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1 / 2)

私人生活史Ⅳ 未知 4508 字 2021-01-17

惆詵偶拮保鋇群蜃攀粲謐約旱惱庖皇笨痰牡嚼礎h魏我桓鋈艘膊荒馨顏庖磺寫右桓讎說納鈧腥扛獻摺!閉獾降資且桓讎說拿蝸牖故且桓瞿腥說幕孟耄?br /

在19世紀30年代,蜜月變得流行起來。在1829年,《夫婦寶典》中表述了新婚後的第一天一對新人如何在家中度過。新娘的母親是第一個登門造訪的人,隨後是親戚朋友。夫婦二人與他們的父母共進晚餐。很顯然,他們沒有外出去度蜜月。不過這本書中提到:「英國人有個很好的風俗,那就是在遙遠的鄉村享受婚後蜜月的幸福。近些年這一做法已傳入法國。」

在鄉村度蜜月是新婚夫婦確保獨處不被打擾的一種方式,在家中時總是有家庭和社j的活動危及到蜜月期的寧靜。1886年的《婚姻手冊》中認為,度蜜月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夫婦的私密生活;新婚夫婦應該帶上箱子,裝上所有必備之物,出外旅行,「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為自己創造一個迷人的環境」。到達旅館後一小時,拆卸下所有東西,夫婦二人就置身於他們溫暖的小巢中了。書包網。想百~萬\小!說來AK小說

生命中的大事(5)

何時才是動身開始蜜月旅程的最佳時間呢?對此有兩派不同的意見。一派認為,英國人的做法很正確,那就是在婚禮慶典後直接動身;另一派認為他們應該等候一段時間。在第二帝國末期,巴松維耶伯爵夫人評述說,慶典後立即離開並非時尚。1894年6月,拉格蘭女爵記載道:「一個人不再在慶典後立即離開。這種行為已經變得平庸了。現在,新郎會把妻子帶到他們的住處去,這是通過研究她的品位而為她精心准備的愛巢。父母也會離開幾天,讓一對新人獨處。」6到8個星期之後,夫婦二人才動身出發,開始蜜月之旅。

在20世紀初期,人們最終的別致選擇是徹底忘記蜜月旅程,在巴黎的一家豪華旅館中以假名定下一個房間。去意大利旅行已太過傳統,那些希望遠離眾人的人已選擇去其他地方——比如說瑞典和挪威。

盡管去意大利度蜜月被有些人認為是例行公事,但卻是當時受到尊崇的一項禮儀。旅行機構提供了兩條路線:經斯特拉斯堡到瑞士或經里昂到地中海海岸。意大利和地中海是大多數新婚夫婦所選擇的目的地。意大利被視為愛情勝地。溫和的氣候、美麗的風景、豐厚的藝術遺產,以及天主教的存在,這一切共同創造出了彌漫著感x的氛圍。美學的和宗教的因素刺激著感官和情感,維羅納(意大利北部城市)仍然彌漫著對羅密歐和朱麗葉的回憶。

在地中海,「柑橘已開花的地方」,更易發現s欲的存在。高溫和鄉村的之美征服了r體和心靈,搭建起享受極樂的舞台。蜜月中的s欲並不一定和即將到來的夫妻x事有什么聯系。

卡米耶?瑪博1901年在聖r爾曼教堂結婚,她與丈夫去意大利度過了為期6個星期的蜜月。她稱蜜月旅行的風俗是「野蠻殘暴的」,「一種由參觀紀念碑和博物館而引起的所有身體疲勞和大腦迷惑的混合物。」她的丈夫什么東西都要看,她發現自己很難跟上他的節奏。不久她就懷孕了,她從疲憊的旅程中返回,但流產使她一無所獲。由於這樣的一些經歷,醫生們警告最好不要一次進行太多不同的活動。新婚夫婦最好在鄉村度過婚後第一個星期的婚姻生活,那里的氣氛更平和寧靜,然後再出發度蜜月,去一個更遠一點的地方享受快樂。

這種推理的邏輯看似合理,但卻無法解決蜜月的象征x角s問題。之所以有人為傳統的蜜月辯護,是因為對於兩個計劃好要在一起過r子的人來說,提升他們的期望與熱情是如此的必要。而新婚之夜是成功的還是令人失望的,重要的依據就是蜜月留下的標志是否是婚姻中這一重要時刻的快樂回憶。旅行的目的就是通過在腦海中建立起特定的景象來塑造這種記憶。

總的說來,婚禮儀式的重點在於新娘,而不是新郎或雙方。在一個女人的一生中,結婚這一天無疑是所有r子中最重要的一天。女人被排斥在公眾生活之外,但她在私人空間中有角s要扮演,婚禮儀式鞏固了她的這種角s。

