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層雲漫涌(三)(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7014 字 2020-06-26

兩人問罷,方往沈瑞這邊來,稟報事情始末。

即便潘千戶之事屬實,兩人卻都是一般看法,生怕這是有人做局,引沈瑞回去。

沈瑞這邊早請了兩位師爺過來,眾人一道商量。

聽了田順兩人的話,兩位師爺也是看法一致,都覺得是全套的可能性很大。

陳師爺道:「如今皇上看重山東剿匪,這些衛所都是知道的。麾下出了個剿匪的能手,那指揮使便是不升官,也能獲些嘉獎。相反,若是麾下出了個殺良冒功的,指揮使也一樣灰頭土臉,若是惹得皇上不快,降罪也說不一定。」

「真有殺良冒功的事兒,都是藏著掖著的,悄沒聲抹平了。若是小旗總旗,哪怕是個百戶,地方上自行處置或還掩得住,這千戶卻不是地方上說處置就能處置了的,報到京中,事情可就鬧大了。」姜師爺也道。

伍壯因是坐地戶,也被叫了來,他簡單介紹了那位德州左衛呂指揮使的情況。確實是簡單介紹,因為這位呂指揮使實在無甚特別之處,與尋常這職位的人一樣,吃喝嫖賭樣樣俱全,因能在這樣地方的都是花了銀子得的肥缺,相應的刮地皮也不手軟。

「每年都是大手筆往京里送銀子的。先前是哪位的門下實查不出來了,自劉瑾公公捏住了後軍都督府,德州兩個衛所都是往劉公公那邊送禮的。」伍壯說著,又不免為自己的情報簡單而有些歉意。

沈瑞剛剛放了外任,又是放在登州,他們底下這些人也是才得了消息不久,多是打聽登州的官場事情,像伍壯這種沿途的,是根本想不到還可能與他們有干系的。

「是劉瑾的人也未必和丘聚沒半點關系。」陳師爺立時道。「去是萬萬不能去的。」

沈瑞皺眉道:「咱們既說是潘千戶剿匪救下咱們,如今潘千戶因誤會被抓,咱們若不回去相救,直接就背上個忘恩負義的名聲。」

田順不用人提便主動請纓道:「二爺行程也不宜耽擱,就讓小的拿二爺的名帖過去與那指揮使分說明白吧。」

王棍子也道:「先前就是順子兄弟請來的潘千戶,也最知道內里門道,順子兄弟走這一趟也便宜。」

沈瑞搖了搖頭,道:「那邊畢竟是指揮使,這事兒鬧得也大,咱們這樣拿個拜帖就過去說事兒,未免簡慢了,萬一那是個挑剔人,只怕適得其反。」

「此計也是兩頭堵,若是咱們這邊置若罔聞,他們怕就要變本加厲的造謠污蔑咱們忘恩負義了。」陳師爺嘆道:「但東家是萬不能去的。不若老夫同田順一並去吧。老夫去了若是不成,大人再去,也是一樣。」

陳師爺如今是沈瑞的首席幕僚,又是出身楊閣老府,身份上倒也不算失禮。

且他出面也算是官場尋常規矩,他就相當於去試探,便是事兒辦不成,也不損雙方面子。上頭的大人也更容易判斷進退。

沈瑞擺手道:「車馬勞頓,倒叫先生辛苦。還是我騎馬去,往返也快。我原不想驚動地方,如今既是這樣情況,先生們也不必擔心,我先往尋德州衙門送個帖子,再往德州左衛去,行蹤既明,任他們什么陰謀算計,也不能讓我『憑空消失』吧?」

沈瑞倒不是傻大膽,一則是覺得丘聚仍設伏兵的可能性不大,再則也是因著實不知道這個指揮使唱的哪一出,他親自過去,才好把控底線。免得陳師爺這樣穩重人太過保守,救不下潘千戶來。

