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1 / 2)

神的面前晃了一圈兒,卻又活了過來,實在是命大啊!

總之,我們怎么看這位王孟英都不像個做名醫的料,反而倒是一些倒霉事總是跟著他,那么他是怎樣扭轉命運,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呢?

讓我們慢慢來敘述吧。

童年的王孟英似乎學習倒是不錯,大家一致反映這孩子聰明,說他「書一覽即領解」,這總算給了王家的人一點希望,要知道,王孟英的弟弟就顯得沒有那么聰明,於是家里人就都把希望寄托在我們的王孟英同學身上了。

值得記錄的一點是,根據當時的同志們反應,說王孟英同學的算術成績特別好,估計這對王孟英日後的邏輯推理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培養作用。

【英雄人物浦上林】

這么說吧,在病病歪歪中,我們的王孟英同學日益長大了,當我們從文獻中再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十二歲了。

那年,他的父親病了,患的是溫病(一種熱性外感病),病得很重,於是請來了杭州城里的名醫,這些名醫來看了以後,全都認為是外感風寒導致的傷寒病,看到患者的病證中有瀉肚子這個症狀,就主張使用柴胡和葛根等葯來治療,想把毒邪向上提,從上面排出,結果也沒有止住泄瀉,有的醫生一看,說壞了,這是漏底證啊,估計要壞事兒,還是趕快服用些附子什么的大補一下吧,於是又開始溫補,結果是病情越來越糟糕,最後到了瀕臨死亡的地步,連棺材都開始准備了(病日以劇,將治木矣)。

就在這個令人絕望的時刻,英雄人物出現了,這個人叫浦上林,從那一天開始,這個人將成為少年王孟英的偶像,應該說,王孟英的日後從醫與此人關系極大。

當時是王孟英父親的朋友推薦的浦上林,當這位浦上林同志來到王家時,王家的人吃了一驚,原來這浦上林同志年齡不大,可能當時僅僅能夠被列入青年的行列,臉上的胡子還沒有幾根呢(過去的人是以嘴邊的胡子的數量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的,所謂「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於是大家對浦上林同志的期望值大打折扣,大家都苦著臉看這個醫生怎么來處理。

沒想到,這位年輕的浦上林同志診斷完以後,很干脆地說:「這是個溫病啊,是不是以前按照傷寒來治療,用了大量的溫熱葯?」(是溫證也,殆誤作傷寒治,而多服溫燥之葯乎)

「是啊,您說的沒錯兒!」大家這才發現,這位醫生和以前的醫生說的話都不一樣啊,以前的上來就是附子人參的,這位是反著來的啊!

這位浦上林醫生神清氣爽地說:「這個患者,幸虧大便能夠泄下不止,熱邪還有出路,否則這個人早就該不在了!還能輪得到我來治療?」(幸而自利不止,熱勢尚有宣泄,否則早成灰燼,奚待今日耶?)

浦上林醫生的形象,在少年王孟英的心目中瞬間高大起來,王孟英瞪大眼睛,好奇地聽著。

這位浦上林醫生,先是讓王孟英家准備甘蔗,然後吩咐大家一齊來榨甘蔗汁,給患者大量服用(中醫認為甘蔗性涼),然後,他開的方子也與前面的人相反,他用犀角(現在不讓用了)、石膏、金銀花、天花粉、鮮生地(這個葯現在也很難弄到,沒法兒保存,葯店給省了)、麥冬等葯,組成了一個方子,用葯的量特別的大,然後熬成三大碗,放在患者的病床前,讓患者只要有精神頭,就喝上一口,頻頻服用。

當時王家這些長輩看了,都嚇壞了,有這么干的嗎?上來先甘蔗汁伺候,然後用那么多的涼葯招呼著,能行嗎?估計此時他們腦海中浮現的話語一定是那句:「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但是他們雖然嘴邊胡子很長,卻也沒有任何辦法。

幸虧王孟英父親的朋友金履思同志,慧眼識珠,認為浦上林這個小同志是很有學問的,於是極力主張服用這些葯物。

結果是在服用下去以後,王孟英父親的病就一天天開始好了起來,最後竟然痊愈了。

高人啊!真是高人啊!此時,王孟英對年輕、瀟灑、有學問的浦上林同志欽佩不已,他羨慕地望著浦上林離去的背影,心里想,如果我以後,能夠像他那樣,該多么的好啊!

