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2 / 2)

弗雷利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自己應得的收入,然後又好心地提醒道:「一般來說阿姆斯特丹舊船市場的信譽還是很不錯的,但我仍然建議你們多購買一些零散的備品備件。即便現在用不著,將來也可能會用到。畢竟等你將船開到波羅的海後,置辦這些東西的價格起碼要上漲三分之一到一半。」

弗雷利說的是實情。阿姆斯特丹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其著名的薩爾丹造船廠更是號稱:「客戶只要提前兩個月進行通知,他們便能在後面每個星期造出一艘待命出航的戰艦。」這種造船度幾乎羞煞整個歐洲的造船業,甚至就連新大6的東岸人可能度也沒他們這么快(因為造船規模小,很多部件需要臨時趕工,不像荷蘭那樣常年有成品備貨)。

荷蘭人不僅造船度快,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其原因有三:一是他們在造船活動中大量使用機器的力量,比如機械鋸、樹桅機等等。現在有了東岸打包出售的水力機械的技術,再加上他們自己的研究,荷蘭的造船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大量新研的水力、畜力機器出現在造船工廠中,漸開線齒輪的原理也被荷蘭學者研究透徹,然後大量運用到工業生產之中,這又進一步提升了荷蘭的工業力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其二,荷蘭人控制了造船產業鏈上下游。比如俄羅斯的繩索、芬蘭的柏油和木材、挪威的桅桿以及日德蘭半島的皮革,總之這些生意全是荷蘭商人在經營,因此以薩爾丹造船廠為的荷蘭造船企業總是能夠獲得比其他國家價格更優惠的原料。

其三,荷蘭的造船企業能夠更輕易地獲得充足、低廉的優質銀行信貸,這對於降低造船企業的成本也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因為並不是每家船廠時刻都處於資金充裕的狀態的。

以上三條就是荷蘭人將自己的船只賣到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甚至新大6去的秘訣所在,他們的成本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因此,弗雷利此時建議鄭勇等人趁機購買一些便宜的備品備件,倒也算是中肯之語。

鄭勇當然從善如流,他吩咐自己的一名隨從帶著從里加趕來的十來個立窩尼亞水手,准備去市場上選購備件。弗雷利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只見他招了招手,身後一名一臉雀斑、但腰間卻挎著一把刺劍的少年走了上來。弗雷利先用荷蘭語和少年說了幾句,然後又朝鄭勇解釋道:「讓馬可和你們一起去吧,他熟悉島上的很多事務,同時還能幫你們張羅貨載。另外,最近東印度公司在大肆招募水手,阿姆斯特丹的的人力一下子變得緊張了起來,這個時候滿街亂跑的外鄉人是危險的。前些日子已經有一批德國鄉巴佬失蹤了,我猜他們此時已經被迫坐上了前往東印度群島的運輸船,所以還是讓馬可跟著你們吧,他能幫你們解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鄭勇聽到弗雷利這么說先是有些愕然,然後他很快做出了決定,即聽取弗雷利的建議,畢竟這里的情況他最清楚。而且作為東岸人在阿姆斯特丹的代理商,弗雷利也是最受東岸人信任的人了。他的父親是東岸人的老朋友,他的哥哥如今也加入了與東岸之間的生意來往,現在他也成了東岸鋼鐵、葯品和針織花邊紡織品在此地的代理商。

東岸的這幾樣商品擠進阿姆斯特丹市場真的很不容易。先是華夏東岸共和國在歐洲地位的提高(踩著西班牙上位)以及在與西班牙王國的和談中賣了荷蘭政府一個面子,此外就是他們與背景深厚的荷蘭西印度公司結成了緊密的貿易合作伙伴關系,最後再加上熱那亞人的引薦和幫助,東岸人才擠進了阿姆斯特丹,並成功地將自己的商品運到了泰瑟爾島上,然後通過荷蘭籍商人進行銷售。

這對東岸人來說,真的是一次了不得的歷史性突破!同時也是綜合國力增加和外交關系改善的顯著標志!(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