等陳師爺辦不成他再趕過去,這一來一回拖得太久,夜長夢多,若有個屈打成招什么的,也容易讓他們陷入被動。

莫說他對潘千戶頗有好感,便就沖著自家名聲,他既用了人家,就不能在這樣情況下棄如敝履。

但陳師爺仍說不妥,執意表示他去。

姜師爺因是錢糧師爺,不及陳師爺這刑名師爺對律法熟悉,怕強辯起來說不過那指揮使,便也不自薦,只勸沈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雲雲。

沈瑞再三思量,終是松口讓陳師爺代勞一趟,而後,讓陳師爺帶上那有標識的弓與箭,再謄抄一份口供一並帶去。

「先生就說,這東西已給京里劉公公那邊送了一份。」沈瑞道。

陳師爺捻須頷首,「那指揮使既是劉瑾的人,就當知此事干系重大,斷然不敢胡亂給潘千戶安罪名了。」

眾人商定對策,田順這邊一出去同李猛道陳先生與自己拿名帖快馬回去為潘千戶分說明白。

李猛與劉總旗登時帶著一干兵卒跪下磕頭,感激涕零謝過沈大人救命。

殺良冒功不是尋常罪過,尤其,他們繳的人頭可是小五十人,若被咬死是殺良,那只有死罪了。潘千戶跑不了,難道他們這些底下人能跑得了!

田順冷眼看著這群人激動的情形,心道人是不能留在這里了,便悄與王棍子商量後,稟明沈瑞,要將這些兵卒都帶回去,「萬一潘千戶那邊有個短長,這些個糊塗的再遷怒,對咱們不利。」

沈瑞只嘆了口氣,向田順道:「無論如何,盡力保住潘千戶。」

這會兒他還真希望是個騙他回去的圈套,總好過那個呂指揮使發什么失心瘋,再尋個莫名其妙的軍法給潘千戶就地處決了。

田順滿口應下,因著救人要緊,眾人匆匆吃了一口飯便連夜趕路,陳師爺在車里休息倒好說,田順與劉總旗、李猛是帶著一干兵卒騎馬夜行回返的。

他們這頓飯沒吃好,沈家護衛也因著潘千戶的事兒,酒肉也吃喝不下了,尤其這批兵卒走了,護衛沈瑞的任務也更重了,眾人更不敢飲酒。

伍壯怕沈瑞這邊人手不足,想著將店面交給手下暫時打理,自己帶著店里的幾個好手護送沈瑞一程,據他說因是濟南府,相對比山東旁處繁華些,八仙的站點相對較多,下一處在禹城縣,他送到這里也就踏實了。

沈瑞實卻不過他的好意,見王棍子等也都堅持,便就由他了。

翌日啟程,眾人也是緩緩行進,既是為了防范可能偷襲,也是盡量等田順那邊的消息。

*

這一路上倒是風平浪靜,直到了禹城縣劉普驛,後面報信的才追上來,說陳師爺與田順帶著潘千戶過來了。

沈瑞不由驚異,怎的還把潘千戶帶來了?!若是案子解釋清楚了,不是應該放潘千戶回去轄區,怎的會跟著他們過來?而且……潘千戶又不是小卒,可以擅離職守嗎?!

因報信的就只捎了信息來,更詳細的也不知道了,只道,「潘千戶受了傷。」

沈瑞不由眸光一寒,好端端怎會受傷?只怕是受刑。到底是為著什么事,一定要打潘千戶個殺良冒功的罪名來?

沈瑞便叫眾人在劉普驛暫時休整,等待陳師爺、田順、潘千戶一行。

三日後,田順等才趕到劉普驛。

沈瑞親自出去相迎,但見陳師爺面又倦色,到底年紀大了,旅途疲憊有些吃不消,他只拱手為禮,嘆了口氣,並不多解釋。

沈瑞也是准備兩人單獨聊聊,此時是先看潘千戶要緊。卻見潘千戶、李百戶均在馬車上,潘千戶尚能倚著車廂坐著,李百戶卻是躺在那邊似陷入了昏迷。

潘千戶見著沈瑞勉強扯了扯嘴角,道:「不能給沈大人行禮了,先謝過沈大人搭救。」

沈瑞雖有心理准備,卻也沒想到兩人能傷得這樣重,面上便帶出愧意來,「是我對不住千戶,讓指揮使誤會了千戶……」

潘千戶卻打斷了沈瑞的話,咬牙切齒道:「不是什么誤會,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入內再與沈大人細說。」

