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大海戰之十三:鯊齒畢露(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182 字 2022-11-11

艦橋下的主甲板區域,最高負責人為管駕即大副,甲板長作為助手,協助管駕指揮來往官兵及處置主甲板上其他一應事務。

其他高級軍官,則分赴艦上各重要位置督戰。

一切戰備,早在錨定之前,甚至,早在出航之前,便已經做好了。

依據當時泰西海軍通行的慣例,各艦桅桿上的一些非必要的橫桁、索具都被卸了下來,以防戰時被炮彈打斷、打碎,掉落下來,傷及甲板上的人員和設備;同時,防止索具落水後纏住螺旋槳。

當然,這些橫桁、索具是可以用來懸掛旗號的,不過,一來,懸掛旗號,剩下的橫桁、索具,已足敷使用;二來,十九世紀的海戰中,旗語其實是一種非常脆弱的信號系統,不可以過度依賴——很多時候,因為距離和能見度的關系,在戰斗中,常常是看不清楚旗艦或友艦的旗號的。

戰斗開始的時候,海面上的能見度還好,但隨著戰斗的發展,蒸汽機的濃煙、炮火的硝煙,彌漫交織,辨認旗語,很快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事實上,戰前的計劃的制定、戰斗中各艦執行計劃的堅決性,較之臨戰的指揮、變陣,更加的重要。

關於損管的各種准備也都做好了。

十九世紀的戰艦,大量使用木制構件,遭遇炮火打擊,極易發生火災;同時,四散飛迸的碎片,也會增加人員的殺傷,因此,除救生艇等必備品外,非必要的、活動的木質構件,能拆卸的,盡量拆卸

各艦的救火隊,都將笨重的消防泵抬到最合適的位置,接好長長的膠皮水管,隨時准備救火。

同時,外部甲板上的排水口,都被封堵起來,以在木制甲板上就地蓄水——既為防火,也為救火。

為防止甲板濕滑,造成人員摔倒,還在甲板上鋪了一層沙土。

此外,為增加軍艦的防護能力,甲板下,部分水密隔艙,厚重的水密門都緊緊的關上了。

損管隊的水兵們,還准備好了充足的氈毯、牽索和木板——用以堵漏。

舷牆內,塞滿了吊床,如前所述,這可以大幅度消減彈片的動能。

不論大炮小炮,所有的炮位周邊,都碼堆了密密的沙包、煤袋——除了防護之外,對於馬力大、煤艙小的「龍驤級」裝甲巡洋艦和「策電級」穹甲巡洋艦來說,這些煤袋,還可以起到「江湖救急」的作用。

彈葯艙內的大部分的炮彈和葯包,都被吊運到了主甲板和火炮甲板上。

這是因為,一來,吊運工序非常復雜,戰時再從彈葯艙內吊運彈葯,緩不濟急;二來,彈葯艙是全艦最危險的地方,清空彈葯艙,也是為了防止彈葯倉一旦中彈而發生殉爆。

彈葯提升至主甲板和火炮甲板上後,一部分被送到炮位上,其余的,或置放於炮位左近的舷牆的卡槽內,或在炮位周邊碼放,以便戰事能夠就近補充——當然,這些碼放在炮位周邊的彈葯,都用沙袋嚴嚴實實的圍了起來。

除此之外,非重要崗位的水兵們也都被動員起來,懷抱彈葯——當然,都是小口徑的,大口徑的彈葯,一個人可抱不動——彼此間隔一定距離,分布在甲板各處,戰斗打響之後,即向各炮位輸送彈葯。

而所有的火炮,都已完成了第一發炮彈的裝填。

鯊齒畢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