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2 / 2)

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三日。袁世凱懷著無比的委屈和幽怨,帶著他的姨太太和親信們,孤獨而凄茫的離開了北京。

袁世凱被排擠出京後,清末政壇再次發生或大或小的地震,袁世凱的私黨一個個清除:郵傳部尚書陳璧被革職;徐世昌內調郵傳部尚書,東三省總督由錫良接替;黑龍江布政使倪嗣沖被查辦;民政部侍郎趙秉鈞被斥,載灃接管警政;江北提督王士珍自請開缺

表面上來看起來,這是載灃和袁世凱的斗爭。但實際上,這是以載灃為首的滿族親貴派和奕劻、袁世凱集團的權力之爭。

載灃主政之前沒有自己的人馬,他所能接觸到並信任的。也只有象載澤、善耆、載濤、載洵、毓朗等人這樣的滿族親貴。而這些人不管有才無才,都迅速的集結在載灃周圍,成為一個皇族親貴集團。載灃集團都是一批新發家的少壯親貴,他們當時手無實權。要想獲得權力,必須排斥當時的實權派奕劻、袁世凱集團。

所以,殺袁世凱和保袁世凱的問題,早已不是什么維新與守舊、帝黨與後黨之爭,也不是滿漢顯貴之爭了,而是這一伙親貴顯要和那一伙親貴顯要間的奪權之爭。

扳倒了袁世凱後。攝政王載灃首先要抓的就是軍權。他當年作為「謝罪專使」到德國的時候,德皇威廉就曾向他傳授保持皇權的秘訣:要有足夠數量的軍隊,並一定要由皇帝直接掌握。

由此,載灃得出一個結論:皇室要抓軍隊,皇族子弟要當軍官,兵權一定要牢牢的控制在皇室手中。

於是,載灃剛剛接班便下令建立「禁衛軍」,也就是主要用來保衛皇帝和皇宮的軍隊。這支軍隊主要從陸軍中挑選精壯士兵,並兼從閑散宗室中選出一些人組成,由載濤、毓朗和良弼擔任訓練大臣,並任命排漢思想最厲害的良弼為禁衛軍第一協統領官。

除此之外,載灃又命陸軍部尚書蔭昌兼任近畿陸軍六鎮的訓練大臣,接著載灃宣布設立海軍部,以載洵為海軍大臣。如此一來,陸海軍都歸載灃的兩個弟弟載濤和載洵主管了。

看得出來,載灃抓軍權非常堅決,行動也算迅速。但是,他的做法不但引發了地方督撫們的抵制,就連皇族內部的將軍都統們在背地里也是怨氣沖天。

道理很簡單,原來的地方總督、巡撫、將軍等都有一定的調兵權,而現在無論做什么都需要請示軍諮處,這些人不但感到不便,更覺得自己的權力受到損害。

突然出現的變局,使陳文強和復興會高層都集中了注意力,緊盯著形勢的不斷變化,革命大發動的時間也因此推後。

時間跨入了一九零九年的三月,清廷的政治地震還在進行,但局勢已經逐漸明朗。

攝政王載灃激流勇進,大刀闊斧,這新官上任的幾把火燒得真是好啊

陳文強拿起草擬的電報再度審視了一遍,輕輕點了點頭,時機到了,可以開始發動了。

盡管時間推後,但准備工作一直沒停。相反,因為時間較充裕,准備工作倒是更加充分了。

不僅僅是人員、物資的調派囤積,陳文強在袁大頭被開缺出京後,便派人前往河南慰問一下老袁受傷的心靈,並帶去了幾本書,還幫著袁大頭架設了電台,以便他與舊部和陳文強能保持聯絡。

話不必說得太透,時機未到,但這條線建立起來,革命成功便又多了幾分把握。

載灃雖然在朝廷中貌似取得控制,但地方上和軍隊中,袁世凱的勢力遠沒有被拔除,這也為袁世凱的東山再起提供了可能。

而且,載灃任用親貴的做法也令很多漢族官僚感到反感和不公,正如美國學者恆慕義所指出的:「載灃幾乎毫不具備做攝政王的一切必要素質。他無力節制他的兄弟和其他王公顯貴,他被迫授予他們政府高位,而不考慮他們的能力。因此,他失去了許多有才干的漢族官員的支持。」

這樣很好,在革命爆發後,很多本來會站到載灃一邊的漢族官僚會重新站隊選擇,甚至會成為革命的助力。

北洋軍嘛,既然革命軍不想與之死磕,那拴在北洋軍脖子上的繩子還是由袁大頭來牽著為好。

陳文強想了很多,很久,認為現在應該是一個革命發動的好時機,比預期的還要好。

「大人,這電報」陸耀宗等了一會兒,見陳文強又陷入了思考,不禁輕聲提醒。

哦,陳文強自失地一笑,把電報遞過去,停頓了一下,又開口說道:「你等一下,還有幾份電報也要一並發出。」

陸耀宗點了點頭,接過電報粗粗瀏覽了一遍,並沒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上海、郴州、衡陽、崖州、西南軍政府,還要通知鐵路巡警、武裝警察,以及船運公司等等。整個行動將是周密的,將是傾盡全力的,為此,陳文強不敢有絲毫大意。

而且,他要計算,計算著北洋第五鎮和湖北第八鎮所要求補充彈葯物資的日期。一經發動,便要盡量使這兩支部隊缺糧少彈,戰力大減。未完待續。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