沈瑞側頭瞥了一眼陳師爺,見他也是一臉沉重點了點頭,便吩咐人抬了潘千戶、李百戶下車好生安置。

陳師爺與田順盥洗更衣後便匆匆來見沈瑞,將那日事情一一道來。

卻是那日兩人趕到了德州左衛,那呂指揮使先是讓下人推說不在,並不肯見二人。

陳師爺一時也不好判斷是不是其意圖設局害沈瑞,見沈瑞沒來,便不見他們。

不過他也是差事辦老了的,當下這邊拜帖往州衙里遞,那邊買通了呂指揮使心腹僉事身邊人,只遞了一句話給呂指揮使——有一件與劉公公相關的證物,若是呂指揮使沒興趣,那便遞到州衙了。

呂指揮使想是權衡了利弊,才見了陳師爺。

陳師爺開場也不說那些文官寒暄的套話,直接將帶來的證據擺了出來。

這件事顯見是出乎呂指揮使意料的,只見他臉色數變,最終卻是咬著後槽牙不松口說潘千戶無罪,而是扭頭又給潘千戶套上個其他罪狀。

他說此次抓潘千戶是因其先前有殺害行商之嫌,這才疑其偽作流寇,攔下朝廷命官再假意救人,順勢將先前所害行商充數冒領軍功。

如今雖救下知府大人是真,但卻與先前害行商是兩碼事,並洗脫不掉先前的嫌疑。

「而且,他言說,抓了潘千戶之後,曾命安德縣牛千戶去搜了潘千戶家宅營所,果起出賊贓的。」陳師爺面有怒色道。

「潘千戶並不在家,那姓牛的聽說是個貪酷性子,還不是由著他們借著搜查之便故意栽贓陷害!」沈瑞恨聲道。

陳師爺道:「老夫也料是如此。便與他分說,光是贓物也不能定案,贓物又不能開口,需要人證物證口供俱全,既說是行商受害身亡,也要仵作驗過屍身……」

虧得派了個刑名師爺過去,沈瑞也不由慶幸,因問陳師爺道:「想來他們是被先生說得啞口無言了。」

陳師爺面上閃過些許自得之色,那呂指揮使也不是善茬,身邊也有一二能言善辯之人,但是對上陳師爺這樣的老刑名,實是不夠看的。陳師爺駁得他們說不出話來。

「不過,老夫聽這些人話里話外的意思,想來是吃下去一筆銀子了,不肯吐出來。」陳師爺搖了搖頭,道:「若是說潘千戶有功無過,那就是他們的罪過了,非但要將他們抄走的東西還回來,還要有獎賞潘千戶,還要為其上折請功,更還要治他們冤枉潘千戶的罪——他們如何肯認。」

沈瑞一拳捶在案幾上,神色冷硬,「證據確鑿他們都敢這樣罔顧事實、貪贓枉法、構陷良將!我這就寫折子……」

「東家!」陳師爺毫不客氣的打斷他道,「東家心存正義是好的,但是此時、此地卻不宜如此行事。這里,到底是濟南府,不是登州府,何況又是衛所,大人管得太多,反要讓上頭不喜甚至起疑了。」

「難道……」沈瑞雖知陳師爺既將潘千戶帶了出來,想來也是有解決之道的,起碼肯定是保住了潘千戶一命,但想起來仍是憤怒,也到底是他坑了潘千戶——原是想送個人情送個大功勞,卻不想成了送個催命符了。

「東家!稍安。」陳師爺道,「老夫已與那呂指揮使分說大人您已送信回京,劉公公那邊知潘千戶為他解決了一樁麻煩,必會有所表示。而在流寇手中救下朝廷命官之事也將由大人的『長輩』上達天聽,陛下最喜勇武人物,沒准兒會有封賞。」

