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57 字 2021-01-14

聽到皇帝發問後,他徐徐拱手,算是全了禮數:「譬如去年歲終,少府、大司農征收稅賦,詔旨特許以谷帛代錢納繳,期間便有奸猾之民欺瞞稅吏,故意浸濕粟麥以增其重、扯薄縑絹以減其量。以至這些濕谷薄絹收入府庫後,計簿上說是價值萬千,其實折半其價而不止。此外,濕谷易霉、薄絹難縫,根本就不值一錢。」

皇帝聞言,微微一笑以示滿意,心中卻有了幾分感慨,看來董承生受了這幾次的教訓,總算有些合格的政治家模樣了。

不過,能識清一件政務的弊處及其背後的彎彎繞繞,這只是一個官員洞察世務、不受下屬欺瞞的基本素養而已。真正的能吏不僅能找到弊政在哪,而且還能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

「那依你之見」

董承沉聲應道:「自孝武皇帝始鑄五銖以來近四百載,我大漢五銖便流通天下、甚至暢行西域外邦,風靡不絕。成色好的五銖,面文穿上半星、橫廓、或是四決文,無不是輪廓深峻、文字精美。而如今董卓更鑄小錢,敗壞錢法,以至民間棄錢不用,是以依臣之見,為今之計只有破而後立,廢除小錢,重鑄五銖」

皇帝聞言,神情多少有點捉摸不透,笑著說道:「重鑄五銖倒是可行,但若是直接廢除百姓手中小錢,使其手中的小錢不再值錢,那不就是再次剝削、加害於民了么」

「這」董承一時語塞,他只在想皇帝會如何做,自己該如何做,全然沒有想過百姓會受到什么影響。

司空士孫瑞這時說道:「鑄錢之後,由朝廷議下章程,譬如小錢大凡重一銖半,可定為四枚小錢兌一枚五銖,再使郡縣允准百姓持小錢兌換。待民間小錢收上來之後,將其熔化重鑄為五銖。如此來回、兌換年余,民間便可小錢絕跡、五銖再興。」

皇帝剛才掂量過小錢的重量,一銖半換算成後世的單位就是一克,四枚小錢就是四克,而五銖卻是三克多一點。按士孫瑞所言的兌換比例,等若是百姓用四克重的沒有價值尺度和流通功能的小錢換成三克重的正統五銖錢,循環往復,朝廷還能從中賺得一筆差價。

董卓鑄的小錢如今只是流通於關中這塊地方,沖擊的也只是關中、關西這一塊區域的貨幣體系。至於關東等處貨幣體系崩潰的原因則不能歸咎於小錢,而是經年累月的戰亂所導致的經濟衰敗、商旅不行、百姓購買力下降等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當然,其間早已興起、並在亂世中得以保全的自給自足、鮮少與外界互通有無的庄園經濟也是促使漢末經濟體系崩潰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今關中平靜,屯田、減賦、水利等安民之政被有條不紊的推行下去,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生產都在不斷的恢復,不消多時便能使關中重新煥發出當年的活力。朝廷用新五銖回收小錢僅僅只需局限於關中一地,用不了多久就能在關中重建貨幣體系、恢復經濟秩序,為朝廷征稅、興商、開通西域夯實基礎。

「想不到司空還有經濟之才,」皇帝兩手一合,表示贊嘆,他的目光一一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末座的少府張昶與大司農周忠二人身上:「孝武皇帝時收天下郡國鑄幣之權,設水衡都尉、上林三官鑄造五銖,發行天下。直到王莽篡逆之時,方使朝廷鑄幣之權分還於郡國,中興以來,鑄幣之權便一直交由各地郡國衡官、督鑄錢掾等吏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