婚禮是一勞永逸的。離婚的總是相當少的一部分人。根據1901年的人口普查,每1萬個在18歲到50歲之間結婚的法國人中有53人離婚;而在15歲到45歲間結婚的每1萬個法國人中離婚的有70個。

人們對夫妻間的親昵行為給予了高度重視。夫妻二人在雙人床上同床共枕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已不再討論獨立卧室是否是明智的行為。帕里塞女士在1821年時熱誠推薦夫婦分床而居這種行為方式,但這一建議在1913年她的書重印時消失了。。AK小說最好的網

生命中的大事(6)

婚後大部分的私人時間都被孩子占據了。新婚夫婦會立刻開始期待一個孩子的降生。一旦孩子出生,還要對孩子進行洗禮、家庭教育直到送其上學。家庭的時間表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現在,家庭中孩子的數量比過去少多了;1881年出生的女人中生育兩個及以下孩子的超過了半數,但她們卻在孩子身上傾注了過多的關注,寄予了太大的希望。

通常,家庭關系越親近,夫妻間的親密程度就越大。父子關系和母子關系變得r益r常化。龔古爾兄弟在他們1860年3月26r的r記中記述道:「孩子和她的母親不再像過去那樣被關在女人的房間中。孩子還在嬰幼兒時就會被公示於眾,父母會驕傲地讓保姆也出席,就好像是他們在舞台上進行一次他們產品的偉大展示。」

從私人角度講,男人們是願意與他們的孩子一起玩耍、表達關愛的。每天早晨,歐仁和瑪麗?布瓦洛的孩子們會穿著長睡衣走進他們的卧室中,父母會把他們放到床上。1883年歐仁離家外出時,瑪麗在給他的信中寫出了這些早安問候的親情味:「只有你能知道每天早晨我床上一片亂糟糟的樣子。他們弄得我懶洋洋的,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們。」母愛始終受到人們的贊譽,母x是女人唯一真正滿足的角s。

隨著孩子的成長,接受洗禮和領受聖餐標志著他們進入了基督教團體,在19世紀,這些宗教儀式已成為了普遍的家庭場景,宗教慶典有助於加強和活躍家庭關系。

法國大革命將教堂記錄誕生、婚姻和死亡的責任剝離了出去,把這項功能j給了國家。當一個孩子出生時,他的父親必須要在三天內到孩子出生地所在市的市政廳宣布孩子的誕生。他還要帶上兩個同樣居住在本市的見證人。在做出聲明後的24小時內,一個官方的醫生會進行一次拜訪,確認這次出生確實發生了並確定孩子的x別。

原則上講,洗禮也要在孩子出生後三天內進行。若要推遲,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但家庭的壓力最終導致了這種宗教義務的減輕。儀式經常會被延遲,時間從六個星期甚至到兩三個月,以便讓孩子的母親也能夠參加。如果嬰兒的生命堪虞,那么,就要盡快舉行緊急的洗禮儀式。

一個孩子通常有三個名字:一個是生身父母起的,一個是教父起的,一個是教母起的。在教堂儀式期間,教父站在抱著孩子的婦女的右側,教母站在左側,兩人都以一種象征x的姿勢,把一只手放在嬰兒的身上,另一只手放在自己的法衣上。當牧師問道:「你們想要什么?」他們回答:「我們請求為這個孩子進行洗禮。」教父隨後還要問一些其他的問題,孩子的教父教母也要一一作答。最終,孩子的父親要邀請所有參加儀式的見證人共享一餐,然後孩子的教父教母會在洗禮證明上簽名。

傳統上,教父和教母兩個人都要贈送禮物,但前者的禮物要比後者的禮物更具實質x。教父教母的官方責任是在孩子雙親去世的情況下監督孩子的基督教教育,但他們最重要的角s是向孩子提供特定的宗教儀式禮物。他們帶來嬰兒的搖籃對新生命表示歡迎,並在孩子的整個童年和青春期內通過禮物繼續與他定期往來。

教父教母也會參加家庭慶典。傳統上,第一個孩子的教父是父親的祖父,教母是母親的祖母;而第二個孩子,通常選擇的是母親的祖父和父親的祖母,如果祖父母們都去世了,會轉而選擇親近的親屬,更適合一些的是早一代的親戚。祖父母二人作教父教母這一事實正是家族專制一個很好的例子。AK小說。想百~萬\小!說來AK小說

生命中的大事(7)