數座大山壓下來,呂指揮使也是吃不消的,終是說會重查行商案,看是否有誤會之處,不過救下朝廷命官總是大功一件,縱使先前誤傷行商,也可功過相抵。

潘千戶在獄中受了些刑,總是要養傷的,便先停職養傷,他的職司和人手都交由牛千戶暫代。

陳師爺如何敢讓潘千戶留在德州養傷,再被他們弄出個「傷重不治」來,也不用復查案子了。

他便表示正好知府大人護衛折損,需要潘千戶的人協助保護,左不過潘大人現在也是停職,不若請潘大人走這一趟,也好管束手下,順帶往濟南府尋名醫診治一二。

兩人又是好一頓唇槍舌劍,陳師爺搬了英國公府、豐城侯府、武靖伯府乃至淳安大長公主府、游駙馬府等數座大山來,如此閃亮硬氣的武將後台,終是將呂指揮使死死壓住。

呂指揮使捏著鼻子認了陳師爺的說法,讓陳師爺將人帶走了。

陳師爺也不耽擱,接了人就來趕沈瑞的隊伍。

田順則分派了人手,往潘千戶李百戶家中去看一看,將他們的家人以及放在安德城里養傷的四位重傷兄弟都挪到八仙的站點去,以確保安全。

「潘千戶和李百戶受的都是皮外傷,潘千戶底子更好一些,李百戶倒是反復發熱,一直吃著葯。」田順回稟道,「他們家中都被抄個干凈,一定是那個姓牛的忘八羔子,真個是油鍋里敢撈一把的,一錢銀子都不放過,但好在沒動家眷。小的已將人安頓好了,也埋了線在安德縣里,有什么動靜會立時報到八仙驛去。」

沈瑞這邊聽兩人說完情況,那邊潘千戶與李百戶已由人服侍著更衣換葯、用過湯飯了,著人來請沈瑞過去敘話。

沈瑞過去時,李百戶也已清醒了些,服了退燒葯,人也略有了些精神,一見沈瑞,他便道:「恕下官有傷在身不能給大人磕頭,大人救命大恩……」

沈瑞忙忙擺手,打斷他的話,安撫道:「李百戶如此說實折煞我了,若非是我……」

然他的話也沒說完,又被潘千戶打斷,潘千戶臉色鐵青,道:「沈大人原是送我一場富貴大功的,是我倒霉,遇到惡狼,與大人無干。」

「姓牛的素來與我不對付,見不得我好,知我立了大功,便污蔑我殺良冒功,這也尋常。只是這次非賴我們是殺了行商,拷問時不問行商屍身,卻問行商銀兩,顯見的是奔著我們身家銀子去的。

他頓了頓,道:「便是無大人這事兒,沒准兒他們也會想法子害我。倒是因著有大人這事兒,我們才保下一條命來,我與李炎(李百戶)都不會忘了沈大人大恩。」

沈瑞正色道:「若無我這樁事在先,他們也未必能輕易構陷得了潘兄,今日雖不能立時追討,但我敢與潘兄承諾,他日必叫這起子小人伏法。」

李百戶已經目露感激,潘千戶卻是沉默片刻,苦笑一聲,道:「沈大人已對我們恩重,不必再許此諾。」

沈瑞道:「兩位且先好好養傷,這件事我會派人盯著,敢算計同僚家產,依軍法也是饒不了他們的。我原是想潘兄這軍功要著落在衛所里,如今這般,我便寫道折子,必不會讓潘兄錯過這大功。」

潘千戶還欲說些什么,沈瑞已是擺手制止,潘千戶原是個爽快人,便也不再多客套,拱手再次道謝,又忍不住苦笑道:「我便得寸進尺一回,還請沈大人高高手,若能調我往旁處去是最好,便是升我個僉事,在呂指揮使手下,也沒我的好果子吃。」

