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5578 字 2020-08-12

正德九年,又逢京察之年。

上一次借由京察大動干戈,還是在正德三年,劉瑾趁機大肆清理劉謝余黨。

風水輪流轉,而今朝里朝外皆以為這次京察是要清理閹黨余孽了。

果然,都察院這開年頭一炮,便是打向與劉瑾有瓜葛之人。

只不過,這人並不是閹黨。而是,寧王。

南京十三道御史羅鳳等言:「寧王自交通逆瑾,陳乞護衛,愈生驕恣,掊克富室,侵奪腴田,淫刑酷法,動至滅族。始於省城及於鄉境,利之所在,百計牢籠,商旅不敢出入,舟楫不敢停泊,民之受禍何可勝。」

又言:「撫按三司為其所餌,莫敢喙息,寧坐視民患以負君恩,不敢輙賈奇禍以忤宗室。」

滿朝嘩然。

寧王可是一直自我打造賢王形象,從最早的上表希望將他的孝順懂禮寫進孝廟實錄里,到朝廷推出宗藩條例時積極舉報其他宗枝不法獲取了訓飭宗枝不法者的資格。

就在短短幾個月前,朝中還有不少人吹捧寧藩小公子賢王聖子。

而這折子里,一句句控訴皆是寧王罪大惡極,比之先前被抄家削爵的臨漳王府還惡劣得多。

朝中為寧藩代言的喉舌統統啞了火,這樣的彈劾,只能寧王上表自辯,又或者小公子代父辯白。

莫說一個十二歲的毛孩子能知道王府的多少事,單說現在小公子對外,可是打著「病重不能離京」的旗號。

一旦出現在大殿上,露出一點兒馬腳,那便是欺君之罪。

而等消息到達江西,寧王的自辯折子再快馬送進京,總要月余。

寧府小公子的處境登時便尷尬起來。

大家心里雪亮,這八成是沖著小公子來的,不是賢王,還提什么聖子?

咸宜坊宅子里,李先生氣得跳腳,一面加緊給江西送信,一面催苗先生趕緊去找人來打這場口水仗。

然卻沒人敢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有些事情,都是默認宗藩會做的,比如侵占民田、壓榨商賈。

別說宗藩,地方上哪些權貴人家沒做過?就是尋常大族也難免這種事。

哪個敢說寧王就真是個聖人,王府上下一丁點兒違法的事兒都沒做過?

嫌事情燙手沒關系,銀子不燙手吶,寧藩那邊一再提高「潤筆」銀子,只盼「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如此一來,也是看得人心癢癢的,便有人蠢蠢欲動。

畢竟,御史奏報不會像沈抄家那樣做得證據確鑿,多少有些「風聞奏事」的意思,還有可撕擄的余地。

不過很快,他們也不用糾結抉擇了。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藍章奏:「先朝各王府奏討食鹽不過二三百引,今公差人員奏討不下數萬,又織造等項,名雖二萬,夾帶實多。更有進貢船只在於長蘆運司收買私鹽,公行無忌,乞要節賞。」

所列各奏討里自少不了寧府,而夾帶里赫然有寧府護衛指揮使王麒縱其下收買私鹽於長蘆。

名姓都指出來了,自然是有實證的。

而藍章更是在江西撫州府主政多年,寧王府的「罪證」只怕他手里還有不少。

很快,皇上下旨,官榜諭江西百姓,凡被王府侵占田產房舍,俱許訴復,及令本省鎮守撫按三司官謁見,令寧王,「改過自新」。

同時升藍章為南京刑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令其清理兩淮長蘆鹽法。

隨後,在各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員京察之年例行調動中,江西的高層幾乎大換血。

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使黃瓚調至湖廣,左參政汪獲麟為廣東,江西按察使王秩調至雲南,按察司副使胡世榮調至福建。

只有右參政張嵿升了右布政使,留在江西。

此外,又升四川左參政蔣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

皇上的意思已是再明白不過。

寧藩的禮再沒人敢收,收過禮的,也不免惶惶。

實在是,這一二年,皇上收拾宗藩收拾得太很了。

山東的宗藩都悄沒聲趴著了,陝西山西河南的刺頭兒都清理到除國了,又有宗藩條例里一條一條的大棒子打下來,很難不聯想到宣德年間宣廟一系列削藩舉措。

今上是為了表達對寧藩小公子欲太廟司香的不滿,還是下一步真想清理江西宗藩,誰也說不准。

於是朝中開始有聲音,表示寧府小公子是以送銀的名義上京的,如今銀子也入庫了,弘德殿也開始修繕了,已是沒這位什么事兒了,也該是回封地的時候了。

寧藩在京的人員,在皇上下旨令寧王改過自新後,便停止了一切或明或暗的拜訪官員權貴活動,而改為跑各大醫館乃至寺廟庵堂為小公子尋訪名醫。

小公子的病自然是「越來越重」,無法出京了。

寧藩甚至還重金請動永康大長公主進宮替他懇求,請皇上賜天梁子真人為他看診煉丹。

皇上倒是許了,可傳口諭的小內侍到了天梁觀,卻被告知天梁子真人帶了個童子雲游采葯去了,走了已有月余。

往哪兒去了,什么時候回來,一概不知。全憑老神仙心意。

皇上只好表示讓各地驛站多多關注這位真人,遇到了就讓他立刻返京。這邊再安排一打兒御醫去給小公子看病。

這一番紛紛擾擾,時間便到了三月中。

三年一度的掄才大典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皇上將「自今觀之,如畫野分州,設官分職,明禮樂、興學校、正律歷、秩祭祀、均田賦、通泉貨、公選舉、嚴考課、立兵制、慎刑法,則帝王之治天下,固未嘗不以法也」寫進殿試題里,也是頗耐人尋味。

