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71部分閱讀(2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48 字 2021-02-14

臨近歲末,廣闊的關中大地上,到處都是喜滋滋的百姓。

因為,收獲的季節將到了

看著田野里沉甸甸的粟苗,農夫們一個個嘴巴都樂得合不攏了。

今年,老天爺很給面子,關中風調雨順,日照充足,是以,今年肯定是個大豐年

勞累了一年的農民,終於可以在這歲末好好犒賞一下自己了。

特別是今年聖天子還下了旨意,以漢鼎的緣故免了田稅,只要交一項芻藁之稅。

因此,這幾天,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在忙著收割田間地頭的青草,將之曬干,然後扎成一捆一捆,准備用來交給朝廷。

但百姓們高興了,錦衣玉食的官僚和地主就不怎么高興了。

「主人,露布下張貼了今年關中糧食保護價,按照太子那邊的要求,今年粟米最高售價六十錢一石,最低四十錢一石,凡有高於或者低於這一價格的,少府將會出手,以此價格固定出售或者收購」許多關中地主和大糧商終於等來了這個決定他們命運的布告。

出乎下人們意料之外。

各自的主子在聽完他們的匯報後,幾乎是同時的長出了一口氣。

最低價格四十錢,最高六十錢,基本上是維持了去年關中糧價的平均水准。

雖然說,價格被這樣人為的強行定死,使得糧價失去了操作空間。

但是,相較而言,在這其中還是留下了足夠的獲利空間,給絕大多數的地主和商人操作。

也就是說,占絕大多數的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利益,其實受損不大。

既然是這樣。那么

「去告訴杜家的人,他們家的事情,跟俺沒關系」幾乎大多數的地主在得知了糧食保護價的上限和下限後。立刻就做出了決定。

這世界沒有誰是傻子。

神仙打架,小螞蟻硬要攙和進去。那不是找死嗎

更何況,這劉氏的決定,這二三十年來,有誰改變過嗎

與此同時,一封來自內史衙門的公文也擺上了關中七十五縣的縣令和縣尉的案頭上。

這些縣令和縣尉看完,不敢怠慢,立刻就把各自的任命的親信心腹叫到面前,一頓訓示。

「御史中丞行文內史衙門。已將糧食保護價的執行情況納入了今後的考核內容」一個縣令對著他的親信心腹像什么刑曹亭長游繳廧夫,發出了他的命令:「某知道有人在拉攏你們,但是,你們都想清楚了,你們的位子是本官給的,誰要妨礙本官升遷,本官讓他一輩子不舒坦」

所謂破家縣令,滅門令尹

在這些地方政權真正的掌權者面前,誰敢再掉以輕心

漢家的縣令,可是擁有直接任命和罷免底層的亭長和游繳的權力

正所謂現官不如現管。

底層的亭長可以不鳥兩千石大臣發布的政策。但絕對不敢得罪頂頭上司。

於是,這些底層的官吏紛紛躬身答應著:「諾,縣尊即有令。小的們自然不敢違抗」

誰叫今年是朝廷的大考呢

至於某些已經收了好處的家伙,私下里揣摩了一下,感覺這杜氏真是不怕死啊

竟然敢與天家對著干。

看來,這杜氏是要亡了。

這船要沉嘍

既然如此

那已經吃到嘴里的東西,自然是自己的了

甚至,膽子大的人已經開始尋思著,杜氏倒台後,自己能撈到什么好處了。

嗯,杜家在本縣的幾個庄子和作坊。看上去挺美味的

這世界就是如此殘酷。

雪中送炭,沒幾個人會做。反倒是落井下石的人,非常的多

劉徹此刻卻是在太子宮里審視著從關中各縣傳回來的報告。

沒辦法。馬上就是秋收了,就是檢驗他這個太子的拳頭能不能砸碎關中富商們串聯起來的鐵鏈的時候。

整個太子宮上上下下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家上,華陰縣的報告回來了」汲黯急匆匆的舉著一份竹簡小跑進來,躬身拜道:「華陰縣風平浪靜,市集商人平靜,民間地主和士紳也如往日一般,並未有什么異常」