沈瑞點頭道:「此事潘兄放心。」他也是一早就盤算好了的。

*

此後一路再無話,無伏兵來襲,也未遇流民騷擾。

德州城傳回來的話是,牛千戶的人倒是運了兩批銀子進城,放置在縣里戒備森嚴的銀庫中。

情報太少,沈瑞與兩位師爺也分析不出什么來,便只叫人繼續盯著。

沒幾日便到了濟南府。

沈理竟親自出城來迎。

自從正德元年冬沈理離了京城後,兄弟兩人便再沒見過,一時都有些激動。

雖則短短兩年多時間,卻發生了許多事情,沈瑞已是脫去了少年模樣,越發沉穩持重。而沈理,卻從風度翩翩中年雅士狀元公,到現在雙鬢已生華發,面龐消瘦,大抵常常皺眉而在額間形成川字紋路,顯出幾分老態來。

「六哥……六哥清減了。」沈瑞只覺得喉頭哽咽,終只強笑著說了這樣一句。

山東屢屢受災,沈理在布政使司正是管得賑災諸事,這般狀態顯見是公務繁忙勞累所致。

沈理卻是笑聲依舊清朗,拍了拍沈瑞臂膀,笑道:「好小子,你卻是個好樣的!信里寫得語焉不詳,如今可要與我好好講講你這豐功偉績。」

沈瑞那點子傷感也盡數被他打散了,因笑道:「便是我臉皮厚,也吃不住六哥這樣誇!」

二人說笑兩句,一旁沈理的長子沈林、次子沈楓過來見禮。

沈林隨母親謝氏進京參加過沈瑞婚禮的,與沈瑞才見過不多久,再往前也是相處頗多十分融洽,此時見面,雖是叔侄,但年紀相仿,談笑無忌。

沈楓先前年紀小,如今卻也到了躥個子的年紀,個頭兒卻已是不矮,沈瑞仍當他是小孩子,去拍他腦袋,他卻是挺了挺胸膛,笑道:「二叔過兩年可就摸不著我頭頂了。」

引得眾人一陣大笑。

沈瑞又將潘千戶、兩位師爺等引薦與沈理,因一早先送信到沈理這邊,沈理對他們也不陌生,大家寒暄兩句,一並入城。

沈瑞與沈理並轡而行,看著濟南府的街景,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閑話,沈理因嘆道:「我初來濟南府時,繁華也不下京畿,這二年災荒連連,到底是傷了元氣……」

正說話間,那邊過來一行車馬,見著沈理沈瑞,便停住,打車上下來一便服打扮文士。

沈理忙招呼沈瑞下馬,低聲與他道:「監察御史張禬。」

沈瑞知這位現正在山東盤查錢糧諸事,這會兒是在濟南府,沒幾日也要到登州府的,官位不高,權柄卻重,因此也不敢怠慢,上前相互見禮。

張禬相貌清癯,言語之間頗為客氣,問了沈瑞旅程辛苦,話鋒一轉,忽道可巧明日家中設宴,款待濟南府同僚,便邀沈瑞也來一聚。

沈瑞悄然看了沈理一眼,見他微微點頭,知道他也是去的,便笑著應下,連稱叨擾。

雙方寒暄幾句,彼此別過,各自上車上馬各奔東西。

待走得遠了,沈理才低聲向沈瑞道:「這張禬是弘治十五年二甲,庶吉士散館元年三月任的兵部給事中,是先劉閣老的人,後投了李閣老,倒是一直平穩。

「此次來山東,不知是不是上面授意,倒是步步緊逼,查山東各處的漏子毫不手軟,讓不少人頭疼著。巡按御史胡節也還沒走呢,倆人對上,可熱鬧著。這次也是宴無好宴。然你初來山東,他既相邀,你也不宜駁他面子,左不過沒上任你什么都不知道,想他也不會問你什么。且他宴上濟南府各級官員大抵會來,你也正好認認人。」

「你在德州遇襲的事兒,想來也有消息傳到張禬耳朵里。」沈理頓了頓,眼神往後掃了掃,道:「甭管誰問,潘千戶殲滅流寇救下你的事兒,你照實說便是。」

沈瑞笑著點頭道:「我必實話實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