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斯文敗類(1 / 2)

夜天子 月關 1584 字 2021-01-18

今天是野炊,雖說主題不在於飲宴,卻也不能都是冷菜,棲亭前的大石上就架了一堆篝火,請了一個大師傅在燒烤全羊,全羊已經烤成金黃色,大師傅抽出一柄雪亮的小刀,讓小徒弟轉動著全羊,飛快地削下色澤金黃、香氣撲鼻的一片片羊肉,再配上一碟雪白的鹽末兒一並送入亭中,每個貴人面前都擺了一份,亭外的士子們當然沒有這份待遇。

王按察與他的同門崔象生談笑風生,幾位當地耆老也是不時摻和幾句,行個酒令、打個字謎,反正都是些文人之間的飲宴游戲。夏老爹是個不識字的武夫,對這些事兒一竅不通,只管甩開腮幫子吃肉,時不時的還要回頭看看,見女兒與那葉小天坐在岸邊一席,安安份份倒也規矩,方才心中稍安。

酒過三旬,菜過五旬,周圍的學子開始陸續起身進來亭中向王按察、崔象生等人敬酒,同時向他們自報家門,只盼能在學政大人和這位中原大儒心中留下一些印象。

這樣走動起來,現場的氣氛也就活絡了,一位耆老打趣地笑道「貴州學子皆為崔先生大名而來,拳拳之心不可不知。崔先生既然到了貴陽,何不考較他們一番,略加指教他們就受益匪淺,也不枉今日走這一遭啊。」

按察使王浩銘笑道「正是,象生啊,你對他們略加撥,也是他們的一份榮耀,你看那些學子還有兩岸那些人,都眼巴巴地看著你呢。」

崔象生微微一笑,道「浩銘兄,你這可是給兄弟出了難題了,這里是黔中名儒心庵先生講學之地,象生安敢放肆耶。」

花花轎子眾人抬,大家都知道他這不過是自謙之語,豈有不趁勢抬轎子的道理,於是好一番誇獎,直把他崔象生誇得和心庵先生馬廷錫一般名動天下望重中原,崔象生這才勉強地道「既如此,不如這樣,就請有意討教學問的士子們上前,先隨意擇取一物為題,賦詩一首,由你我諸公加以評,算是考較他的詩才。之後嘛……」

崔象生說這番話時,棲亭周圍環坐的最近處的士子們已經聽見了,紛紛停止飲宴,豎起耳朵聽著,聽到崔象生出的考題,馬上看天看地,擇物措辭,這可就比坐得遠的人占了便宜。

崔象生又道「再者,諸生習聖人經典,是為了為官從政、輔佐君王、教化地方,所謂經世之學以為用嘛。那崔某便出一道題目,這個話題近來在朝廷上也是辯論的沸沸揚揚,那就是國家該不該繼續執行海禁之策,試請諸生各抒己見,如何?」

這海禁政策,在元朝時就禁了解、解了禁,反反復復,貫穿始終。明初時候因為張士誠、陳友諒等爭霸失敗者的余部很多也流落海上,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考慮,朱元璋也施行了海禁政策。

等到永樂年間,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官方開了海禁,民間也就開了,可是到了嘉靖年間,海賊倭寇猖獗,不得已又一度恢復海禁。前幾年當今皇帝的父親隆慶帝還在位的時候,福建巡撫徐澤民上書請求開市舶,易走私為合法通商。

當時倭寇海盜在戚繼光等名將的打擊下已是七零八落,不復為患,朝廷便順勢調整了國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了,這件事被後世稱為「隆慶開關」。不過,朝野間還是有許多人反對開海,近來又有人上書請求海禁,在朝廷諸公間引起了一片激烈辯論。

王按察命人站在亭前高聲宣布了題目之後,眾士子們立即亢奮起來,誰不想在這位大儒面前一展所長?若能得他評一番,贊上兩句,豈不立即抬高了自己在士林中的地位。

只是那詩詞好辦,最重要的是詩句佳妙、立意高遠,這個就看個人平時的詩賦本領了,可那策論的題目,考較的可不僅僅是你能否有理有握,最最重要的是你的立場是否和這位崔先生一致,否則他心中不快,豈能給你一個好的評價。

好在這些士子赴宴之前都做足了功夫,對這位崔先生都是詳細了解過的,知道這位崔先生是反對開海堅持海禁的一個典型人物,想要討好他,自然也就明確了自己的態度。

不過,士子之中卻也不乏正直之人,又或者本身就是官宦子弟,而他的父祖在朝為官,父祖的態度又恰恰是支持開海的,這時就不能同自己的父祖唱反調了,所以也是早早就心中拿定了主意。

如果大家都一味地恭維崔象生,這場文試反而沒了趣味,恰因為這些支持開海的士子,倒是辯得有些滋味了兒。

幾個士子各抒己見後,徐伯夷上前,先以南明河為題吟了一首詩,得到崔象生的好評,精神大振,接著便就海禁之策說道「海禁,實乃我大明祖制。我太祖皇帝海禁之意堅決,一以貫之。祖宗成法在前,惜乎隆慶元年卻有封疆大吏受地方蠱惑,趁皇帝陛下剛剛登基,尚不明了天下民情,請求開了海禁,愚以為,言開海禁者,畢數典望祖之輩也!」

崔象生聽了頻頻頭,對這個年輕人更具好感了。

這時卻有一個名叫顏千秦的書生站了起來,這位姓顏的仁兄,父親是貴州布政司分守道,就是支持開海的官員。

顏千秦道「成祖開海,七下西洋,使我中華文物遠通四海,威德遐被、四夷伏服。凡入貢者三十余國。幅員遼闊,遠邁漢唐。微市舶,化外夷狄,焉知我中華富強?焉得四海來朝,古今鼎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