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一刀砍下(1 / 2)

亂清 青玉獅子 2096 字 2022-07-1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亂清最新章節!

關卓凡認為,新疆地域廣袤,遠過陝、甘,我軍入疆之後,分進合擊,各軍之間,距離甚遠,在沒有架設電報線路的情況下,彼此聯絡不易,是很難進行統一指揮的,「如心使臂、如臂使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頂頂點小說,

若定要強求「指揮如意」,反會自縛手腳,延誤戰機。

對於統帥來說,軍事上的重點,在於入疆之前的規劃,不在入疆之後的指揮,各軍入疆之後,就只能依靠各統軍將領「臨機設變」了。

因此,關卓凡認為,左宗棠本人親自入疆,形同自動降格為某路軍的統兵將領,意義並不太大。身為西征大軍的統帥,做好整體的軍事規劃之余,他應該留在後方,從事更重要的工作——後勤保障。

在和左宗棠的溝通中,關卓凡反復強調,進軍新疆,「糧秣不乏,子葯不匱,轉運不絕,實為勝負之第一要務,以弟愚見,猶在臨敵設變、親冒彈矢之上。」

歷朝歷代,中國用兵邊疆,後勤保障都是君主和統帥的最大的挑戰和最恐怖的噩夢,其難度,其實遠遠超過了軍事作戰本身。

在不存在任何近現代化的道路和運輸工具的情況下,全部依靠人力和畜力,在短則數月、長達數年的時間內,保證數千里、乃至上萬里之外的數萬、乃至數十萬大軍的一切需求——從吃穿到武器,再加上這數千里、乃至上萬里的路途上,中原人見所未見的惡劣的地理和氣候——嗯。這個事兒。單是想一想。就能叫人發狂。

還有,最主要的長距離運輸工具——馬,對於中國這個農耕政權來說,最為缺乏,畜養成本最高。

敵人如果是游牧民族的話,這方面的成本,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種情況下,運輸的總成本。幾十倍、甚至一百幾十倍於運輸對象本身的價值,就毫不奇怪了。

形象點說,就是從後方運一斤糧到前線,要耗糧幾十斤乃至一百幾十斤。

因此,每一次成規模的邊疆軍事行動,都是對國力和政府組織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

漢武帝兩次征伐大宛,第一次失敗了,敗在了後勤准備不足。不過,必須說明的是,這個「不足」。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用兵的對象在國內。或者,大宛的位置,能夠往東邊兒挪一點兒,未必就「不足」。

問題是——你妹的,大宛距中國當時的統治中心長安,足足有萬里之遙!

第二次征伐大宛,漢武帝的准備工作就做得十分誇張了:

「赦囚徒寇盜,發惡少年及邊騎,歲余而出敦煌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匹,驢橐駝以萬數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轉相奉伐宛,五十余校尉。」

還有,「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酒泉。而發天下七科謫,及載糒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至敦煌。」

從這些簡單的記載中,我們很難准確統計出,第二次伐宛,到底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但基本可以肯定,大半個中國,都被翻了一遍。

於是,這一次,貳師同學贏了,砍掉了大宛國王的腦袋,帶回了三千余匹駿馬,其中,包括幾十匹所謂的「汗血寶馬」。

武帝雄才大略,但辦事情一向不經濟,沒什么投入產出比的概念,大舅子李廣利又是一個庸才,如果換一對君臣來辦這個事兒,譬如宣帝和趙充國,未必要費這么大勁兒、花這么多錢,不過,無論如何,不會有什么太實質性的區別。

第二次征伐大宛的成功,即有賴於漢的雄厚國力,又和當時政府的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分不開。

組織、動員這個事兒,可不是誰都能做得好的,有錢不會花、花不好的事兒太多了,譬如隋煬帝征高麗。應該說,彼時的中國,國力是可以支持這場邊疆戰爭的,但是,在「組織、動員」上面,楊廣同學卻掉了鏈子,弄來弄去,最終,把自己的腦袋給弄掉了。

平心而論,煬帝辦成的大事不少,勉強也配得上「雄才大略」四字,他猶如此下場,那些真正的逗比就不必說了。

譬如前明的英宗,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逗比。土木堡之變,三十萬精銳大軍,根本就是自己把自己給餓垮了,蒙古人不過是最後推了一把而已。英宗和他那個沒卵子的小伙伴,根本就不曉得,什么叫做「後勤」,什么叫做「組織、動員」?這樣的一個逗比,居然在後世的某部電視劇中,變成了一個英明神武的情種——你妹!

這些史實,左宗棠自是熟知的——當然,不包括那部電視劇。左季高從少年時起,就對「邊事」,有莫大的興趣,對西北的政治軍事,涉獵尤廣、鑽研尤深,以致林則徐認為,「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左君誰屬。」——林則徐說這句話的時候,左宗棠還不過是一個從未出過仕的舉人。

因此,左宗棠對關卓凡「進軍新疆,糧秣不乏,子葯不匱,轉運不絕,實為勝負之第一要務」的見解,是高度認同的,慎重考慮之後,他接受了關卓凡的意見,自己留在肅州,全盤統籌糧運軍需,各軍入疆後的作戰指揮,委托給了「總理各營營務」的展東祿,並鄭重聲明,展東祿「相機辦理」,他「不為遙制」。

不過,進軍新疆的整體作戰計劃,是在入疆前的軍事會議上就定下來了的,一共兩條原則:一,先北後南,即先定北疆,再克南疆;二,先遲後速,緩行速戰。

先北後南,是因為:

第一。從甘肅入疆。北疆的路。比南疆的路,要好走許多。

第二,朝廷在北疆,還有幾個據點,西征大軍入疆之後,可以有所接應。

第三,北疆的敵人,比南疆的弱。更易打一個「開門紅」出來。這入疆第一戰,對雙方都是很緊要的,我軍的士氣不必說了,南疆的阿古柏,剛剛削平異己,國內人心未定,北疆拿下來了,他那個「哲德沙爾汗國」,自然更加人心浮動,這個時候。由北而南地打下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至於「先遲後速。緩行速戰」,所謂「遲」,所謂「緩」,都是指,作戰部隊和輜重糧路之間,決不可兩相隔絕,糧秣子葯沒有跟上來,作戰部隊寧肯停下來等候補給,即,寧肯「遲」,寧肯「緩」,也不可冒進。不然,失去後繼的補給,就算一時得勢,接下來,在新疆那種地理環境中,也幾乎意味著陷入了絕境。

這個「遲」,這個「緩」,亦指作戰之前,須對敵情和戰場環境進行詳盡的調查,做出周密的部署,謀定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