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面臨的難題(2 / 2)

但事實是……

這個方案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這對於火箭的要求是近乎於苛刻的。

業內人士有不少人預言。

全世界要想造出一台可以實施a方案的火箭出來,至少要等到下個世紀。

甚至有可能要下下個世紀。

a方案行不通。

那只有b、c、d這三個方案了。

當年米國阿波羅登月時選擇的,就是d方案,讓一個飛船整體飛到月球軌道,一部分降落到月球一部分留在軌道,降落的那部分再返回組合後返回地球。

當時發射阿波羅11號的火箭叫做『土星五號』。

彼時登月火箭土星五號的近地軌道運力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40-150噸、地月轉移軌道能力在48噸。

這個指標50年來沒有一個火箭能超越。即便是目前世界上現役最強大的三角洲4重型火箭,近地軌道運力也僅僅28.5噸,對比140-150噸差了太多。

華國現在顯然不行。

所以。

華國要是想實現載人登月,因為火箭運載力的限制,只能推測求其次再求其次的選擇b方案。

也就是說在地球軌道集合,把登月艙、指令艙、服務艙什么的都拼接完畢再飛往月球。

但它也要求一個基本前提:火箭要至少有能力將登月艙/服務艙/指令艙整體送到地月轉移軌道上完成拼接,否則還談什么載人登月?

先選擇一個小部分,阿波羅登月的登月艙,它有多大呢?

15.3噸!

沒錯,是15.3噸。

這是個什么概念?我國目前最強大的長征五號火箭的地月轉移軌道運力僅在8.2噸。

很明顯的一點,要是使用長征五號火箭的話,單單是一台登月艙,長征五號火箭都沒辦法一次完成任務。

當然,現階段的華國已經掌握了在軌燃料加注技術,可以考慮一下燃料和空的登月艙再分兩次完成。

登月艙最重要的重量是用來到月球後減速降落和加速起飛的燃料,它們加在一起達到了10.4噸。

即便5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用各種復合材料把登月艙硬件重量給降下來,這部分燃料重量(四氧化二氮和聯氨)是不可能降下來的。

而且現有技術我們也只有能力使用同種燃料持續在惡劣飛行條件下保管這么長時間,也就是差不多一周時間。

難道采用多次發射、連續兩次給空的登月艙在軌加注燃料?

但是別忘了,就算發射了三次長征五號,才拼出來一個15噸的登月艙啊。

還有一個要帶宇航員們從月球軌道飛回來的指令艙,5.5噸重呢。

還有一個推著宇航員抵達月球和管他們吃喝呼吸的服務艙,有24噸重呢!

這個24噸的咋辦?

分四次拼么?

很明顯是不現實的。

要是按照這個拼法的話,只要是發射八枚長征五號火箭,才可以把登月飛船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運送到地月轉移軌道上。

但要知道,每多一次火箭發射,整個任務失敗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阿波羅登月依靠著全世界唯一一個100%成功率的火箭都失敗過一次(13號被迫緊急返回)、死過三個宇航員(阿波羅1號地面測試),咱們就更不可能使用這個方案。

也就是說,華國目前最強大的長征五號火箭,連哪怕不在乎安全系數的最低地球軌道集合的方案b都無法實現。

除非。

研發出一款更高運載能力的火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