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60 字 2020-12-24

「平方根表、三角函數表、導數、偏導數、解析幾何……」

要弄一本中學數學教材和工具表出來,也相當的費腦子。尤其是在時下的行情中,千多年後的經驗是行不通的,讓學生窩在學堂進行十二年年以上的初等教育,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謂「十年寒窗」模式,在唐朝還沒有誕生。

根據一貫的「沔州經驗」,老張現在開蒙之後,大概六七年,就能消化這些知識技能。

那么,如果不能消化這些知識技能,這說明什么呢?

這說明……被淘汰了。

至於被淘汰的學生是不是「大器晚成」,這已經脫離了老張需要關心的范疇。炎黃熱土自古以來就不缺人,於是人們嘴里的「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放在小地方興許還不錯,可一旦放大到全國、全天下,那么,「百里挑一」「千里挑一」都泯然眾人。

哪怕是「萬里挑一」,在貞觀十四年,選幾千個「萬里挑一」也根本沒什么難度。

而只要一千個「萬里挑一」,就足以維持大唐帝國的運轉……

所謂精英中的戰斗英,不外如是。

老張回憶前塵,一路讀書學習,其實也擊敗了數以萬計數以十萬計的競爭對手,才能在復雜的行業、危險的事業中摸爬滾打。但類似老張這樣的人有多少呢?倘使人口突破十億,那么,「萬里挑一」也成不了經營,只能更進一步。

在冰冷的機器、轉動的機器、熾熱的機器面前,天花亂墜是沒有用的,只有知識、技能,才能讓機器回應你,否則,一個小小的誤操作,一間鍋爐房的微小違規,最終給人的談資,也僅僅是「螺旋上天」「全家爆炸」……

淘汰是殘酷的,這是一個篩選過程。

物質基礎相對匱乏的貞觀朝,哪怕已經開始了模模糊糊的變化,可那些掙扎出來的黔子弟,就像是攥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決計是不願意從這場殘酷的篩選中被踢出去。

這是真正由求知欲、求生欲推動的努力,哪怕張德給予他們的上升渠道,其實在帝國的體制中,基本可以說是沒有。

但是,哪怕僅僅是在州縣做一員小吏,也是徹底改變了階層乃至等級。

尤為純粹的追求,不參雜諸如任何「主義」和「理想」,老張從不會拿此等本能去指摘孩子們的選擇。

時代是不同的,這里是唐朝,沒有「信息化」「工業化」,更遑論「全球化」。

臨漳山的學習氣氛濃烈,知識是吸引人的,當知識能進一步改變命運的時候,它尤為吸引人。

學生們依然羨慕著漢陽城中「學子」們的「之乎者也」,因為那是體面的、尊崇的、為人稱道的,但凡能拿孔夫子所說過的話來堵人的,他們進京趕考時,也不怕沒有「知己」幫他們大肆宣揚。

只是,因為臨漳山教數學,學生們懂「名實」,懂「規律」,所以也明白,並且是深刻地明白:求人不如求己,且讀書去。

「丁二郎,丁二郎!」

山腳下,埠頭的食肆多有學生過來吃些「鹵煮」「麻辣燙」,喝酒的極少,主要是學堂不建議學生飲酒。散酒雖賤,但也是要花幾文錢,對學生來說,有些不值得。能吃些小吃打打牙祭,便是夠了,還能和同學聯絡感情。

「可是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