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71部分閱讀(1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48 字 2021-02-14

的郡。

只是一般的郡不過二十多個轄下縣治,而內史衙門足足管理著整個關中七十五個縣以及長安京畿區域和函谷關關防。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劉徹確實好像找錯了地方了。

真正能幫助他解決此事的。似乎應該是內史

晁錯依舊是敷衍之詞

劉徹心里跟鏡子一樣清楚

因為,表面上,在關中這個地界,名義上,內史衙門似乎真的是皇帝最大,太後次之,我老三。

但實際上,這長安的徹侯勛臣。在過去幾十年里,把內史當狗一樣使喚。

基本上是個衙門。就敢往內史那里伸手。

治安,中尉常常插手。

地方事務,丞相御史大夫和少府,那個沒干預過

甚至有時候,連一個宮里面的宦官都可以打著某某皇子某某貴人的旗號,橫行霸道。

當初先帝的時候,鄧通甚至直接對內史衙門發號施令了。

這個內史,也就是在晁錯手里那兩年有了些起色,變得像個真正的九卿,而不是貴族公卿的玩物。

現在,晁錯離開內史衙門,沒了晁錯鎮著,誰還給內史衙門什么好臉色啊

君不見,前世,郅都是在中尉的任上整頓長安秩序的,而不是內史任上

正因為內史衙門看著風光,但實際上只是個踢皮球的存在,是以,小豬時為了強化對關中的控制,將內史一分為三。

話雖如此,但敷衍也是分兩種情況的。

一種是晁錯確實不想插手。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晁錯可能有交易。

到底是那種情況呢

劉徹看著晁錯,想從這個家伙的表情中找出答案。

但很可惜,晁錯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反而是發現了劉徹的目光後,低頭捧起茶杯,喝了起來。

劉徹見了,暗罵一聲老狐狸,但表面上卻還是得維持太子的儀容,保持著溫和的笑容。

「據說父皇欲任命廷尉為丞相」劉徹小心翼翼的問道。

「呵呵」晁錯神秘的一笑,道:「家上也知道了啊,陛下確實有意拜張廷尉為丞相」

劉徹聞言,心都涼了。

本來他以為,晁錯可能是想借他這個太子的手來推動張歐的丞相大位盡快落實,可沒想到,這個事情居然已經被敲定了,說不得,此刻封侯的詔書已經在草擬了,只等張歐封侯就馬上仿當年申屠嘉的故事拜相了。

「這個晁錯,到底要跟我做什么交易」劉徹心里狐疑不斷,疑神疑鬼的猜測著。

很顯然,既然無關丞相,那么這個交易的內容,可能會相當大,晁錯想要的籌碼,劉徹估計未必能付得出

但事已至此,就算有什么損失,劉徹覺得,自己也只有捏著鼻子吞下去的這一途徑了。

不然,萬一真讓那些商人串聯了起來,搞砸了秋收後的保護糧也就罷了。

搞亂了整個關中的秩序,讓民怨沸騰,甚至引發民變,那劉徹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晁錯似乎也覺得是時候掀開底牌了,他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家上,可知臣是哪里人嗎」

劉徹狐疑的看著他。

晁錯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躬身道:「臣是潁川人,年少時蒙恩師張公不棄,收入門牆之內,平陸候禮公,臣師兄也,蒙其不棄,舉臣為太常掌故,這才踏上仕途,一晃就是二十年」

晁錯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臣幼時,父親大人為生計奔波於南陽,臣父輩兄弟,大都早夭,唯伯父諱元,遺腹一子,曰進,少時,大兄常常陪伴臣游戲,教臣識字,若兄若父,可嘆,斯人已逝令臣無限唏噓」

劉徹不明白,晁錯到底想說什么,但還是附和道:「晁公如今貴為漢家三公,位列人臣之巔,元公若在定然欣慰」

晁錯聞言,苦笑著搖搖頭,道:「臣這一路走來,與天下人為敵,不知多少諸侯,恨不得殺臣而後快」

他看向劉徹,笑著道:「臣,早已抱有必死之決心,只願能完成生平夙願,輔佐陛下,掃清諸侯尾大不掉之弊政,使得天下安定,我漢家能全心全意,對付匈奴這個華夏大敵,使後人無有被發左袵之憂而已」

