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判斷(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2154 字 2020-12-24

「原來如此,敢打敢拼,又有本錢,還有門路,自然是敢闖一闖。」

「所以現在像德州那個韓習,他若是得罪一般庄戶,倒也沒什么。可只要是江湖出身,便不會善罷甘休。老狗也有三顆牙么,河北人什么沒殺過?自古以來上至皇帝下至奴隸,什么不敢殺?燕趙遺風,千幾百年的膽氣。」

「那……能成事么?」

「成事是不可能成事的,舉凡成事,哪有只靠刀把子的?於德州一地,也不過折騰一番,被皇帝反手就是抹上一回。」

要是造反這么容易,那倒是簡單了。可惜光有一口膽氣,也撐不了多久,沒有「社會科學愛好者」一起跟著搞事,折騰一萬年都是失敗。

「既然必敗,這又何必呢?」

有人嘆了一聲,有些感慨。

老張笑了笑,便道:「這種想法要不得,你不去鬧一鬧,皇帝哪里會曉得這德州不是只有扒肘子扒雞,還會扒你褲子?『五姓七望』的『貴氣十足』,從來都不是嘴上說出來的,那也是炎漢以來,跟朝廷跟皇帝斗了歷朝歷代,才有了這『貴氣』。」

「要是平白給你一個『富貴』,怕是也承受不起啊。」

說到這里,有人也是感慨,「貞觀以來,『五姓七望』也不是沒有斗。朝廷攤派官吏,到了地方,便是個擺設,國法不如家法,律令不如家規。可若不用『五姓』,這便是『國中之國』,更是混沌。只是斗著斗著,貞觀皇帝比前頭的皇帝強,居然把『五姓』壓了過去。」

「使君說的道理,就是如此了。世家是斗來的,豪強也是斗來的,從來沒有平白的富貴。不斗的話,老天不掉富貴下來。」

「道理擺在那里,其實大多都知道。只不過願意提著腦袋斗一斗的,還是少數。」想要平白就撿來「權利」,這等好事,只能指望「救世主」。數千年以降,願意把「權利」無條件讓渡給底層的「大救星」,有幾個?

怕不是給了之後,反手就會有人把這來得容易的「權利」,又很輕松地「奪走」。

「那……使君,這一回若是真的鬧大,武漢當如何?」

這個問題一出,眾人都是有些緊張地看著張德。

老張哈哈一笑:「當如何?賣東西嘍。朝廷要采買,給了就是,拒不賒欠;河北民間要采購,照樣也給,武漢只認開元通寶、華潤銀元。難不成,我們不賣,別人就不賣了?惡事做了就是做了,怕甚?」

一眾心腹五味雜陳,也不知道是慶幸還是惋惜。

從「高尚」的理想來說,他們更希望李奉誡那樣的人生追求;但從人性出,他們何嘗不想也混個「元謀功臣」,到時候大富大貴公侯萬代。

只是後者終究是帶有強烈的感性思量,在武漢混得久了,「公侯萬代」那就是個屁。貞觀朝都死了多少公侯了?還不說武德朝。至於歷朝歷代,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你們也不要覺得這是甚么『國難財』,德州乃至河北的事情,早晚都要死人。死多少人不知道,但死人也不全是壞事。至少這一代的人死了,皇帝也就心中有數,下一代就不會盤剝恁多,原本拿一半,下一代興許就只拿四成。多出來一成,能活人多少?」

斗爭為的是「和平」,當然也可以換個奇葩角度說是「妥協」,但不管怎么說,這就和做生意一樣,你連價錢都不還,對方又不是你親爹,憑什么就主動砍上一半給你福利?

沒有斗爭的「和平」,脆弱的簡直不可想象。

「『人心思定』,這才二十年,難道真的還會大打一場?」

有人相當的疑惑,懷有這種疑慮,是很正確的。

但老張直接打消了他的疑惑:「若是武德朝,那自然是『人心思定』,打了兩代人,死了恁多,到處是寡婦,只得賣力氣種地休養生息。人手不足地又多,田里的活都來不及干,還打個屁?可貞觀朝,尤其是近十年,皇帝大興土木,沒遷都蓋太極宮、洛陽宮,遷都後九成宮都修了起來,還翻修了太原宮,完工敦煌宮。如今在朝鮮道還要建行宮,這錢什么時候動了稅賦?」

「這……」

「以前是人多糧少就打,氣力都在種地上。可如今,不種地的多了,要是沒活干,那就沒飯吃,那不打作甚?」

皇帝不動用稅賦就大興宮室,這說明財源得到了極大擴充,經濟組成生了重大變化。沒活干就沒飯吃,這說明這部分的勞力,其生產關系不在土地上。

兩相結合,自然就大大縮短了原本「男耕女織」時代需要大打一場的時間。

原本小農遍布時候,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干仗,怎么說也要五六十年百幾十年甚至兩三百年。但現在一個行業萬一遭受行業寒冬,立刻就是幾萬人十幾萬人要沒飯吃。

他們又沒有地去刨點糧食出來,那么,不干上一場等著餓死?

這種社會構成,大大地縮短了「危機」到來的時間,而和小農們多少還有幾十畝薄地不同,貞觀朝這幫縮短「大打一場」時間的主力,那當真是「一無所有」。

聽完張德所說,一干心腹竟是半晌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