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一章 潘帕(三十六)(2 / 2)

大河車輛廠基本上已經決定,前期靠重型貨運馬車的生產、銷售維持利潤,然後將賺來的錢系數投入到小型城市街車車頭的研發中去,爭取在這個市場殺開一條血路,讓公司獲得更大的發展。

當然了,大河車輛廠同樣從鐵道部那里爭來了部分火車零部件的生產業務。雖然都是些利潤不高的普通零件生產,但也相當不錯了,人家南方車輛廠還不願意讓出這些東西呢。

總之,在鐵道部的重點關懷下,大河車輛廠的成長已經不可阻擋,而這其實也是符合中央產業布局規劃的。一南一北兩套工業生產體系,分別由龍頭企業帶動一大批陪同加工工廠,互相間展開競爭。從社會角度而言,這其實是非常合理的,壟斷總不是什么好事。

今天朝鮮東行使朴世堂一行人到河寧港參觀的,其實就是該廠的列車零部件生產車間。該車間從黑山工業公司、東岸精密儀器公司、海雕儀器儀表廠、鐵嶺重工聯合體等企業訂購了大批設備,開始加工鐵路上需要的各種零件,然後或者銷售給南方車輛廠組裝列車,或者銷售給兩大鐵路公司維修列車,甚至還有一些出口到遠東的,業務發展得還算可以。

朴世堂等人在車間里從頭走到尾,轉了一圈又一圈,有時甚至不顧工作人員的勸阻去摸一摸那些充滿了工業美感的機床。他們對於充斥著車間的噪聲充耳不聞,雙眼之間只有那一枚枚泛著金屬光澤的零件,仿佛到了新世界一般。

如果說上一回趙初彥訪問東岸,更多關注的是東岸社會的風土人情的話,那么朴世堂使團就要更深入一步了,他們基本上已經觸及到了東岸強大國力的最終來源——高超的工業制造能力。

他們回想起了朝鮮沒被東岸人支配的年代——不要不好意思,被天祖國支配並不可恥——那時候為御營廳的將士們置辦齊備武器、甲杖都要費好大勁,國家財政甚至要為此准備數年時間。但現在呢?鐵的產量飆升了幾十倍,打造一把趁手的刀具的花費降到了以前的十分之一,他們曾經為此自豪,激動不已,但現在看看天祖國的匠人們在蒸汽機床的幫助下高效地切割、打磨鐵料,將其加工成各種形狀,不知道比朝鮮匠人的效率高了多少倍!

去年的時候,朝鮮曾引進了一套輕型貨運馬車的生產線,但其中的減震彈簧等核心部件至今仍然無法自制,只能花錢從東岸購買。何也?缺乏最基本的材料、熱處理及機加工能力,以至於最後只能買零件組裝,這其中技術的差距何止萬里!

好在如今天祖國已經逐步放開一些蒸汽機和低端機床的出口限制了。如果朝鮮在大政方針上繼續緊跟天祖國的腳步,好好表現的話,未來應該可以得到一部分技術轉移吧?這對於朝鮮王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唔,可能還要讓渡一些企業的股份給天祖國商人,但這又如何呢?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最重要!

當然了,朴世堂這么想,並不代表朝鮮君臣都這么想。事實上,即便被東岸支配了數十年,但朝鮮內部上層人士對東岸人的觀感仍然不佳,很多守舊分子對東岸是持否定態度的,偏偏這些人中的不少還身居高位,讓朝鮮王國的現代化改革走得艱難無比。

不過好在有天祖國監督著,守舊分子們即便在朝堂上勢力再大,也無法開歷史倒車。東岸租借的釜山縣聚集著大量同情改革派的分子,他們在政治和輿論上的話語權其實一點都不小,再加上東部江原道割據了三郡的全氏家族,漢陽城的統治者們如果倒行逆施的話,那么天祖國可能不得不親自施加影響力,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逼迫其改革,那樣大家的面子就都不好看了。

朴世堂雖然是朝鮮人,但在改革這個問題上,他還是支持天祖國對王室施加更大壓力的。雖然這樣會讓他在朝堂上步履維艱,但那又如何?以如何社會經濟的活躍程度,同情改革派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守舊派只會越來越失勢,遲早他們要把那些不識時務的老頑固全都清理出朝堂,還朝鮮一個朗朗清空。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依靠於天祖國合作而先人一步為家族攫取利益,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看看北邊平安、黃海等道的冶鐵、采煤業,把持著的基本都是新派人物,而這些產業獲取利潤的速度,是靠傳統地租過活的老派人物們所無法想象的。有了錢,自然就有話語權!在天祖國的壓制下,那些頑固派們難道還敢動武不成?借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朝鮮的未來,終究是掌握在他們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