事實上,既然學的是法家,行的也是法家激進的政策,晁錯怎會預知不到自己的下場

即使是商君那樣,深得君主信賴,結果孝公屍骨未寒,商君就被車裂

吳起輔佐楚國,使得楚國一掃頹勢,然則,就在楚王的葬禮上被貴族亂箭射死

既然已經動手劃了貴族諸侯和官僚們的蛋糕,晁錯就沒想過自己能善終這個問題。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但,晁錯自然不是什么聖人,完人。

他甚至連君子都算不上。

為達目的,他可以不擇手段

現在,隨著他布局的完成,尤其是張歐將要出任丞相,朝堂上削藩之策已經沒有任何阻力了。

他跟諸侯王之間的決戰,也就在眼前了

是勝是敗,就看這一搏了

然而,晁錯卻還是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人人都說狡兔三窟。

晁錯自然也要給自己的家族找一個除他之外的靠山。

劉徹聽了晁錯的話,也多少有些感觸。

劉徹看的明白,晁錯已經有了覺悟了,對於晁錯這樣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而不惜自己身家性命的政治家,劉徹還是很佩服的。

且不論晁錯的人品什么的,至少就這一個擔當,晁錯就甩後世無數政客幾十條街

在劉徹的意識中,有擔當的才是政治家。

至於那種搞砸了事情,只知道到處推諉,相互推卸責任的家伙,政客都算不上,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政棍而已

「晁公想說什么,盡管直說,只要孤能辦到,絕不推諉」劉徹起身直接給出承諾。

晁錯呵呵一笑,拜道:「臣那個可憐的大兄,遺有外孫女年方十三,臣願請家上收為暖床鋪被之侍」晁錯也不客氣,直接干脆的道。

若非漢室傳統,皇室不納重臣之女,晁錯甚至想將自己的女兒也塞到劉徹身邊去。

「此女此刻就在後院,家上可以觀之」晁錯抬頭微微笑著。

劉徹卻噎住了。

晁錯的意思他當然明白,想要御史大夫衙門出手,收一個晁錯堂兄的外孫女就是交易條件。

可是

十三歲

這在後世可是犯罪

但是,在此時,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是十二歲

民間一大把十三四歲就當媽的女子

漢律更是強制規定,年過十五,還不嫁人,那就要罰款

屢教不改的,官府強制婚配

所以說,西漢是蘿莉控的天堂啊未完待續。。

ps:今天好困啊~~~~~~

第兩百八十一節 迷霧

劉徹這時候,自然不會蛋疼到去糾結十三歲到底合法不合法這個問題。

他此時在權衡著利弊。

身為太子,劉徹自然很清楚一切都可以交易。

包括感情愛情什么的。

如果有需要,劉徹甚至可以去娶一個鳳姐回家貢著。

但是,晁錯的這個要求,卻讓劉徹很猶豫。

在西漢,外戚的政治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晁錯看得出來,是想在可能的未來,讓晁氏走外戚的路子發展。

但是,劉徹卻知道,假如不發生意外,晁錯的這個夢想注定是會破滅的。

別的不說,吳楚之亂一起,晁錯的腦袋就會掉地。

而晁錯一死,全家都會被牽連。

然而,按照游戲規則,跟其有關的所有女性都會被強制要求交出來。

別說一個什么太子的女人了。

就是皇帝的寵妃被牽扯進這樣的風波里,也要下台,最好的結果甚至只是一杯毒酒。

不然的話,那些在晁錯身體踩了一萬腳的人,半夜做夢都會被嚇醒

到那時候,劉徹是交還是不交呢

若是一般的情況,劉徹果斷的交出=長=風=文學 www.lwen2來也沒什么。

一個女人而已嘛

但關鍵是

前世晁錯死後,特別是吳楚之亂平定後,一大波事後諸葛亮和翻案黨就都冒出來了。

雖然事實證明,這些人也就是些不足道的余孽。

但在某一段時期里。這些余孽的戰斗力還是很不錯的,基本上幫晁錯洗清了冤屈,還讓皇帝都流下了幾滴鱷魚的眼淚。

而在那一個時期里。這幫人毫無疑問的肯定會關注劉徹這個太子交出去的那個晁錯的堂外孫女。

然後

堂堂漢家太子,號稱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繼承人,色厲內荏的紙老虎本質就會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而這對於劉徹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很難解釋得清楚得污點,千百年後的史書之上,都會明明白白的記載,更會讓人產生出一種太子也不過如此的念頭。

