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節 嘗試(1)(2 / 2)

那一次匈奴人動員了十四萬騎兵。入侵中國。之後又斷斷續續的打了兩三年。

也不過就在原先的條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高粱酒以及青銅器皿的約定。

為此,老上單於甚至不得不同意放棄了追究那幾個導致戰爭的家伙的責任也就是國書中所說的章尼等匈奴降臣。

並導致了,從此以後,匈奴貴族在其國內一旦現有危險或者過不下去了,直接往長城內跑,尋求漢朝庇護。

如今,漢匈之間,相互庇護對方國內的逃亡官吏和貴族。甚至都成了潛規則了……

現在,軍臣什么事也沒干。就靠一封國書,幾句嘴炮,就想從劉徹這里得到他們過去通過無數次戰爭也得不到的東西?

這讓劉徹對軍臣的智商,極為懷疑。

劉徹甚至覺得,軍臣肯定是瘋掉了。

當然……

劉徹覺得,更大的可能,是軍臣想要故意激怒他。

激怒他動手殺了,或者干脆囚禁伊稚斜。

這樣,無論事後兩國是開戰還是嘴炮冷戰,都是極好的。

軍臣甚至還能借此,打著為伊稚斜報仇的口號,將其整個幕南地區的部族整合起來,清理掉那些過去右賢王的余孽。

就算最後,依然打成了十七年前那場戰爭一樣的局面,那也不錯。

一箭數雕,一石n鳥啊。

這樣想著,劉徹的嘴角就露出了笑容。

「軍臣的算盤打的還真是不錯呢!」劉徹暗暗想道:「無論朕怎么選擇,好像他都能占到便宜……」

「講道理的話,敵人要我做的事情,我就應該偏偏不那么做……」劉徹托著腮幫子想道:「但這伊稚斜都送到朕面前了,哪怕吃點虧,殺了或者留下他,對朕都是極好的……」

未來匈奴的單於,一個極具戰略眼光和決斷能力的領導人。

這樣的人生命,簡直就是無價啊。

在劉徹的角度來說,便是為了他,跟匈奴人走過一場,也不無不可。

只是……

這樣一來,就太便宜軍臣了!

你要知道,匈奴內部,一直就是存在著各種矛盾和各種利益糾葛。

萬一要是殺了伊稚斜,反而讓匈奴團結起來,在哀兵的作用下,整合成一個整體,那就不妙了。

歷史上,伊稚斜就是將匈奴整合了起來,結果,漢匈戰爭延綿數十年……

反倒是放伊稚斜回去的話,匈奴內部就將依然保持混亂,幕南部族和幕北部族的矛盾,會繼續存在。

只是,伊稚斜這樣的人物,一旦回到匈奴,有了這次中國之旅,劉徹可不敢保證他會做出什么瘋狂的事情來。

譬如,他喪心病狂的推動匈奴體制改革,甚至,學習燕昭王,千金市馬骨,大力招攬中國文人、知識分子。

這就大大的不妙了。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在歷史上,曾經對中國王朝的地位構成挑戰的游牧民族,基本上都是得到了來自中國的墮落文人和知識分子的幫助後,完成了進化,這才真正成為中國的大敵。

譬如遼金蒙古滿清。

從歷史上看,伊稚斜具備了這樣做的心胸、能力和手腕以及見識。

「真是煩啊……」劉徹撓撓頭,忽然,他的腦海中閃過一道閃電。

他的嘴角露出一個詭異的弧線。

「哦嘿嘿……這個主意很棒,非常幫,朕決定!就這樣辦!」劉徹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對於中國來說,鄰居家里,什么樣的情況,才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答案就是請看南北棒。

而什么樣的情況,最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答案是請看南北越猴。

一個統一的匈奴帝國,對劉徹來說,顯然是糟糕的。

而一個分裂的匈奴。才是好匈奴。

分裂和肢解自己的敵人,讓他不得不跪舔自己。

目前來說,這個科技樹,中國還未點亮。

但沒關系,作為穿越者。劉徹在史書上看過無數歷史上的高手肢解他國的案例。

尤其是大英帝國那登峰造極的挑撥離間和分化瓦解之術。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幾乎可以用藝術來形容了。