然盡管小皇帝殷殷盼望,但對於新科進士們而言,依舊是希望留京的人更多。

尤其是京察期間,京中對劉瑾一黨進行了再次清洗,稍有瓜葛的也不放過,便又有不少中低級的位置空了出來。

也莫說新科進士們心熱,高層大佬們也一樣心熱,趁機拉攏新人,安插自己人。

對此,小皇帝也只能同張會抱怨一句:「再多兩個沈瑞便好了。」

張會則笑道:「到底翰林清貴,讀書人盼著入翰林原是尋常。倒是沈瑞在地方上,瞧著知縣知州里有實干的舉薦上來,踏踏實實的為皇上牧守一方,豈不比那不知稼穡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更得用?」

壽哥將「不知稼穡」在嘴里咀嚼了兩遍,嘆了口氣,只道:「日後要從根子上一點點改了。不能把讀書人都養成御史脾氣,周身上下就只剩一張嘴。」

張會縮了縮脖子,這話皇上能說,他卻不敢接,他自接了錦衣衛就沒少被御史們的鐵口咬。

最近從太廟司香到收義子,皇上可是沒少被念叨,不勝其煩。好在最近齊齊開參寧王,皇上算是得了些清凈。

至於寧藩小公子,張會只心下冷笑一聲……

新科進士帶來的新一波喧囂直到四月還沒散去。

而四月,宮中忽傳驚天喜訊,沈賢妃有身孕了!

*

今上登基已是八年有余,成親也有七年了,後宮卻是一直沒有動靜,前朝後宮沒少為皇嗣操心。

先帝子嗣單薄,既有先帝本身體弱的緣故,也是因著先帝情有獨鍾,後宮只張太後一位。

而今上,弓馬嫻熟,熱衷武事,可以說是身體倍兒棒,後宮有名份的妃嬪就不少,聽說西苑里也不少美人,卻一直沒皇嗣,甚至都不曾有宮妃有妊的消息傳出來過,不免讓人諸多聯想。

尤其是今上這幾個月胡鬧般收了百來號義子,又傳出「枕著錢寧大腿入睡」這等傳言,也很難讓不讓人想歪。

如今總算後妃有妊,雖尚不知男女,重臣忠臣們的心卻也都放下一半兒。

尤其是在剛剛鬧完太廟司香之後,這個皇嗣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皇上顯見十分高興,各種賞賜流水一般涌向長安宮,涌向沈賢妃的娘家。

原本沈賢妃娘家在外戚里就是墊底的那個,皇上有什么賞賜通常只能想起皇後娘家夏家,而就算吳德妃在宮中不那么得寵,可吳家到底是太後娘家張家的姻親。外戚沈家可真真是什么都靠不上。

而今的外戚沈家,已是門庭若市,無數人趕來添「柴」(財)燒熱灶。而沈家也擺足了皇長子外家的排場,赫赫揚揚,儼然蓋過了夏家。

盡管沈賢妃叫人傳話出去,尚不知道是公主還是皇子,便是個皇子,難道庶長子是好當的?庶長子也一樣要叫皇後為母親!不要這會兒飄起來,回頭跌得更狠!!

只是賢妃娘娘固然賢惠,可有先前外戚周家、張家那般顯赫的案例擺在前頭——尤其周家,周太皇太後當初也不過是個妃子,等兒子成了皇帝,周家足足富貴了三朝!

沈家如今被人那般捧著,巨大利益擺在眼前,又有幾人能冷靜下來不動心?

這樣的高調當然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只是有御史試探著上了兩回折子,都是留中不發,大家心里也有數了。

畢竟是皇上盼了多少年的皇嗣,沈家又剛剛有些抬頭,也沒來得及做什么惡事,彈劾不出什么新花樣來,眾御史漸漸的也就作罷。

更多的人是准備痛打落水狗的——攆寧藩小公子出京。

如今皇嗣也有了,甭管是男是女,只要能生,有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皇上才二十五吶,還年輕,有大把的時間用來生孩子。

就算再過個三五年,依舊沒皇子,那也是再找年幼的孩子,彼時寧藩小公子也過了十五了,徹底用不著他了。

上折子請這位返回藩地,也是表示一下自家對皇上的忠心,對正統的維護。

面對蜂擁而至的御史、給事中們,寧藩小公子選擇了裝聾作啞,鎮日里「專心養病」,還時不時傳出點兒病危的消息。

反正就是賴在京里不走,任誰也沒轍。

*

當賢妃有妊的消息傳到河南時,人前沈瑞自然一副大喜過望的模樣,心下卻是異常沉重。

去年八月,壽哥親口說的是皇後有妊。

按照時日算,已是該生產的。

此時卻將沈賢妃推出來,到底是皇後已誕下皇子,為防萬一,被藏了起來——孝廟幼年就被藏了六年之久,還是皇後的孩子出了事?

