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七章 頓河新顏(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89年7月8日,頓河畔巴音郭楞小鎮附近,來自杜爾伯特部的蒙古千夫長圖日根正在帳篷里接待來自東岸的尊貴客人。

巴音郭楞是一座新建的城鎮,位於後世著名的頓河畔羅斯托夫對面,頓河南岸。自從東岸人下大力氣游說,並把蒙古人「騙」到這里來後,那些來打頭站的杜爾伯特部牧民們一下子就看中了這里,並在這里設帳建廟,將其變成了附近區域的統治中心。

這里原本有一些俄羅斯移民定居。他們多是北方活不下去的農奴,在沙皇的默許下逃亡至此,將其艱難開墾了起來。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很多邊疆土地都是通過這種模式開發出來的,即由逃亡的農奴負責開荒,被沙皇收買的哥薩克提供保護並時不時出擊征服更多的原住民,將其納入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之中。

因為俄羅斯的農奴體制,農民們並沒有人身自由,且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地主壓榨酷烈等因素,他們的生活相當悲慘,於是每年都有很多人逃亡至偏遠地區,依靠開荒維持生活。毫無疑問,貴族和地主階層是非常痛恨這些人的,因為他們自己的領地上還有大量荒蕪的土地呢,又怎么可能容忍農奴們出逃呢?不過有意思的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沙皇卻樂於看到農奴們偷偷離開家鄉,前往遠方定居,因為這其實是在變相增加帝國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將更多的人納入沙皇的直接管理之下,同時還削弱了貴族們的實力,好處多多。

所以,我們便看到了很多年來沙皇一直在默默支持著農奴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舉動。但囿於俄羅斯的體制和國內的形勢,他也無法公開支持這種行為,畢竟農奴私逃是很嚴重的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按照法律是要追捕回來並狠狠懲罰的,故沙皇只能一邊明面上打擊這種行為,一邊暗地里支持著,猶如精神分裂一般。

但不管怎樣,俄羅斯帝國巨大的領土就是這么一步步來的。農奴加哥薩克,向來是開疆拓土的好搭檔,伊凡雷帝時期對烏拉爾山以東的擴張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負責任地說,整個西伯利亞地區的俄羅斯農民,如果好好追溯祖宗八代的話,基本都是逃亡農奴。但現在時過境遷,沙皇支持,貴族們也不好過分追查,因此大家都洗白了,成了當地的合法居民。

頓河及高加索地區的俄羅斯人的來源要更復雜一些。其中既有逃亡農奴,也有當年征服此地的俄羅斯軍人的後裔,當然更少不了哥薩克的後裔了,總之是一鍋大雜燴,很難區分他們是怎么來的了。

大部分俄羅斯移民居住在頓河以北,河南面的並不多,且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城市。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這里是奧斯曼土耳其人與俄羅斯人勢力犬牙交錯的區域,很難說這里是屬於哪方。俄羅斯人移民至此,很可能遭到當地忠於奧斯曼帝國的附庸部落的襲擊,風險較大,故在俄羅斯帝國徹底消化頓河以北區域,拿下頓河出海口的亞速城之前,俄羅斯人不太可能在這里取得什么像樣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所以,這就注定了當蒙古人趕著牛羊、騎著戰馬來到此處後,俄羅斯人幾乎無法對他們構成太大的威脅。就杜爾伯特部這一萬多帳壓過來,哥薩克也只能望風而逃,而逃不走的俄羅斯農奴要么被蒙古人殺害,要么被他們掠為奴隸,處境悲慘得很。

比起抵抗微弱的俄羅斯殖民勢力,當地對蒙古人造成最大威脅的,說起來還是那些血統混雜、落後愚昧的部落了。這些高加索人對新來的蒙古人非常不友好,認為他們與哥薩克一樣,是來搶地盤、是來奴役他們的,因此反抗很是激烈。

不過在東岸人的鼎力支持下,這些反抗的部落的下場都很悲慘。蒙古人並不是什么寬厚仁慈的民族,他們在對待敢於反抗自己的人時十分凶殘,動輒殺人屠城。因此,在東岸人轉交了大量繳獲的俄制兵器(甚至包括不少青銅火炮)之後,杜爾伯特部便憑借優勢的兵力、良好的裝備以及豐富的戰爭經驗,在高加索山脈以北、頓河以南的遼闊區域內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一時間攻破了無數的部落,殺傷了數以萬計的當地居民,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那些自認為強大敢於冒頭的反抗部落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些被征服部落的土地自然歸了蒙古人,他們的牛羊和財產也都被悉數搶去,人民慘遭奴役。後來,也是在東岸使者的過問下,這些部落的幸存者們才被統一關押了起來,然後成了杜爾伯特部牧民與東岸人交易的籌碼:一個需要用奴隸換武器裝備和生活用品,一個國內需要大量炮灰開荒做苦力,雙方簡直是一拍即合。

奧斯曼帝國也曾經派官員過來阻止過。不過蒙古人對他們並不買賬,奧斯曼人雖然憤怒,但考慮到如今帝國面臨的艱難局勢以及東岸人的居中斡旋,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了。他們現在無法將大量兵力集結到這里來,蒙古人也答應向他們上貢一些財物,那么這事先就這樣吧,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