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832 字 2021-01-18

惠娘和周氏終於松了口氣,這下終於沒人來煩了,但以後沈溪出門,每次都有街坊鄰里指指點點,說他命不好,文曲星投胎到了掃把星的家里。

那些媒婆斷了財路,更是在背後使勁編排周氏,話說得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很快到了三月下旬,府試考期日益臨近,各縣過來的考生慢慢變多。

明朝童生試的三大門檻中,縣試在各縣舉行,事前會規定好錄取人數,通常是小縣五十,大縣一百;院試則涉及到國家錄取生員的數量,早已形成定例。

與一頭一尾的縣試和院試不同,府試的錄取人數卻不確定,這與每年考生多寡有關,而錄取幾率,差不多有十分之一。按照往年的慣例,今年汀州府的府試有千人參加,取個整數,錄八十人或者一百人都有可能。

隨即知府衙門公布考期,時間定在四月十九。

跟縣試一樣。府試也分多場考試,但只要第一場順利通過,就可以掛上「童生」的名號參加院試、考試,正正經經考秀才。童生沒通過院試前。縣試和府試均不用再考,考上秀才後則需要參加三年兩次的復查考試,就是往年沈明文參加的歲考。

中了秀才,無論考得再好,進入府學或者縣學後最初也只是個附生。想增補為有名額限制的廩生和增生,就需要在歲考中揮才能。

秀才有考鄉試的機會,但並非只有秀才可以參加鄉試。從景泰年間開始,那些考秀才屢試不第之人,可以通過納粟入監的方式,獲取監生身份,便可參加鄉試,但所費銀錢太巨,並非一般人家能承擔得起。

隨著考期確定,府衙這邊的報名工作隨即展開。

跟縣試的報名基本相同。仍舊需要親供、具結、互結這些基本流程,唯一不同的是所尋找具保的廩生,從一名變成兩名,但無須從戶籍所在地找尋,可以在府城就近尋找,這也給沈溪的報名帶來一定的便利。

惠娘是商會會長,人脈廣路子寬,要找兩個廩生具保非常容易。

這段時間,沈溪緊張備考,馮話齊給他安排的任務就是背題。

因為府試考核的內容與縣試並無太大區別。只是應考考生的學問普遍要比縣試考生高出一籌,不會出現許多類似縣試中試圖渾水摸魚的泛泛之輩,想從這一千人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

臨陣擦槍,不亮也光。馮話齊認為短時間內無法提升沈溪的八股文水平,唯一能增加通過幾率的,就是多背現成的「程文」。就好像當初蘇雲鍾教給沈永卓那些學生考縣試的辦法一樣,在四書五經中分成仁義道德等類型押題,各類題都背上幾篇優秀范文,考試的時候只要是同類型就可以引為己用。

能押中題那自然最好。不能押中也能學習一下,總歸對應試有好處。

並不是馮話齊不想好好教,實在是到了府試和院試這個份兒上,他能幫忙的地方已經很少,他自己本身也不過就是個秀才。

沈溪其實知道這種死記硬背作用不大,好在前世他深諳八股文的寫法,擔任鷺島大學教授期間曾與編撰過《八股文編匯》的龔大師長期書信交流,明清諸八股文大家之文,以及歷科程墨、各省宗師考卷,差不多看過六千余篇,他自己作出來的八股文章理真法老,花團錦綉,曾深得龔大師稱贊,這才是他參加科舉考試的底氣之所在。

沈溪備考沈明鈞夫婦和惠娘都幫不上忙,雖然他們沒奢求沈溪這一次府試會過,但既然考了,總歸要有個盼頭。

惠娘思來想去,既然馮話齊那邊沒有什么好辦法,她就要揮一下身為商會會長的優勢,准備去為沈溪請個「舉人老爺」回來,單獨輔導沈溪功課。

沈溪知道後卻趕緊阻止惠娘這種「燒錢」行為。

這年頭只要考中舉人,社會地位突飛猛起,因為舉人見了知府這樣級別的官員都不用下跪行禮,也就是說,在官方所定的品階中,只要中了舉人,那就跟正五品的官差不多。

當然說是一回事,實際上又是另外一回事。要是舉人跟知府劃等號,汀州府少說有幾十個知府。

這些舉人都是眼高於頂的一類人,這些人要么在閉門苦讀准備考會試,要么在等著哪個地方官員出現缺額赴任,成天做著當官的美夢。

別說請個舉人回來要多少銀子,就算能花得起那銀子,這些人也不會好好教。

他們根本就不把自己當成是凡人,怎會紆尊降貴教小孩子讀書,那不跟市井的「窮秀才」一個檔次了?

**************

ps:第一更!

明朝中葉,學塾教育還沒有形成定例,這時候的八股文也處在探索和展階段,遠沒有達到巔峰,塾師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教導學生,所以水平參差不齊。一直要到清康乾年間,學塾才會把哪個階段學什么規劃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這在《儒林外史》和《紅樓夢》中都有具體體現。

從這樣的學塾教導出來的學生,都成了應試機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