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仿制產品(2 / 2)

逆流1982 刀削面加蛋 1238 字 2021-06-18

原來輕工部的這份檔案資料一直都是有更新的,雖然中蘇關系走在2o年前就已經交惡,但卻一直保持著經貿往來,六七十年代也曾經進口過不少蘇聯的汽車,這其中很多資料只有汽車零部件構造圖紙,而缺乏相關的技術工藝參數,顯然應該是當時國內通過拆解等方法獲得的設計方面的圖紙資料。

用了整整一上午時間,段雲將這幾個檔案袋你的圖紙資料大致的翻閱了一遍,最終將其他檔案袋放到了資料櫃中,而只留下了伏爾加汽車工廠的資料袋。

段雲之所以特別留下了伏爾加汽車工廠的資料,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因為伏爾加汽車可以說是代表了蘇聯最高的汽車工業水平,而且當時伏爾加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標桿,其二是因為,目前廠里生產的汽車變箱,也正是仿制當初五六十年代伏爾加旗下的嘎斯汽車變箱生產出來的,如果段雲進行仿制的話,有一定的技術基礎,要比仿制其他車型的變箱容易一些。

後世人對蘇聯產品有種傻大笨粗的印象,但實際上,在7o年代,蘇聯絕對算得上是世界工業強國,只是由於計劃經濟的局限性,無法產生世界性的汽車品牌。

蘇聯汽車的衰敗是衰敗在他的計劃經濟的體制上,以及國運問題,但實際上8o年代之前的蘇聯汽車,還是非常先進的。

段雲先篩選出了7o年代後蘇聯伏爾加汽車廠的主要車型資料,然後在這幾種車型中尋找適合仿制的汽車變箱。

中午段雲沒有回家,而是讓自己的助理大軍到食堂給他打了一份飯,他坐在辦公室中,邊吃邊繼續查閱這些資料。

最終,一款名為ba3-21o1車型的變箱引起了多雲的注意。

這種ba3-21o1「日古利」轎車,其實就是這個年代國人熟知的「拉達」轎車。

這種轎車是197o年4月19日開始生產,而到了1973年12月的時候,已經生產了整整1oo萬輛,到了1978年6月3日,總產量達到了4oo萬輛。

能生產這么多輛的汽車,說明這一型號的汽車是經過了市場考驗的,動機和變箱技術應該是非常成熟的。

雖然這種7o年代的車型相比於8o年代的歐美日系汽車,性能上稍稍有些落後,但對於目前國內大部分汽車廠家使用的五六十年代的汽車技術而言,已經算是先進的了。

因為瑞陽只給了段雲一年的時間,所以段雲也不能好高騖遠,況且國際上先進的歐美日系車,以國內的設備材料而言,是根本做不出來的,所以仿制這種7o年代生產的蘇聯汽車變箱,就成為了段雲的最佳選項。

這種款式的拉達汽車使用的是4手動變箱,相比段雲廠子目前生產的變箱,結構要稍微復雜一些,性能也更加優越,要比國內商用車普遍使用的變箱產品好一些。

其實段雲最初是想仿制出一台液力自動變箱的,自動變箱不用離合換擋,檔位少,變化大,連接平穩,因此操作容易給開車人帶來很多方便。

但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上,由於是計劃經濟,普通市民是買不起汽車的,所以根本不用考慮開車人的方便,另外液力自動變箱,結構復雜修理困難,而且費油不經濟,傳動效率低,變距范圍有限,雖然技術先進,但並不符合國情。

而普通的手動變箱,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價格便宜還省油,尤其是價格便宜,這點非常重要,有利於產品銷售打價格戰,所以綜合考慮之下,段雲最終選定了這款比較成熟的手動變箱。

另外憑借著段雲深厚的機械技術造詣,他還可以對這款手動變箱進行一些小小的改進,使其變成真正意義的「國產」變箱,可以更好的展現自己廠子的技術設計能力,同時也能迎合一些國人的民族自豪感……</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