「辛苦愛卿了」劉徹點點頭,連忙讓王道准備茶水。

「谷口縣急報」義縱氣喘吁吁的跑進來,稟報道:「谷口一切如常」

劉徹也點點頭,笑著讓他坐下來。

他看了看堆滿他案幾的來自關中各縣的報告。

如今,這關中七十五縣,已經有六十縣發回來了報告,基本上都是風平浪靜。

這說明,劉徹的這一步棋走對了。

大勢已成,那些妄圖與他對抗的大商賈,只是螳臂當車而已

說實話,為了應對這一切,劉徹可謂費勁了苦心。

即拉下了面皮去求晁錯,與御史中丞楊奮商量,讓楊奮去壓住了地方的縣令和縣尉。

然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劉徹更在糧食保護價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原本,劉徹定的是最低四十五錢,最高五十五錢。

為了能讓這個政策被更多人接受,劉徹分別讓步了五錢,取了去年的平均值。

事實證明,這個選擇無比明智。

此刻,整個關中的地主商賈們絕大多數,都沒有任何反對和非議,反而心平氣和的接受了這個政策。

「毛主席說的對啊,政治,就是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劉徹在心里感慨著:「任何改革,都是建立在讓大多數受益的基礎上,才能成功的」

歷史上有很多改革。

改革的初衷都是為了改變國家的不利局面,可最後都失敗了。

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更是讓文明強盛的北宋從此走向滅亡。

而這些失敗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忘記了照顧大多數地主和士紳以及貴族的利益,打擊面太大,導致即使有高層支持。但是中下層卻各種抵抗和抗拒。

而成功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都是先照顧了貴族和士紳地主的利益,所以才能成功。

至於後世天朝太宗的改革,更是先喂飽了官僚階級,才有的後來的成功。

這么想著,劉徹就已經有明悟了。

眼下,這第一步算是踏出去了,他這個太子的名號也打響了。

那么,就剩下一件事情了。

殺雞儆猴

既然那幾個大商賈敢跟他這個太子對著干。那就說明,他們是敵人。

對敵人,不需要仁慈

更何況

這上上下下,這么多雙眼睛都盯著呢

在這個時代,可不講究什么以德報怨。

這個崇尚大復仇主義,提倡血親復仇的社會,只講一句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去告訴劇孟,開始行動吧」劉徹淡淡的對王道吩咐著。

「諾」王道點點頭,退了下去。門口,早就按捺不住的劇孟,臉都漲紅了。

這一役。就是他劇孟打響名號,在政壇上正式亮相的一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接到命令後,劇孟轉身看著全副武裝,列隊占滿了整個花園的上百號手下,問道:「諸君,證據都確鑿了嗎」

