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中央谷地(十七)(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夜晚來臨,兵團四堡外的煤氣燈被守夜人依次點亮,炫人的燈光頓時將這片荒涼的原野充斥得星星點點的。

大概因為這里是國家培養專門人才的場所,因此上頭撥下了巨款,不但在這片荒涼之地上建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校舍群落,同時也把配套設施搞了起來。比如,東岸煤氣公司就為兵團四堡及鄰近地區建起了第二代煤氣燈系統,將周圍照得亮堂堂的,成了荒原上著名的景致;比如,國家開拓總局還在這里出資修建了水庫(改建的人工湖泊)、供水廠、上下水設施,讓全堡兩千多學生及教職工的生活更加便利,當然附近離得近的企業機構及一些村落也沾了光;再比如,交通部也表示了一下,目前正在修建通往紅旗監獄的三等國道及通往石河子監獄的二等國道,耗資不菲,誠意十足。

總之,兵團四堡的設立,是在政府高層的直接關懷下建起來的,代價非常大的。畢竟,在一個要啥沒啥的荒野上——現在兵團四堡周邊目視范圍內,大部分還是樹林、沼澤和荒草甸子,動物出沒其間,人煙稀少——修建一些象征著現代文明的設施,確實是要消耗很大資源的,由此也可看出政府對於這種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機構的極端重視。

兵團堡的學生,幼年入學,需要學習長達十年之久,每一個畢業生都是具備很高忠誠度的、技能嫻熟的專門人才,有些類似後世的職校畢業生,但學習強度卻比他們高很多,當然學習態度及學校管理方面的差別就更不用多說了,肯定不是一個層次的。

華夏東岸共和國目前一個四個兵團堡,前面三個都位於核心的東岸大草原上,每年穩定供應畢業生3000-4000人,都分配到了軍隊、政府、學校、研究機構及國營企業之中。他們從小接受包括東岸主義在內的各種教育,服從性好,對國家認同度高,是政府控制基層的有力武器,同時也是執委會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砝碼——執委會最新規定,每個畢業的兵團堡學兵自動加入學兵團,服役兩年後分配至地方,在這種政策性,算上兵團堡本身的學生,執委會可瞬間調集數千名忠誠勇敢且受過一定軍事訓練的學兵進京,拱衛首都的安全。

兵團四堡每年的招生名額同樣是一千人,其中既有多方搜集來的孤兒,也有東岸出生的國民,大概各占一半的樣子。因為才正式穩定招生沒兩年的緣故,目前學生的數量還不是很多,年齡也普遍比較小,因此全堡內外的崗哨、巡邏等事務,基本都委托給了輪流來此值守的民兵部隊,且這種情況大概還要繼續持續幾年的樣子,直到最早一批入學的學兵年齡普遍達到了16歲以上為止。

兵團四堡周圍有一些自留地,面積不小,但多荒蕪著。這是未來給學兵們集體勞動預留的,這也是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精神和集體協作能力的最好方式。自留地旁邊,則有兩個分列左右的小村庄,大概各有幾十戶的樣子,這些都是從本土核心地區移民過來的二代、三代國民,當然也有少許轉正的非國民勞務工,但不是太多。

這些小村庄的存在,主要是為了給兵團四堡的學生、教職工們提供各種食品,畢竟從其他地方長途運來成本太高了,能就地解決的當然就地解決最好。當然了,在未來當這些村子的人口越來越多,村庄數量也越來越多的時候,它們存在的意義就又變了,即這些村庄會成為東岸人沿著肥沃的中央谷地繼續向北推進的根基,資助著一個又一個東岸拓荒者北上,尋找他們及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土地。

對比一下當年東岸共和國草創的時候,兵團一堡、兵團二堡什么的哪個不是建立在一片荒蕪之上?現在那些地方都已經成了國家的膏腴之地,這都是廣大拓荒者及兵團堡畢業學兵們一起努力建設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倒是有點能夠摸清楚高層將兵團四堡設在蠻荒偏遠的南智利地區的意義所在了:未來一旦擴張到此,不但後勤糧食基地有了,人口從外界遷移便是,就連這建設地方的干部和專業人才都齊備了,這效率自然就很高了!

當然此地的教育機構不僅僅就一個兵團四堡。因為本地木材、石材資源的豐富,一間由地區行署和東岸建築材料公司合資興建的建築學校也正在兵團堡外圍大興土木。這間學校預計將招生一百名,學習內容包括如何伐木、采石及後期加工,特別是里面還有一些如何使用機床進行加工的內容,非常有價值。

現在的東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工人認識到知識就是財富這句話了。因此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去學習各種知識,字認得少的去學習基礎文化知識,識字的就學習更深入一點的,總之大家不再是以前那種懵懵懂懂的狀態了,幾十年的工業發展歷程告訴大家,知識就是財富,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而企業主們對工人這種學習的勁頭也很滿意,因為這很明顯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以及降低因為不懂知識而對金貴的機器設備造成的損害。他們總是希望企業里的每個工人都有一些獨門絕技,甚至成為一些技術大拿,那樣即便日後他們會離開自己的公司另謀高就,在至少自己也能用他們一段時間,不是么?

雖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工人學習了過多的知識後,他們的訴求會變得「很奇怪」,他們寧願這些人渾渾噩噩地渡過一生,拿普通的工資,為他們普普通通地工作著,也不願意這些人成為技能出色但滿腦子「奇怪思想」的人。不過這類人的聲音目前看起來似乎還是不夠大,各種工業迅猛發展的共和國機會多多,國勢處於明顯的上升期,對人才的需求極大,故人們更願意看到學習了更多知識的工人遍布全國。

建築學校招募的學生大概一半是年輕人,還有一半則是中年大叔。他們多是以前豐谷島上那幾家「南鐵系」木材加工廠的工人,這次被選中前來這個學校進行學習,學成畢業後也將就地落戶,在這片新開發的土地上工作,繼續從事老本行,為地方建設發揮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