第一次領受聖餐和婚禮一同被視作「一個人一生中最偉大的r子」,這是福樓拜對領受聖餐的定義。在許多方面,它都是婚姻的一種預演;聖禮所需的庄嚴許諾要在整個團體面前做出。這一切都被協調得如此美妙,不僅激發起參與者的情感,旁觀者也受到強烈感染。

這種情感部分來自於對偉大r子的預期,為這個r子進行的准備工作已是曠r持久;部分還來自於這一場合的庄嚴。1879年5月15r星期四,伊麗莎白?阿里吉在她12歲時在聖r爾曼教堂進行了她的第一次領受聖餐典禮儀式。就在1879年即將開始前的幾天,她在r記中寫道:「我第一次領受聖餐的一年。」她還特別提到了問答課,在這門課上她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好到足以獲得榮譽獎章和牧師的祝賀。在5月8r星期四,她收到了一些禮物:一本白s的彌撒用書,一個象牙盒子,一個象牙十字架,還有各種宗教書籍。5月10r星期六,她在r記中傾訴說,她希望她的父親能在自己第一次領受聖餐的那一天與自己一起接受聖餐。5月11、12、13r這三天是靜修。傳教士講到了死亡、地獄和天堂。5月14r她參加了一個普通的懺悔儀式。伊麗莎白是最細心的:她責怪自己不該戲弄小妹妹,並請求上帝原諒自己。5月18r星期天,她詳細敘述了星期三的儀式,贊美詩、風琴樂曲、人群,身著白衣的小姑娘們的行列,以及禱告者們的虔誠一同創造出了一種興奮感,「我會終生記得在那一刻的感受。」她處於一種福佑之態,「我聽到上帝對我的心靈講話,一遍又一遍地對我說,『我是你的,你擁有我。』」

在19世紀,第一次領受聖餐的儀式通常是在孩子12歲時舉行。在13世紀,羅馬拉特蘭公會決定,應該在孩子具有理智或「有判斷力」的年齡給他(她)舉行第一次領受聖餐儀式,也就是說,要在他或她能明辨善惡、分清什么是聖餐面包什么是普通面包時進行。16世紀時再次確定這個年齡應該在9歲到13或14歲之間。

在19世紀期間,對這種選擇是否明智在教會內部也進行過討論。有意見認為應該盡早給孩子進行這一儀式,「在一個孩子已能夠辨明上帝而內心又依舊純潔無染的時候」舉行。

對於第一次領受聖餐的年齡的爭論在1910年8月8r羅馬教皇頒布的一項法令中達到了頂峰。庇護十世下令,孩子一旦具備了基本的宗教知識就應盡快領受聖餐,標准的年齡在7歲左右。

教皇的命令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精神上的,另一個是物質上的。精神上的目的是為了消除詹森主義(17世紀天主教詹森教派的神學主張,認為人x由於原罪而敗壞,人若沒有上帝的恩寵便為所擺布而不能行善避惡,譯注),延遲領受聖餐的理論基礎。詹森主義者們將聖餐視作一種獎賞,而教皇堅持認為應該將其視為「對人類脆弱意志的一種補救」。如果一個孩子經過了兩年問答課的教育,獲取了基本的宗教知識,就應盡快為他們舉行領受聖餐儀式,這是他們抵御誘惑和罪惡的最有效途徑。

教皇法令的第二個目的是為了減少與第一次領受聖餐有關的各種表面文章。教皇法令的反對者們擔心,這樣做會「喪失嚴肅x,正是這種庄嚴使得第一次領受聖餐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幸福的四天」。眾人按照特定的儀式一起領受聖餐這種方式是在18世紀中期被引入法國的,最初是在專門的宗教組織中,尤其是由耶穌會士把持的宗教組織中,其後很快就擴展到教區內。這種做法在1789年時還不十分普遍,直到羅馬教皇與各國政府簽訂宗教協定之後才被廣泛采納。

生命中的大事(8)

第一次領受聖餐的庄重特x使其演變成一種社j場合,像婚姻一樣,其進行的方式給人們留下了「無法抹去的記憶」。男孩們穿著庄重的黑s服裝,戴著白s的絲綢臂章,而女孩們則像小新娘一樣披著白s的薄紗和面紗。讓斯伯爵夫人在1920年寫道:「一個女孩的整個生命在兩個面紗之間綻放——領受聖餐時的面紗和新娘的面紗。」在領受聖餐時,女孩們會收到價值可與婚禮時的「籃子」相媲美的禮物。只有那些並非家族成員的朋友才會送一些宗教x的禮物,像彌撒用書和玫瑰花束。親近的朋友會送一些非宗教x的禮物,像珠寶、手表或是一流的藝術品。在19世紀末,當時的風俗是把禮物擺放出來,旁邊放上贈送人的卡片,就像送結婚禮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