這個想法,像一個火種,播種在了王孟英的心里,日後,當條件合適的時候,它將燃燒成為熊熊大火。

【告別少年時代】

兩年以後,讓這個火種燃燒的決定性因素到來了。

在王孟英十四歲的那年,他的父親又病了,而且很快,就病危了。

在以後的人生之中,王孟英將面臨數次與親人的訣別,但是,這是第一次,王孟英感到了天像要倒塌下來一樣,他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如此的無用。

那是個夏天的黃昏,紙燈邊的飛蛾在無聊地繞來繞去,熱熱的風從門窗吹進來,王孟英的父親已經瘦弱不堪了,他在神志清醒的時刻,努力對王孟英說了自己放心不下的事情。

他說:「孟英啊,為父我可能要不行了,但是我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啊。」

王孟英流著眼淚,問父親是什么事情。

父親:「你是家里的長子了,也是最聰明的,我對你有所希望啊!」

王孟英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說不出話來。

父親:「你要記住啊:人生天地間,必期有用於世,汝識斯言,吾無憾矣!」

王孟英流著眼淚,把頭抵在父親的手上,忍住不讓自己哭出聲音來。

他用力點著頭,用這種方式來回答父親的囑托。

然後,王孟英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

在送葬的時候,王孟英披麻戴孝,走在送葬人群的最前面,他擦干眼淚,努力地挺直了腰板,因為,年僅十四歲的王孟英,此時已經成為家中最大的男子了。

那天,是個雨天,江南的小雨像霧一樣漫天飛下,遠處的青瓦白牆掩映在迷蒙的雨霧中,一種凄涼的感覺讓人的心里覺得涼透了。

王孟英在父親的墳前跪了很久,在這里,他永遠地告別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送葬回來以後,王孟英獨自找到了自己的舅舅,向舅舅談了一番話。

他對舅舅說(泣告母舅):「舅舅,我父親在臨去世的時候讓我做個對世界有用的人,要想做個有用的人,還有比學醫更實際的嗎?可是醫學的道理是那么的精微,如果不用心學習,那是無法掌握的啊,所以我想埋頭十年來學習醫學,想把家托付給舅舅您,可以嗎?」(夫有用於世者,莫如醫,甥敢不專心致志,以究其旨哉!第義理淵微,欲埋頭十載,而以家累吾舅,可乎?)

王孟英的舅舅聽到這番話,仔細地打量著這個十四歲的少年,吃了一驚,這哪里是一個少年說的話啊!

於是,他點頭回答:「你如果真有這樣的志向,那你的父親將瞑目於九泉之下啊,我又怎么能夠推辭呢?」

從此,王孟英的舅舅就開始幫助照料他的家里,並且經常鼓勵王孟英學習醫學,他給王孟英學習的房間起名叫「潛齋」,意思是讓他潛心學習,這個潛齋的名字王孟英以後一直在用,後來他寫的一本書就叫做《潛齋簡效方》(其中包括《潛齋醫話》)。

但是,王孟英很快就發現這樣是不行的,因為,家里沒有飯吃了。

您該問了,不是有他舅舅照顧嗎?是啊,可是,那個年頭,誰家都不富裕啊,大家都沒有飯吃,何況王孟英家里還有好幾口人呢?

