

戶部越發奏請,賜田系一時特恩,黃順、吳忠等既歿,自合還官!

德清長公主府真真是無妄之災,駙馬都尉林岳原是斯文人,受不得這污蔑,當庭抗聲,黃錦更是個破罐子破摔的,一味要奪了地回來,也爭執起來。

林岳再是在士林中有清名,也到底是宗室貴戚,戶部轉身執奏請切責林岳而治黃錦之罪,並請將庄田還官。

隨後,近幾個月里上過奏疏乞田求爵的宗室貴戚內官都被拉出來彈劾一遍。

諸如,蜀王曾表示鹽引不夠花用請賜鹽引,仁和大長公主哭孀居祿薄為兒子們乞煤窯,定國公徐光祚以曾為冠帶舍人隨侍皇上,而乞量加品級……

一時間朝中雞飛狗跳,宗室、勛貴、內官、文臣吵作一團。

眼見萬壽聖節臨近,也不曾有一日消停。

*

朝廷上為著銀錢撕擄不清,祥安庄里也在說著錢的事,卻是張會則與沈瑞商量著,這次萬壽聖節進貢什么壽禮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