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章】 進山采菇(求訂閱!)(2 / 2)

極品地主 壯鄉小仨 1493 字 2021-01-19

杜卡瑟雖然不會是植物學家,但是也能夠看出法蘭西和滇西北植被、物種之間的巨大差異,畢竟這里可是被稱為人類自然資源寶庫

對於天性活潑的法國人來說,在雪山腳下采蘑菇,本身就是一件相當愉快的事情,這時候沿路上的各種辛苦,都已經消散於無形了。

不過這時候杜卡瑟也沒有得意忘形,而是耐心地聽從蕭風的解說,采集那些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對於一些陌生或者看不准的蘑菇可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滇西北的山林一到了雨季,各種各樣的野生菌猶如天上繁星一般冒出來,沒有豐富的經驗還真的無法從數以百計的野生菌之中挑出可以食用的品種。

好在蕭風從小生活在銀杏村,采集蘑菇的經驗豐富,簡直是一部叢林百科全書,讓杜卡瑟少了後顧之憂。

林子里,香菇、花菇和木耳等常見菌類數量最多,那些傘面上呈現金黃色的雞油菌也是相當誘人,這是杜卡瑟以前沒有見過的品種。

「這是雞油菌,因為傘面和既有類似的顏色而得名」蕭風用小鏟子挖起了一叢雞油菌,向杜卡瑟解釋到:「這種菌子最適合燉雞湯,能夠和雞肉形成完美的結合,味道極為鮮美」

這段時間以來,杜卡瑟在教授蕭風西式餐點制作的同時,兩個人也是圍繞著中西餐的不同進行了相應的探討,倒也是迸發出了很多的靈感

以湯品為例,中西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杜卡瑟試圖從中吸收中餐的優秀之處,進一步改善旗下餐廳的菜譜。

中餐的湯品博大精深,杜卡瑟在和蕭風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受益匪淺

這時候,蕭風每拿到一種野生菌,都可以向杜卡瑟解釋這些野生菌在中餐上的應用范疇,淵博的知識以及豐富的經驗,讓杜卡瑟刮目相看

在杜卡瑟看來,蕭風對於食材的各種特性了如指掌,一旦他對西餐的了解更為深入之後,很快就會在西餐界展現鋒芒了。

兩個人一邊交流對食材的各種看法,一邊辛勤地采挖各種野生菌,相比於普通菌類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情況,松茸的發現就很困難了。

一般來說,松茸都會生長在松樹下,但是它們生長的位置往往會被厚厚的松針覆蓋,沒有足夠的經驗更不能就無從發現。

杜卡瑟看著松針似乎都是一樣的,但是蕭風卻能夠從平常無奇的松針層下翻出松茸,看得杜卡瑟目瞪口呆。

「這些松茸看似沒有規律,但是采挖的次數多了,還是能夠總結出來的」蕭風一邊把采挖的松茸放入保鮮袋,一邊說道:「有松茸生長的地方,松針層總會有一些不規則的變化,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夠發現了」

其實,蕭風嘴上說得容易,普通人要靠眼力發現,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畢竟,沒有每一個人都像蕭風一樣,練過引氣訣,身體素質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眼睛的敏銳度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在准備離開松林的時候,蕭風意外地在一棵樹上發現了猴頭菇,自然是不會錯過,然後又在它相對的地方找到了另外一個猴頭菇。

雖說現在已經開始有人成功地培育猴頭菇,但是野生的猴頭菇一直都是可遇不可求,即便是銀杏村的老山民,一輩子也不見得能夠遇到幾次。

今天松茸可以碳烤,猴頭菇回去好好炮制之後,自然能夠成為一道佳餚

稍微休息一下,蕭風和杜卡瑟開始打道回府,有了蕭風這個山林之王帶路,杜卡瑟第一次的采蘑菇之旅相當順利,可謂是滿載而歸

回來的路上,老頭子倒是比來時更興奮,好像腳底生風,若不是蕭風體力好,還真的有點跟不上呢。

說起來,杜卡瑟也是快六十的人了,但是精力、體力還是比同齡人好很多,或許這就是西方長期食用牛肉、羊肉的飲食習慣形成的身體素質。

相比之下,華夏人偏清淡、素食的飲食習慣,讓華夏人能夠減緩衰老的同時,也是降低了爆發力、肌肉比例等等方面,可謂是有得有失

回來的路上,杜卡瑟不停地向路過的村民和游客炫耀自己的戰利品,當大家向他豎起大拇指的時候,老頭的臉上笑容燦爛。

就連蕭風也是受到了影響,一路上都是笑容不斷,怪不得孩子們都喜歡眼鏡爺爺,畢竟如此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總是極好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