當時王孟英家里的情形,王孟英後來多次提到過,那就是「廚無宿舂」,意思是隔夜的糧食都沒有了,各位現在可能沒有體驗過這種生活,但是在那個年頭,第二天早晨去哪里弄點兒米來吃,那是家長心里最大的一樁事情了。

飢餓,飢餓的感覺是痛苦的,尤其是當晚上餓著肚子百~萬\小!說的時候,看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於是,王孟英開始找父親生前的朋友,希望哪位能夠給自己介紹一個工作養家糊口。

這個時候,他父親的老朋友金履思再次幫助了他們家,他給王孟英介紹了一個去婺州(今天浙江金華市)工作的機會,由於王孟英的算術好,因此推薦他去那里的鹽務部門去當個會計。

就這樣,王孟英在十四歲的時候,告別了自己的母親,來到了婺州,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在離開家鄉的時候,王孟英跪在地上,給母親磕了個頭,對母親說:「母親,我不能在您身邊孝敬您了,我會把自己賺的錢帶回來,讓您和我的弟弟妹妹們吃飽飯的!」

然後,他頭也不回地上路了,他的母親含著眼淚,望著王孟英幼小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線上。

讓家人能夠吃飽飯,這是王孟英當時心里的一個最大的念頭。

各位可以順便想想,自己在十四歲的時候還在干什么呢。

【我要讀書】

當時在婺州的孝順街集中著一些鹽務公司,王孟英就在其中的一家幫助做會計的工作,白天的活兒是很忙的,貨物進進出出的,王孟英要忙著點貨記賬什么的,總之,經常是忙碌得水都喝不上。

到了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開始休息了,大家喝喝茶,聊聊天,去街上逛一逛。

這個時候,十幾歲的王孟英卻不像其他伙伴那樣休息,他不顧自己一天的疲憊,回到自己窄小的房間,打開醫書,開始苦讀。

文獻記錄說此時的王孟英,下班以後連屋門都不出,就在屋子里看醫書,經常一看就是深夜,有的時候實在看不明白了,就仔細地琢磨,甚至直到東方的天空發白。(披覽醫書,焚膏繼晷,樂此不疲)

等到別的伙計玩回來要睡覺了,他就把油燈拿到自己的蚊帳里,在床上接著讀書。

如果說這么學習一個月兩個月的也就不錯了,但是,王孟英如此學習,卻一直堅持了近十年。

十年啊!多么漫長的時光,他就是在這種白天干活養家,晚上苦讀醫學的日子中渡過的。

其實,我很擔心王孟英的身體,因為這樣整天熬夜,估計對他的身體很不好。

怎么辦呢?讓我們來勸勸他吧,不知道他能不能聽進去我們的勸告。

孟英,你這么白天干活,晚上讀醫書,不累嗎?

王孟英嘆了口氣:累啊,可是,如果我不干活,家里人就會沒有飯吃了啊,你們學醫的時候不用干活嗎?

不用啊,我們是在明亮的教室,寬敞的圖書館里,現代化的醫院里學的啊。

王孟英的眼睛中流露出羨慕的光芒:你們,可真是幸福啊,你們能看到的醫書多嗎?

多啊,我們可以看到古今中外所有的醫書,還可以不買,免費借來讀呢!

王孟英咽了口吐沫,搓著自己瘦小的手:真的啊,我的書,都是我借來抄下來的,有的時候還得求人家借給我呢。

孟英啊,你這樣讀書,身體會搞垮的啊,要注意身體啊!

王孟英苦笑了一下:不要緊的,沒辦法啊,我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啊,我只好這樣了。你們,你們不熬夜嗎?

噢,有很多同學也熬啊,他們到一種叫網吧的地方,花錢包下一整夜,打游戲,也經常是通宵的玩啊。

王孟英吃驚地睜大了眼睛:你們真幸福啊,你們,整晚的打,那個游戲,靠什么吃飯呢?

父母給錢啊,到時候就郵寄過來了!

王孟英失望地低下了頭:原來是這樣啊,我還要給母親和弟弟妹妹錢呢。

半晌,他再次抬起了頭,我吃驚地發現他的眼中竟然有淚光閃爍,他說:你們,一定要多學些醫術啊,你們能看到的書比我多,你們不需要像我這樣勞作,希望你們,將來去救更多的人啊,你們知道不知道,我真的好羨慕你們啊!

