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木頭和石頭(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295 字 2022-07-12

兩個人見了面,翁同龢給關卓凡下跪請安。關卓凡很客氣,請翁同龢換了便服,分賓主坐定,下人端上茶來。

翁同龢表示感謝貝子識拔,特來請益。關卓凡見他雍容儒雅,不卑不亢;驟膺大任,卻既無諂媚之色,又無輕狂之態,心里也暗自稱贊。於是說叔平你太謙虛了,我為國家薦賢,以後「同殿行走」,也要請你多多指教。

翁同龢表面從容,內心的感受,卻真正是「喜從天降」!

人臣之貴,無逾帝師;從此登上入閣拜相之路——這些都不消說了。更重要的是,翁家現在處於一個很困難的時期,這個「弘德殿行走」,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說是「叔侄狀元」,但「侄狀元」翁曾源,身患極嚴重的隱疾——「羊角瘋」,即癲癇,隨時發作,是沒有出仕的可能的。

翁曾源的父親,翁同龢的長兄翁同書,做過安徽巡撫,後獲罪革職拿問。因為老爹翁心存當時做著小皇帝老師的關系,翁同書幸免一死,「發往軍前效力」。迄今,已經在甘肅的瀚海戈壁中,啃了好幾年的風沙了。

因此,翁同書能否生歸鄉梓,翁家能否重新崛起,全在翁同龢一人身上。

現在,有望了!

說起來,翁家因為翁同書的緣故,早已間接地和關卓凡發生了聯系。這個「中間人」,是苗霈霖。

咸豐十一年,即1861年,苗霈霖反水,圍攻壽州。壽州城內的安徽巡撫翁同書,對苗霈霖主「撫」,答應了苗的諸多要求,並上奏為苗說好話。苗霈霖乃暫時撤圍。朝廷只好順水推舟,令苗霈霖「戴罪立功」。

不想苗霈霖沒過多久,重新圍城,終於攻破壽州,俘獲翁同書等大員。

這下子事情就鬧大發了。

翁同書封疆大吏,守土有責,身負和地方「共存亡」的義務,本該「殉節」的——何況你還被人俘虜了?

翁同書沒有殉節,只好下獄。

為了大兒子的性命,翁心存以古稀高齡,抱老病之軀,掙扎著每天入直,給小皇帝上課,結果不堪勞累,當年就掛掉了。

追本溯源,罪魁禍首,當然是那個苗霈霖。

因此,苗霈霖覆滅於關卓凡,翁家家祭乃翁,很是痛哭流涕了一番。

也因此,翁家對關卓凡,極有好感,早生傾慕。

現在翁同龢又蒙關卓凡舉薦,成了帝師,家道亦可因此中興,對關卓凡,更加感激。那種心態,用二十一世紀的話來說,就是「找到組織了」。

翁同龢說道:「旨意里邊,為兩宮皇太後『進講』《治平寶鑒》的差使也派了給我,同龢不勝惶恐,一切要請貝子指點。」

關卓凡心里一笑,暗道:這件差使該怎么辦,你還真得問我。

於是說道:「叔平,兩宮皇太後雖然聖明天縱,不過畢竟沒有讀過大書,所以太晦澀的典謨訓詁是不好拿來『進講』的。總要深入淺出,叫兩位皇太後聽得明白,聽得有意思。不然,如倭艮峰一般,學問再大,『上頭』不明所以,又有什么用?」

翁同龢微微動容,這段話,真是字字千金!能否「啟沃聖聰」,「簾眷」是厚是薄,全在這幾句話里面了。

當下深深受教。同時,心里面也異常欣慰:關卓凡如果不拿自己當「自己人」,是不會說這番話的。

關卓凡又說道:「說起倭艮峰,以後『同殿行走』,他是前輩,咱們該去拜訪拜訪的。」

翁同龢頗為意外,他自己原本就打算去拜訪倭仁的,但沒想到關卓凡也要去。

*

ps:

明天一更,放在傍晚。

後天兩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