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114 字 2022-07-12

如此一來,被打臉的,就不僅僅是吳可讀這個小小御史了,正在主持西征的左宗棠,也會受到某種形式的牽連成祿是被左宗棠彈劾落馬的。

亂子如果鬧大了,自己的身後,就一定有「不知輕重、沽名釣譽」的譏評,未必盡是「乾坤雙淚眼,鐵石一儒冠」之類的贊譽了。

吳可讀必須等待時機。

光緒五年,穆宗和嘉順皇後奉安惠陵,百官送葬,「隨扈行禮官員」眾多,其中就有吳可讀。就是這一趟,從惠陵回來的半路上,吳可讀「屍諫」了。

吳可讀選擇此行、此時、此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有明顯的「殉葬」的意味;他的遺折,主旨在主張以穆宗的嗣子接德宗的大位,並無一字批評穆宗之語,則左看右看,都是一心一意,為「先帝」打算,在「先帝」曾經要殺他的背景下,吳可讀此舉,愈發顯得拳拳忠愛,赤心不改,真正是「可昭日月」了。

吳可讀所謂「屍諫」,雖然動天下、驚鬼神,但是,沒有任何人被打臉,反而替上位者補上了一個小小的漏洞,因此,他的身後,相當不壞。

兩宮皇太後下旨,「吳可讀以死建言,孤忠可憫,著交部照五品官例議恤」「復起」之後,吳可讀僅僅是一個六品主事,一直到「屍諫」的時候,也沒有動過窩。

同時,准許為吳可讀建立專祠。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上諭中明確指出,「其繼大統者,為穆宗毅皇帝嗣子」。

這就是說,吳可讀的「諫求」,獲得了「上頭」的首肯,並在煌煌懿旨中確定了下來。

至此,吳可讀之死,雖然有點兒「莫名其妙」,結果卻是「皆大歡喜」,這個情形,真不曉得叫人說什么好了。

關卓凡由此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可讀此人,雖然性子倔,不怕死,但是,並不會真的和「上頭」對著干,他是那種典型的「吃軟不吃硬」的角色,「道理」說通了,再給他些臉面,甚至捧他一捧,這種人,是可以收服的。

還有,吳可讀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其行為,也是一向獨立的。這一次,他貌似站在醇王一邊,但究其竟,除了有小部分理念彼此契合外,主要還是卻於劉寶第的情面,吳可讀並不是醇王的人當然不是,原時空,主持對他的審判的,正是醇王,他差點死在醇王的手里呢。

唉,可惜的很,原時空的這個事兒,沒法子跟您說呀。

總之,關卓凡認為,吳可讀此人,現在雖然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但是,如果應對得法,說不定,會發生什么奇妙的「反作用力」呢。

好吧,咱們「王大臣會議」上見。

*(未完待續。)

ps:為保證章節的完整性,今天這一章,字數略少了一點,各位書友見諒!下一章就恢復正常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