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揮毫潑墨(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401 字 2020-12-24

按照有司統計來看,河堤、湖堤、江堤總里程少說要五六千里才能保證不出大的水患。就這,還得從武漢借調測繪狗,否則還得走彎路,兩條腿走能走到什么時候去?

但實物稅在這時候的江西,還是相當有用的,「民以食為天」,吃是頭等大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要吃飯。

豫章師范學院籌辦,要緊的地方也是吃,教員、學生的吃管好了,就算是成了一半的事情。剩下的,揚一下精神,號召一下動力,咬咬牙對付個三五月,不成問題。

真正的現錢來源,有兩個,一是問江西地方的土豪「借」,這個「借」倒也不是厚顏無恥的搶劫,而是憑借總督府的權威,在「豫章郡」設立新市,這些個市鎮,都是和武漢對接的,一應資源,都可以讓武漢承銷。

二是總督府問武漢「借」,這個就是之前修橋鋪路修堤開渠的路數,拿「過路費」充抵工程費用之後。各運河、關卡處的津口、市鎮地皮,直接賣給武漢人。當然江西老表也可以買,只要肯掏錢,誰還管錢是誰的?

贛水是直通彭蠡湖也就是後世鄱陽湖的,隔湖相望,都昌縣所設船務學堂也不是沒人知道,所以江西總督府「賣地」的那些地到底好不好,有點見識的都琢磨著籌錢做個二道販子。

而且因為總督府統籌,什么地方能賣,什么地方不能賣,基本就是房玄齡說了算,別人想要賣給武漢人,武漢也沒誰有那個膽子跑來拆台。

有心找淮揚、蘇杭的,人都不願意來江西,他們何來把握千里迢迢買地還能攥住了家致富?

兜兜轉還是要找總督府求房玄齡「指點迷津」,連狗都知道,武漢那邊只認房玄齡,其余本地老表,一干不認。

因為武漢的鼎力支持,房玄齡在江西鎮壓坐地戶可謂「大殺特殺」「幾無一合對手」,貞觀十九年秋冬交際的光景,總督府的威權算是徹底建立,總督府說要疏浚余水入湖段河道,余干縣全體上下表示全力支持,爭取大干五百天,增加稻田四十萬畝。

總督府說要修一條南昌到建昌的弛道,兩地百姓交口稱贊,表示「要想富,先修路」「響應總督號召,揚勞動熱情」。

至於像豐城縣這種總督府還沒有說什么,就主動開始邀請工程隊進駐勘察的地方,一時為「江西楷模,贛水表率」,總督府為此特別表示,豫章師范學院可以多給豐城縣幾個招生名額。

跟房玄齡家二公子「交情莫逆」的宣州一把手顏籀顏老漢,在看到房玄齡半年不到就把江西各地刺頭梳理的服服帖帖,也是嘆為觀止,不得不承認,能混成四大天王的猛人,從來沒有浪得虛名的。

而房玄齡一手拿著錢袋子,一手拿著官帽子,也不是說就萬事大吉。對於來年的官員考績,總督府針對環彭蠡湖,評定標准就一個:里程。

江堤、湖堤、河堤、溝渠、運河……

驗收里程達標,官帽子不缺,錢袋子敞開。而這個考績標准,也不是隨便就定下來的,農耕時代的水利設施優劣,直接就決定了糧食產量大部分行情。

有沒有都江堰,有沒有鄭國渠,有沒有刊溝,對這些水利工程所在地而言,就是天壤之別。

想要從「澤陂遍布」進化成「魚米之鄉」,給工業時代的化肥無上限供應,除了造成水污染,沒有任何意義。

但水利工程水利設施的完善,卻能夠讓糧食增產翻一番翻兩番,按照總督府長久以來的勘察,倘若環彭蠡湖「治水」「治山」妥帖,田畝增加的數量,再養活個五六百萬人毫無壓力。

在這樣的數據支撐下,房玄齡如何不心動?

千幾百年後,人們提到彭蠡湖或者鄱陽湖成為「魚米之鄉」的功,怕不是早就在彭蠡湖給房玄齡立個石像,讓後世子孫前來祭拜。

至於名聲之外,僅僅是二三年之後的收益,一畝地哪怕就算一石,一百萬畝就是一百萬石,而這里,又何止是一百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