事涉內宮,張會就是知道也不能送出只言片語來。

但無論是那種可能,京中局勢,都當算不得太好。否則,也沒必要推賢妃出來吸引注意了。

皇上這一招又一招,怎么看怎么像……想逼反了寧藩!

沒有點兒造反的事兒,很難一削到底?!

沈瑞眉頭緊鎖,可是,朝廷,真的准備好一戰了嗎?

北邊兒的鄰居,因為干旱,還在虎視眈眈!

雖說前世歷史上的寧王不堪一擊,如今的老師王守仁也已是南京兵部尚書,手握重兵,水師又是極有戰斗經驗,打敗寧王應該不難。

可若韃靼趁虛而入呢?

這兩年各地災荒不斷,國庫始終沒攢下太多,若是兩頭開戰,著實吃不消。

北方的損失也會直接牽動經過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朝臣們敏感的神經,到時候又會如何?

費勁心力才在北疆打開的大好局面將毀於一旦,更可怕的是,一旦這固有印象種下,可能會影響十數年、數十年大明對蒙政策。

寧藩這個膿包,挑破就挑破吧,早挑早好,但北邊,無論如何要保住。沈瑞咬牙切齒的想。

隨後他將自己一個人關進書房,開始寫一封封密信,給老師王守仁,給張會,給叢蘭、沈珹,給蔡誦、戴大賓、李延清,給蔣壑、高文虎……

「一定要親手將信交給叢、沈兩位大人。」沈瑞將信交給田豐時再三叮囑。

田豐在山陝數年,人頭最熟,故此派他往邊關去送信。同時送去的,還有藍田帶人這兩個月加急趕制的一批獸葯。

藍田在京其實就同他老師李東陽,以及龐天青商量過了,來河南的一路上已是在歷朝農書、牛馬經中尋了不少用葯簡單的方子,也有了初步的制葯方案。

這邊取得沈瑞的全力支持與配合後,藍田帶著從彰德、懷慶府抽調的有經驗獸醫,在災民中挑選了一批機靈又勤快的學徒,在資金配給充裕的情況下迅速建起作坊投入生產。

沈瑞對他們產品的要求與天梁子的葯一樣——治不治得好病不要緊,一定不能給人牛馬治死了。

這批葯的目的也不是炫技顯示葯效多好,而是給草原提個醒,有些東西,靠搶是不會得到的,它只會在馬市的交易。

「不是拿來賺錢的,拿牛皮羊毛什么來交換都可以,只要讓他們知道,有馬市,才有這些。」沈瑞向田豐道。

田豐連連應下,猶豫了一下,又道:「二爺,我想將陳力帶去,若是得用,可讓他留在那邊,日後這邊再有他們這樣的人,都可以放過去。」

這陳力乃是河南府一響馬頭子,手下有三四十號人,都是馬上功夫了得,悍勇異常。

因與礦盜李才有私仇,被萬東江說服招安,幫著周賢剿滅了李才,又端了為李才銷贓的當地豪民李根生。

陳力這伙人手上雖沒人命,卻也有過不少劫掠的案子,不太容易獲得體面的官方身份。

而李根生這樣的坐地戶,線上拴著不少山賊馬匪礦盜呢,一時間,陳力就成了道上「人人得以誅之」的「叛徒」,在河南府難以存身。

田豐便想將這伙人帶去邊關,作為順風標行的一個分號,專門接護衛來往馬市商隊的鏢。

有了這么一層身份,慢慢的了解草原內的情形,甚至可以與四夷館的人開展合作,日後一個官家出身總還是有的。

沈瑞擺手道:「他們與萬東江還不同,都是刀比腦子快的主兒,現下非常時刻,千萬不要沖動誤事。」

他斟酌片刻,方又道:「河南他們呆不住,倒可先帶去山陝,放在順風標行里跟著熟悉熟悉,磨一磨性子。至於四夷館那邊,問咱們借人再幫,若是不提,不要輕易插手。」

這邊安排完,沈瑞上了折子請令河南道分巡官專駐汝州,以防礦盜,之後便啟程往彰德府去。

已是要進五月了,雨水依舊不多,今年顯見又是要旱了。這天氣著實愁人。

彰德府這邊雖大力推廣新種子、新種植方法,又開了水渠,卻也很難不受天氣影響。

山神廟廟會那邊籌備得差不多了,如今這樣的情況,還是得催著那邊趕緊開起來。

然他剛抵達彰德府,又一個驚天消息傳來。

四月廿九,太皇太後王氏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