我望著王孟英消瘦、蒼白的臉龐,突然無語了,本來想勸人家,反而自己卻被感動了。

是啊,還是回來檢討一下自己吧。

【該出手時就出手】

機會,總是光顧那些有准備的人,在王孟英這樣苦讀了三年的時候,救人的機會終於來了。

他們當時的鹽業是由政府負責管理,政府部門的那個主管叫周光遠,這位周主管二十七歲了,白白胖胖的,很像個領導干部的樣子,出事的那天,他剛上完廁所,忽然就覺得自己身體發冷,然後冒了大量的虛汗,連嘴唇都變白了,說話的聲音也非常的低微,躺在那里簡直無法動彈了。

這下周圍的人嚇壞了,領導患的這是什么病啊?於是趕快派人把醫生請來了一大堆。

這些醫生一診斷,說:「這是患了痧病啊,需要用一些芳香開竅的葯物!」

這個時候王孟英恰巧就在這里,於是他也偷偷地上去把了把周領導的脈,為什么要偷偷地把脈呢?因為你不是醫生啊,你只是一個小伙計,怎么能正大光明地給人看病呢?

可是,這一把脈,王孟英卻大吃一驚!此時周領導的脈已經是「微軟欲絕」!

這下王孟英可顧不得那么多了,人命關天啊,於是他就大聲地說:「這是陽氣馬上就要消失了啊!絕對不是痧邪內閉,如果此時服用芳香開竅的葯物,是在加速他的危險進程啊!(中醫認為芳香開竅的葯物可以耗氣)」

大家全都愣住了,這是哪位在說話啊?口氣這么大?

再一看,原來是個十幾歲的小伙計,大家都嗤之以鼻,嗨,一個小伙計,你懂什么啊?

但王孟英卻是認真的,他急了,就大聲解釋自己的主張。

這位周領導雖然躺著,但神智還算清醒,他聽了王孟英的話,就不住地點頭,然後告訴手下,就聽這個人的!

啊?!大家都覺得大跌眼鏡,怎么能讓一個小伙計來治病啊,這不是——(壓低了聲音)胡鬧嗎。

王孟英此時也急了,可是抓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眼看周領導的氣息更微弱了,於是王孟英急中生智,突然想起自己的妹妹曾經送給自己一塊隨身佩戴的干姜,這是一塊三年的女配姜(過去的人有隨身佩帶姜塊以祛寒邪的習俗),重約四五錢,於是急忙解下來,給熬成了濃湯,讓周領導喝了下去。

這下,所有在場的人都開了眼界了,只見周領導的神氣慢慢地緩了過來,嘴唇也變紅了,精神頭也恢復了,然後,王孟英讓人速去買來了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等葯,熬好了,給周領導喝了下去。

最後,周領導居然好了,在大家的一片稱奇聲中,周領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大家這個奇怪啊,怎么那些醫生還沒有我們一個小伙計有本事啊?這個小伙計是誰啊?

周領導也很好奇,就把王孟英找來問了個究竟,在了解了王孟英的家世以後,就說,這樣吧,以後你就到我們政府部門來做會計吧,跟著我來做事,我會罩著你的。

於是王孟英就來到了周領導的手下,周領導也真夠意思,把王孟英當作自己的弟弟一樣地看待,而且,這位周領導也特願意宣傳,逢人就把自己被王孟英救活的事情從頭到尾地講述一遍,繪聲繪色的,結果是很多有病的人就開始找王孟英來看病了。

這位周領導夠意思的事情還不止這些,作為一個領導,他的確有著獨到的眼力,他一眼就看出王孟英將來是有前途的,他拉著王孟英的手說:「王老弟,我看你將來前途無量,這樣吧,你把你看病的醫案都記錄下來,以後我掏錢給你出版成書!」

後來,他並沒有食言,王孟英的一本醫書《回春錄》就是他給掏錢刻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