而不交的話。那一大波反晁錯聯盟的人,包括袁盎在內,晚上睡覺都會覺得很不穩妥。

這幫人拼命起來的話。別說是劉徹這個太子了,就是他老爹那個天子,也未必能扛得住。

你要知道,那些在前世把晁錯拉下馬。然後在其背上踩一萬腳的人幾乎都是三公九卿一級的大佬啊

但是反過來一想的話。劉徹要是死撐著不交人,那就很有可能在未來獲得晁錯的政治遺產。

這其中的利弊,一時半會,劉徹真無法決斷。

晁錯卻不知道,劉徹心里的想法。

他還以為太子這是在顧忌天子的看法。

畢竟,漢室的潛規則,兩千石以上大臣的親屬,是絕對不會納入皇室的妃嬪體系之中的。

於是他道:「家上。此事,臣已經跟陛下說過了」

言下之意很清楚。這個事情,皇帝已經點頭了。

劉徹聽了,卻是心中一動。

他想起了前世聽說的一個故事。

前世,晁錯主持削藩,大抵也就是這個時候左右吧,晁錯的父親從潁川千里迢迢跑來長安,勸說晁錯不要再固執的削藩,最後父子二人誰都沒辦法說服對方,晁錯的父親在絕望之中飲毒酒自殺,臨死前對晁錯說:「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

算算時間,大概也就是在最近吧

劉徹不太確定這個故事會在什么時候發生。

但可以確定的是,晁錯的老爹,此刻肯定來長安了

也就是說,晁錯獻自己的堂外孫女,更大的可能性反而是給從潁川來的老爹吃顆定心丸

於是,劉徹笑著,試探著問道:「晁公,孤聽說,公父自潁川來京,可否為孤引薦一二」

晁錯聞言,微微一愣。

他父親來長安的消息,他除了告訴皇帝和老師張恢還有師兄劉禮外,基本沒跟第三個人說過。

太子是從哪里知道的

「臣父此刻在上林苑陪伴陛下左右,家上欲見,恐怕有些難」晁錯低頭拜道。

他的父親,跟當今天子,頗有些感情。

這是天子在潛邸時建立起來的交情。

因此進京後,直接就被天子召去上林苑款待起來了。

劉徹聽完,越發的覺得,前世晁父自殺之事,迷霧重重。

首先,漢室推崇孝道,再怎么混賬糊塗的政治人物,都承受不起不孝罪名的負擔。

而晁錯居然頂著老父的壓力,甚至在老父在他面前自殺後,依然一意孤行,強力推進削藩,直至其身死。

在這背後,要是沒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慫恿和鼓動,鬼才會信,晁錯的老爹,一個鄉下的老財主,宅在潁川大半輩子的地主,會將這天下局勢洞若燭火,甚至剛烈到以死相勸。