「回稟都尉,證據確已確鑿」眾人齊聲唱諾。

在關中這個地方混出頭的大商賈。那個手上,沒有幾條人命。沒有幾樁血案的。

只是,之前。都有著保護傘保護。

但此刻,太子強勢出擊,備盜賊都尉衙門摩拳擦掌,那些保護傘,早就縮頭了。

許多原本的游俠,只要想著那些往日不可一世的貴人,就要在他們面前顫顫發抖,心里頭就興奮不已。

殿中,劉徹的注意力,卻轉移到了另外的事情上去了。

「張湯」劉徹跨步向前,走到張湯面前,問道:「到現在為止,一共鑄造了多少五銖錢」

「回稟家上,至今為止,一共鑄造了二千七百五十四萬枚五銖錢」張湯早有准備,立刻報出一連串數據:「總共耗銅十九余萬斤,鐵鉛總計六萬余斤」

劉徹聞言點了點頭。

這個數字還是很恰當的。

在理論上,一斤純銅,假如不摻雜質,那么大概能出五銖錢,八十到九十枚。

但是,有那么良心的鑄錢嗎

不摻鐵鉛的錢呵呵

恐怕,這樣的錢根本就流通不起來

原因很簡單,假如是這樣的話,那么聰明的中國人立刻就會把這些錢統統融化了,鑄成銅器賣掉,然後再用賣銅器的錢繼續鑄銅器。

相對來說,劉徹所鑄的五銖錢,銅跟鐵鉛比達到了將近四比一。

這已經是漢室有鑄錢以來最良心的一批鑄錢了

嗯,當年劉邦鑄造的那一批三銖錢,簡直是慘不忍睹居然有六七成是雜質

以至於,現在市面上幾乎都見不到了

而鄧通在蜀郡所鑄的四銖錢,大概鐵鉛比達到了三比一。

就這樣,就在北方的貨幣市場橫掃了一切牛鬼蛇神,一統了北方的錢幣。

至於吳王劉濞的吳錢,大體上比鄧通的鑄錢稍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劉徹的五銖錢,不僅僅含銅量高,而且重量也比其他大多數市面上流通的鑄錢重。

這么想著,劉徹就覺得,自己的五銖錢,應該能輕松的一統關中的貨幣市場了。

唯一的遺憾是,鑄錢耗銅太多了就則一批鑄錢,就耗盡了劉徹這個太子掌握的所有銅制品,甚至還不得不從少府哪里拿了幾萬斤銅。

而中國,並非富銅國。

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的銅礦礦脈,居然是在吳王劉濞的治下

「去拿一箱銅錢來,孤帶著進宮去給父皇看看」劉徹吩咐著。

「諾」張湯點點頭,就退了下去。未完待續

滴兩百八十四節 勝利者決定一切

天子劉啟摸著五銖錢,越看越喜歡。

這劉徹所鑄的五銖新錢,不僅外觀漂亮,表面光滑而且有紋路在錢幣表面。

最主要的是,這錢幣含銅量很高。

劉徹鑄錢,自然瞞不過他這個皇帝。

少府在過去數個月總計撥付了足足數萬斤的銅料。

再上劉徹這個太子自己所擁有的銅料和抄沒得來的以及薄家拼了命搜集起來供應的銅料,足足將近二十萬斤銅進了太子的作坊。

只是

天子劉啟拿著五銖錢,又看著擺在這大殿之中的那一箱新鑄之錢。

他微微有些不懂。

此刻,他甚至覺得完全看不懂劉徹的行為了。

這五銖錢含銅量這么高,太子能靠這五銖錢賺錢嗎

千萬別小瞧劉家的刮地皮能力。

作為劉家的太子。

劉徹對此太了解了

當初,劉邦能鑄造直接導致一次西元前金融危機順便引發一次大范圍經濟危機的三銖錢。

呂後鑄造八銖錢。

太宗孝文皇帝鑄造四銖錢。

而這所有的一切鑄幣行為,其實只為刮地皮而已。

甚至為了方便刮地皮,維護鑄錢的信譽,呂後在位時,曾頒布詔命,規定了錢幣的流通標准,按照當時的規定是,任何只要直徑不小於十分寸八,錢幣上的字跡只要還能認清,那么就算這錢幣缺了個口子,錢體雖然有磨損,然而,只要不是只是被人為折斷或者全部為鉛制的,就算合法的錢幣,任何不可以拒收,違者罰金二兩。

這條法律其實是給高皇帝劉邦擦屁股的。

因為劉邦所鑄造的那一批三銖錢的質量委實讓人難以接受。

但,既然已經發行了。

難道指望朝廷承認自己有錯

加之當時的漢室窮的庫房里跑耗子

於是這個虧空就只能轉嫁給老百姓了

這些事情,劉徹一清二楚,說起來,自劉邦以來,靠著鑄錢刮地皮,就是老劉家點滿了技能的天賦之一。

後來小豬沒節操的家伙,甚至干出了用一張鹿皮抵三千金的荒誕行為。

是以,劉徹鑄造五銖錢,其實也不是一拍屁股,就直接鑄錢的。

而是經過了反復試驗,不斷調整配方,才最終得出目前的鑄錢銅鐵鉛的合理比例。

劉徹鑄造的這批五銖錢,目前剛好保證,鑄錢在擁有一定利潤的同時,不會給某些聰明人鑽去空子。

譬如融錢鑄造銅器什么的

從這,你就能想象,在西漢鑄錢的利潤到底有多大了

因為目前通行市面的四銖錢,不管是重量大小還是形制含銅量都沒法跟劉徹鑄造的這一批五銖錢相比。

就這樣,劉徹鑄造出來的五銖錢,只要流通起來,居然還能保證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當然,吐槽自己的老爹爺爺祖宗什么的,並非是劉徹的目標。

