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093 字 2021-01-14

這倒確實,以前都是尚書台總攬大權,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更能參與機密,決策政務。外朝公卿幾乎成為擺設,若是沒有錄尚書事的名頭,就連位尊的三公都不及一個尚書的權力大。而到了皇帝這里,形勢卻出現了變化,先是將決策議事的權力移交到承明殿眾位內外朝臣手中,然後逐一加重九卿的實權,使內外朝達成一種適當的平衡。尚書台各官也依次增加品秩,類比九卿,但除了尚書令以外,余者只能各管部務,再也無法參與朝廷綜合性政務的決策。

若不是皇帝尚在籌劃醞釀,恐怕尚書台連擬詔的權力都要移交出去,徹底淪為與外朝公卿同級卻不同屬性的行政機構。

黃琬點了點頭,深以為然,歷代漢家天子倚重內朝尚書,是為了壓制外朝公卿的權力,便於行使皇權。而尚書台制度延續數百年,其威權深重,早已開始妨礙皇權,遭到削弱幾乎是必然的趨勢。所以皇帝將尚書台從外朝拿走的部分行政權力,重新還給相關的外朝官,形成外朝專管如財政稅收、畜牧、司法審判等具體俗務,內朝負責如政績考核、審計、司法監察等政務的制度,內外大致平衡,隱然雖仍以內朝為重,卻不以其為尊。

這就是皇帝自從親政以來就通過結合自己的經驗,借鑒後世的制度,不斷設計、不斷完善的內外朝制度。作為臣子,只要從中揣摩、現了這條潛行深處的規律,就能准確的摸清皇帝任何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背後的邏輯,從而因勢利導。

黃琬就是這么一個人,他相信,能像他這般清楚地把握皇帝的政治意圖的,放眼整個朝廷,也不過趙溫、楊琦、荀攸、賈詡等寥寥數人而已。其中趙溫、荀攸等人不過是為皇帝所親近,耳濡目染,知道的多些罷了,根本比不得自己大起大落,從幾次風波中自行摸索當年馬日磾不就因為沒有看透這一點,一味阻撓,而遭罷黜了么?

想到這里,又得聞皇帝寓意明確的話語,黃琬心中更是篤定,凝聲道:「謹諾,正如此次改制,由度支部監領太尉府相關曹掾,而非以尚書諸部監領外朝職務,恰合陛下施政之意。」說著,他又看了董承一眼,幽幽道:「若是太尉董公有旁的顧忌,臣願以司徒之職,率然先受試行。」

這老匹夫是欲揚先抑!倒顯得他自己忠能精誠了!

董承氣的咬牙切齒,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再拒絕就不妥了,當下只好強笑著向皇帝表白心跡,接受了這一事實。

皇帝這回真是欣慰的笑了,他本以為會是趙溫替他陳說,沒想到是黃琬領悟、現用的那么快,倒教他再次刮目相看。得了董承的答復,他猶不滿足,因為這只是一個小插曲,真正的變更職權還在後頭:「善!太尉掾屬共有二十四位,可我觀之,其如金曹、戶曹、法曹、賊曹等屬,職務無涉軍事,迥於本職。如今要簡政,明晰職權,今後太尉只管軍屯、糧草轉運、郵傳驛道等軍務,設長史、計曹、驛曹、屯曹等職,其他掾屬,一並裁撤。」

「君上!這、這如何使得?」原來是撿了芝麻又丟西瓜,董承大驚失色,自己本來就對軍事插不了手,若是這樣的話,那他連朝政都干涉不得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