更詭異的是,晁父死後,晁錯幾乎就失去了理智,其後發生的事情,跟晁錯之前一慣的政治手法完全不像。

與其說,那時候的晁錯是個瘋子,倒不如將之看出一頭看到紅布的公牛。

晁父死前,晁錯還能按部就班的穩步推進削藩的步驟。

晁父一死,晁錯就干出了先削楚國東海郡,再削吳國豫章會稽兩郡這樣明擺著逼著吳楚造反的瘋狂行動。

楚國還好,比較削其東海郡,還算的上是師出有名。

誰叫楚王劉戊那個二貨,竟然跟人在太皇太後的葬禮服喪期間飲酒作樂,還私奸某位貴女。

而且。東海郡在楚國的地盤里不算重要。

但吳王劉濞的豫章和會稽這一削,就等於是一口氣奪走了他最重要的兩個郡,三分之二的國土。以及最大的財源

這等於就是拿著刀子逼劉濞造反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晁父自殺。

可以想象,倘若晁父不死,晁錯肯定會一如既往的耐著性子慢慢磨,一刀刀的割下去。

但晁父之死,卻就像一針強興奮劑,讓晁錯失去了最基本的理智,不顧一切的逼反吳楚。

審查前後。不難發現,在這其中推動的人,似乎希望鼓動晁父自殺。為其獲得些什么。

以結果推斷的話,作為此事的最終受益者,劉徹的老爹看上去嫌疑很大。

但是,劉徹知道。自己的老爹不可能干出這樣的事情。

而且他老爹又不是神仙。怎么就知道,逼反了吳楚齊趙,他就一定能贏

你要知道,吳國三郡,楚國三郡,加起來就是將近一百城,若算上齊趙諸國,基本上七國就占據了幾乎大半個天下。漢室的控制區域,甚至還沒叛軍的地盤大。

所以。劉徹感覺,這事情反倒像是吳王劉濞的手尾。

前世之時,吳楚之亂平定後,漢室俘虜的吳楚大臣,就有著類似,吳王陰為謀逆之類的證詞。

後世太史公所著的史記中也明確記載了:漢廷臣方議削藩,吳王濞恐削地無己之類的說法。

這么說來的話,背後的主使者也就呼之欲出了。

「這跟攪屎棍啊」劉徹搖搖頭,劉濞確實是漢室最大的一根攪屎棍了。

自從他兒子被劉徹老爹一棋盤砸死後,他凡事就跟中央對著干。

想要謀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劉徹的皇祖父在的時候,他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錯非劉徹的皇祖父一直沒給他任何借口和口實,恐怕,劉濞早就跟劉興居一樣叛亂了。

而現在,蝗蟲彗星等各種天變以及災害,無疑壯大了劉濞的膽子。

讓其終於下定決心,要邁出那一步了。

自然的,劉濞又不傻,他當然知道,只靠他的吳國三郡之地,別說跟長安掰腕子了,恐怕前腳剛剛舉起叛旗,後腳就會被楚國和長沙以及齊趙給鎮壓了。

所以,拉上盡可能的多的諸侯國一起叛亂,無疑是上策。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得讓那些諸侯王感受到切膚之痛。

只有諸侯王們真正疼了,才會跟他一起叛亂。

不然,好好的土皇帝不當,跟著他劉濞一起干這種掉腦袋死全家的活動,那些諸侯王又不是傻子

那么還有什么比激怒晁錯,讓晁錯瘋了一樣的不擇手段的削藩更快速的事情

這么想著,劉徹就嘆了口氣。

從結果來看,劉濞顯然是在作死。

但從目標來看,這卻是劉濞唯一的選擇。

不然,晁錯真拖個三五年,一點點料理諸侯國們,那他就徹底沒有指望了。

更恐怖的是,劉濞年紀那么大了,沒幾年可活的了。

不這么做的話,恐怕光是時間就能殺死他

「我既然猜到了劉濞在搗亂,那我要不要說出來,破壞劉濞的圖謀」劉徹心里尋思著。

但很快,他就搖了搖頭。

破壞劉濞的圖謀,對劉徹沒有好處

反而有壞處

誠然,吳楚之亂明年一旦爆發,為此而死的人,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一萬兩萬,而是幾十萬,大軍所過之處,地方百姓的生產和生活甚至人生安全都沒有保障。

但,作為一個統治者,尤其是經歷過前世失敗的皇族。

劉徹早就不是那個前世剛剛穿越,滿腦子後世思維的穿越者了。

對他來說,只要能順利的登上皇位,君臨天下,那么什么樣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歷史上,每一個統治者,都是踩著累累白骨上位的

更重要的是,劉徹很清楚,即使他挫敗了劉濞的圖謀,很大可能也阻止不了劉濞謀反的決心。

反而繼續拖延下去,讓其不斷積蓄實力,整備軍隊,將來爆發起來,所造成的危害和破壞,恐怕會超越前世吳楚之亂造成的破壞。

第兩百八十二節 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