作為穿越者,劉徹很清楚,貨幣意味著什么

貨幣就是政權,就是國家的基礎,就是王朝正統性的象征之一

從這看的話,別說鑄錢有利潤了,就是虧本,也要將這個權力收歸中央

然而,劉徹非常清楚,目前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只會造成諸侯離心離德,而且也不可能產生任何實際效果。

小豬能把鑄幣權收歸中央,那是建立在吳楚被剿滅,諸侯王勢力大衰,同時推恩令已經生效的時代背景之下。

也就是說,假如此刻貿然推動鑄幣國有專營,只能是一個結局天下無人不反

但,明面上強行推動不可取,暗地里慢慢的將鑄幣權收回,卻還是能做的。

當初鄧通就是干這個的

但是

這個事情是存在代溝的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金融政策什么的他們是聽不懂也理解不了的。

在這個時代的許多偏遠山區甚至還流行著原始的以物易物,就是在關中,絹布也是貨幣的一種形式,合法的流通,官府征稅都是接受絹布的

劉徹正在心里盤算著怎么跟老爹解釋的時候。

天子劉啟就淡淡的問道:「太子欲以此錢來收糧」

劉徹叩首道:「回稟父皇,正是如此」

「太子的心太軟了啊」良久天子劉啟悠悠嘆息一聲。

劉徹聽了,卻是心里一跳,真是怕什么來什么。

君王,統治者,當然是要愛民如子。

但是身為統治者,心慈手軟卻是大忌

宋襄公以後,這天下就再也沒有掌權者相信過什么邪不勝正。

至於漢室的劉氏,更是一堆現實主義者在執政。

你能指望一個霸王道雜之作為治國理念,相信刀劍勝於嘴炮的統治者來認同什么民貴君輕

老劉家的皇帝連自己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都信不過

所以,前世劉榮性子一軟,就面臨廢黷的命運,後來的劉據被小豬天天訓的豬頭一樣,劉詢更是毫不客氣的說:亂我家者,必太子也。

甚至就連臣子和百姓也不喜歡一個性子軟的君王。

後世的班固就毫不客氣的評價元帝柔然好儒,這在當時可不是什么褒義詞

至於惠帝劉盈,此時輿論普遍毫不客氣的指責他是個仁弱之君。

所以,劉徹很清楚,自己絕對不能落下一個心軟的印象給人。

劉徹想了想叩首道:「父皇容稟,兒臣是這樣想的」

他抬頭看著自己的老爹,堅定的道:「兒臣鑄錢前後,曾經仔細翻閱和對照古今鑄錢的得失,抱著為社稷江山千秋萬代考慮的心態,才定下了這五銖錢的比例」

天子劉啟聽了,眼睛微微睜開,點點頭道:「說下去」

他這個皇帝,對數字和數據格外的敏感。

劉徹躬身拜道:「父皇,戰國鑄錢雜而勃亂,然,以秦半兩錢一統天下而告終」

「秦半兩錢,重十二銖,自我漢家興盛以來,歷代皇祖皆深感秦錢重而不便,於是分別行以三銖,八銖四銖等支錢,仍然以半兩錢行之,民得其便而國庫充裕」劉徹厚顏無恥,腆著臉皮給自己的祖宗臉上貼金。

這事情,以劉徹穿越者眼光看來,劉家皇室的節操掉的比空一格還多

秦代的錢重十二銖,單以重量來看,四倍於劉邦的三銖錢,三倍於現下流通四銖錢。

但,老劉家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