雖然劉徹沒有在牛津的外交學院學習過,也壓根沒有任何外交經驗。

但,匈奴也不是那些後世被英國人坑的淚流滿面的各國啊。

而且中國歷史上,也從不缺類似的事例和高手的故事。

譬如隋文帝肢解突厥,漢宣帝勾搭呼韓邪單於,都是經典案例啊。

「先。朕得設計一個局。讓軍臣和伊稚斜都不得不跳下來的局……」劉徹心里想著,迅定下策略。

而伊稚斜卻是被劉徹那一問,問的有些語塞。

漢匈關系展到現在,早已經不是最開始那樣,一言不合,就要拉開架勢開干的局面了。

六十年來,匈奴在長城內和長城的要塞上,撞的頭破血流。

雖然曾經有過勝利。但是,代價太大了。

大到匈奴人認為不劃算。

不然。還和個毛的親,直接進來搶,豈不是更快?

打到現在,錯非是幕南諸族,不搶漢室,根本沒地方可搶,恐怕他們也會跟西部和幕北部族一樣,高高興興的西征了。

漢朝這頭刺蝟,誰愛撞誰去撞!

如今,匈奴主力西征,留在幕南的部族,在面對漢軍時,自保都估計有問題了。

所以,面對漢朝皇帝的強硬回應,伊稚斜甚至連放狠話回應的底氣都沒有了。

使臣的底氣,在於軍隊的拳頭。

拳頭沒有對方硬的時候,除了忍氣吞聲,難道還能爆種不成?

自古弱國無外交!

更何況,伊稚斜目前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他還希望能在漢朝君臣面前留個好印象,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呢!

如此一來,伊稚斜就連最後的那點可憐的底氣也消失了萬一得罪了年輕的漢朝皇帝,對方一怒之下,砍了自己腦袋,跟誰講理去?

但好像不講點什么的話,日後回國,會沒法子交代。

尤其是沒法子向那些支持和擁護他的幕南部族貴族、領交代。

於是,伊稚斜勉強提起些氣力,盡力的用他所能選擇的最強硬的語氣回應道:「陛下,難道就不考慮兩國多年來的友好關系和聯姻關系嗎?」

「友好?」劉徹笑了。

國與國之間存在這種關系嗎?

但這種話是不適合說出來的。

無論如何,在正式場合,友好和親,這種妝點門面,連自己都不信的胡話,還是有必要說一說的,萬一唬弄住對方了呢?那豈非賺到了?即使沒有,也沒有任何損失不是?

劉徹於是笑道:「右谷蠡王說的很對,漢匈兩國過去數十年的友好關系和姻親關系,確實需要『維護』和『展』,當年朕皇祖與貴國先單於盟約:要使兩國老者得所息,幼者得長,各保其領而終其天年,朕甚以為是,以此話嘉與右谷蠡王,與君共勉!」

「皇帝聖明!」伊稚斜見到有台階下,立刻就順著下了,閉口再也不提國書的內容了。

「右谷蠡王,朕已在後殿,略備薄酒,為君等設下了接風宴席,還請君不吝賞光……」劉徹笑呵呵著說道,也沒有再去提那個完全是yy的和親物資要求。

有本事,軍臣可以帶隊來長城腳下感受一下什么叫鋼鐵長城。

到那個時候,劉徹一定不會吝嗇,為軍臣在長安城里蓋一座大宅子。

劉徹現在對自己方才的想法,非常有興趣,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試一番了。

秦儈不也曾經憤青過?汪精衛,還曾經『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呢!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再忠貞的烈士,都有可能倒在糖衣炮彈之中,再厲害的英雄,也會被利益和仇恨蒙蔽雙眼。

更何況區區一個伊稚斜?一個沒有文化的夷狄領?

別說,劉徹還留了後手。

萬一伊稚斜實在不上道,那就送他上路!

伊稚斜聞言,卻是心里一動,知道,關鍵時刻來了。

他能不能活著回到草原,恐怕就看接下來的酒宴,他能否忽悠住這個年輕的漢朝皇帝了。

一時間,他的心就像被什么東西綳緊了一樣。

他微微俯,道:「謹遵皇帝之命!」

但實則,手心里已然全是汗水。(未完待續。)

ps:今天有讀者在群里問:作者君,能否每日5ooo?作者君一揮大袖,無比堅決和誠懇的答曰:君上,臣妾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