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恢復唐、宋舊制耳(1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119 字 2022-07-1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亂清最新章節!

「地理時務,劉偶齋確實隔膜,」關卓凡說道,「可是,孔、孟的書,寫在兩千多年前;程、朱的書,也寫了七、八百年了。艮翁你想啊,聖賢再洞燭世代,這千百年之後發生的事情,他們又如何曉得?嘿嘿,難道『掐指一算』?」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所以,後世種種,自然是寫不到聖賢書里去的。劉偶齋孔、孟、程、朱之書雖然都讀熟了,一涉時務,依舊荒唐,也就不奇怪了。」

倭仁呆了一呆,張了張嘴,卻沒有說出什么來。

關卓凡的話,皮里陽秋,味道古怪,該怎么接口?他可不像真為劉雲溪打抱不平,可是,也沒理由抱怨孔、孟、程、朱不能「洞燭百代」啊?這個……

「艮翁,」關卓凡笑了一笑,好像知道倭仁在想什么,「你別誤會,我可不敢非議先賢!後人不肖,要好好自省,自個兒是不是不夠爭氣?怎么敢把責任推到老祖宗頭上?」

「王爺,我,這個……愚鈍,呃,就請王爺明示吧。」

「聖賢的書,當然要一如既往,讀熟、讀透;不過,除此之外——」

關卓凡加重了語氣:「中外時務,也不能隔膜了!畢竟,舉業出身的讀書人,不僅僅是埋首書齋里做學問,更要襄理天子,撫牧萬民!嗯,是要與聞國計、參知政事的!如果都像劉偶齋那個樣子……嘿嘿,這個天下,會給治理成什么樣子?」

「王爺……似乎過慮了?劉偶齋那樣的,畢竟只是少數……」

關卓凡打斷了倭仁的話:「只怕不少!」

言罷。站了起來,來回踱了兩步,說道:「艮翁,我曉得,頗有人抱怨。我用人,少用『正途』出身,多用『雜途』出身——可是,真正叫無可奈何!正途出身,如果有足夠合適的人才,我何必舍近求遠?我難道不願意聽言路的一片頌揚之聲?實在是沒……唉。實在是難!」

頓了一頓,又踱了兩步,說道:「現今的世道,真正叫『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外形勢。日夕萬變!『一心只讀聖賢書』是要的,可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是決計要不得的了!許多正途出身的人,如劉偶齋之流,還是沒有醒過味兒來!」

「國計所關,一出一入,要么。幾百萬兩銀子的上落,要么,幾千顆人頭的去留!艮翁。你想一想,責任如此之重大,我怎么敢用昧於形勢之人?我如果一味討言路的好兒,所用非人,那……不是欺君,不是誤國嗎?!」

倭仁本就不善言辭。他又是理學宗師,講究「誠心正意」、「察幾慎動」。關卓凡說的,尖銳固然尖銳。懇切卻也十分懇切,思來想去,竟是無可辯駁!

不由就長長的嘆了口氣。

關卓凡見倭仁已有所動,心里暗笑,面兒上,卻是神情愈發鄭重,微微皺著眉,嘆道:「其實,也怪不得這班讀書人!從『縣式』到『殿試』,大小無數考試,都以『時文』為主,也沒有兩次正經考『時務』的!讀書人十年寒窗,一切心力,全放在『時文』上面,『時務』上面,自然隔膜,荒唐如劉偶齋,也就不稀奇了!」

「時文」,就是八股文;「時務」——倭仁自然而然,想到了三個字:「時務策」。

「時務策」,這是遠比「時文」更加古老的一個名詞。

唐、宋科舉,經義之外,都要考「時務策」,也叫「試策」、「策論」,即要求考生對時政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議論。彼時,經義、時務並重,兩者不可偏廢。

到了明朝,「時務策」的考試,基本取消,集中考試考生對經義的理解和掌握。

清承明制,雖然還在各級科舉考試的一頭一尾——「縣試」和「殿試」中,留了一點「時務策」的尾巴,但其對考生的逐級進遷,不存在什么實質性的影響。所以,考生的精力,依舊幾乎百分百放在了經義上面。經義是用「時文」——八股文來詮釋的,因此,考生十載寒窗,絕大部分光陰,都花在了八股文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