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八章 新發展、新機會(四)(2 / 2)

已經升任黑山工業公司副總兼雪峰湖船廠廠長的許光祖前陣子到總公司(位於興南縣)匯報的時候,言語中對此頗有信心,表示隨著東岸基礎工業的進步以及專項資金的到位,全蒸汽動力船只研發到今天,其實已經可以被稱為成熟了。之前項目的下馬只能被歸結為用戶太過保守、太過小心,新技術的應用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但像全蒸汽動力船被他們一棍子打死以至於雪藏多年也只能說比較過分。好在現在一切都過去了,許光祖有信心將這款耗費了大量研發資金和無數工程技術人員心血的動力系統給推廣出去,哪怕先小規模試用,但最終再挑剔的用戶應該也會被其優越的性能所折服。

公司高層對許光祖的言論比較感興趣。因為事實明擺著的,一旦這款被稱為「大力水手-15」型的蒸汽推進系統被業界廣泛認可的話,那么雪峰湖造船廠的訂單還不紛至沓來?這其中的利潤有多大,相信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很清楚。唯一可慮之處,大概就是雪峰湖廠深處內陸湖泊之內,只能生產中小型船只,因為再大的話船無法通過黃羊河進入外海,無法交付給客戶。從這一點來說的話,日後他們怕不是還要和別的廠合作,利用他們的船塢生產大型遠洋船只,畢竟這才是利潤的大頭嘛。

實在不行的話,他們就只能專門生產動力系統,然後出售給包括鎮海造船廠在內幾家大型企業了。少賺是少賺了一點,但也省心啊,也不用養過多的人員,說起來也還不錯。

雪峰湖造船廠的另一項重大成果便是幾年前初步推出的「海馬-1」型蒸汽輪機動力系統。這種系統經過持續多年的改進,特別是使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之後,已經頗為可觀。許光祖等人相信,這款「海馬-1」型可以助推正常的小型聯絡船、貨船上15節以上的航速,甚至就連20節也未必不行。

要知道,這可不像「阿穆爾河」級淺水炮艇那種淺吃水的類平底船,而是實打實的正常船型的,吃水不會低於兩米。這都能跑上十幾二十節的速度,那還不是得飛起啊!當然以目前木殼船的船體強度,肯定是無法長期支撐這么高的航速的。這種高航速對船體結構強度的要求非常高,非得是鐵船才有可能承受得住,不然還是不要想了,老老實實玩「大力水手」系列吧,蒸汽輪機太超前了。

但造鐵船又何其難也!先不談其對鋼鐵的巨量消耗,但就說鐵船船板的鑄造、軋制,就不是鐵嶺重工聯合體、平安煤鋼聯合體這類東岸骨干冶金、制造企業能拿下的。這需要他們設計全新的生產線,尤其是軋鋼線,以確保能夠軋制出合格的船用板材來。

而除了這些鋼鐵行業的問題外,船板如果固定連接也是一大難題,是鉚接呢還是焊接呢?看起來無論哪一樣都不是眼前的東岸人能夠搞定的,因為這又是一個科技樹、又是一連串的技能點了,需要投入不少資金和大量人力來攻關,總之一切並不容易。

綜上所述,目前「海馬-1」型蒸汽輪機就和東岸電力公司手頭的不少技術一樣,只能作為技術儲備藏在「深閨」內,無法到大庭廣眾之下公開進行商業化運作。類似的東西其實很多研發能力不錯的國營大廠手里還有不少,很多都已申請了專利,但都出於種種原因而只能束之高閣,繼續躺在保險櫃里,直到有一天被人想起,然後重新拿出來進行修改,然後展開商業化運作。

全蒸汽動力船只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現在這項事業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大行其道的年代似乎就快要到來,這對於雪峰湖船廠和黑山工業公司來說是重大利好。想想看吧,當「定軍山」號鳴著汽笛從拉普拉塔河口附近出發,然後一路向東直接抵達河中地區的大圓港時,該是多么地轟動啊!要知道,他們這可是直航,而不像傳統風帆船和機帆船那樣,需要先向南航行老長一段距離,尋找到西風及東去的洋流,然後才能順著抵達南部非洲;從南非返回東岸本土也一樣,需要先順著本格拉寒流北上,然後在幾內亞灣一帶尋找東風和洋流,橫渡大西洋到東屬巴西的交河港,最後再沿著海岸線南下抵達出發地,同樣需要繞一個大圈,既費時又危險。

但全蒸汽動力船只不需要這么麻煩!1686年12月15日,「定軍山」號從青島港出發,然後一路向東,最終於1687年1月7日抵達了南非西海岸。全程只耗費了大概二十多天的時間,非常驚人。全蒸汽動力船只的直航,就是這么任性,足以讓所有風帆船都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