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夜行第232部分閱讀(1 / 2)

錦衣夜行 未知 5831 字 2021-02-15

要弟弟」

思楊道:「要想我楊家福祿綿長,當然得男孩子多才成」

思潯道:「男孩子力氣大,可以幫我打架」

思雨皺皺鼻子,小大人兒似的道:「女孩子好煩吶,嘰嘰喳喳的不安靜。」

思祺咬著手指頭,眼珠子轉了半天才想起來:「因為因為我沒有哥哥,也沒有弟弟呀,我想弟弟會比較好玩吧。」

夏潯忍不住笑出聲來

「賣梨嘍,脆生生的大黃梨,汁多味美皮兒薄嘍」

大街上,一個挑擔賣梨的漢子大聲吆喝著,旁邊酒樓里走出幾個醉漢,歪挎著刀,衣衫不整,酒氣熏天,卻是錦衣衛的幾個校尉,那掌櫃的也不敢收錢,還得陪著笑臉送到門口,甜甜地喊:「幾位官爺,要吃著滿意,下回再來啊」

幾個錦衣衛理都沒理他,晃著膀子走到大街上,嫌那挑梨的漢子走在前面擋路,其中一個錦衣衛抬起腿來,一腳踹在他腰眼上,那賣梨的漢子還沒明白怎么回事兒,就摔到一邊去了,梨子滾了一地,幾個錦衣校尉哄笑著走過去,那漢子一看是錦衣衛的人,愣是沒敢吱聲。

倏地,遠處三騎快馬飛馳而來,馬蹄急驟,聲聲如碎,其中一個錦衣衛把眉頭一皺,不悅地道:「他娘的,老子橫,這縱馬狂奔者比老子還橫,京師重地,竟敢」

他剛說到這兒,那三匹馬已經風一般地卷到了面前,沿途百姓紛紛閃路,幾個錦衣衛耀武揚威的還想攔人訓斥,其中卻有酒意不深眼神還算利索的校尉定睛一看,不由吃了一驚,慌忙喊道:「快閃開」說著自己就閃到了那邊去。

「誰他娘的這么橫,閃什么」

後邊的錦衣衛不服氣,剛剛說出這句話,那馬就沖到了面前,裹著一陣風,「呼」地一下就沖了過去,其他幾個錦衣衛閃得雖然狼狽,好歹算是躲開了,這個錦衣衛卻被一匹馬駿健碩的胸脯給撞了一下,登時手舞足蹈地飛出去,一跤摔進了一個賣菜攤子的菜筐里頭。

他摔得昏頭轉向的,好歹沒有受傷,頭上頂著幾棵小白菜就跳了起來,破口大罵道:「誰啊誰他娘的比老子還橫」

旁邊就有錦衣衛訕笑道:「別叫啦,是八百里加急軍驛快報」

「啊」

那錦衣衛吃了一驚,往那正馳往遠處的駿馬上一看,果不其然,馬上的騎士穿得是一身軍服,後心位置一個大大的「驛」字,肩後插了三面小紅旗,迎風獵獵。這是八百里加急軍驛快報,普天之下,除了皇宮大內,無人可擋,無城可擋

這人學好不易,學壞卻不難,在八大金剛的帶領下,上行下效,錦衣衛的風氣急劇敗壞,不過天子腳下,錦衣衛還是清楚有些人隨便得罪,有些人是萬萬得罪不得的,起碼這八百里軍驛,必定是十萬火急的軍機要事,踹了也就踹了,他們可不敢追上去理論。

三匹駿馬進了皇城范圍便分了道,一匹去了兵部,一匹去了五軍都督府,一匹去了皇宮方向。

謹身殿里,朱棣正對解縉吩咐著事情:「成了,這事兒就這么定了吧,明日頒詔天下,照旨意辦就是了」

「遵旨」解縉不情不願地躬身答應一聲。

朱棣把六部尚書的一品官,又改回了二品。

尚書本是二品官,朱允炆登基後重用文臣,把六部尚書提了一級,連帶著天下文官都晉升了一級,朱棣登基後曾詔令一切建文制度,悉改回洪武朝舊制,不過這官員品級不光是名望地位,還有相應的薪俸跟著,朱允炆這么干,邀買的是天下文人之心,朱棣當時剛剛登基,要是在這方面大動干戈,這得罪人的事兒卻是由他來干,因此這一條暫時沒動。如今他的江山已穩,這最後一條建文制度,終於也改回去了。

解縉也是文臣,這明顯對整個文臣集團有利益有好處的事兒,他當然也不願意往回改,你要天下官員一心想朝廷之所想想皇帝之所想,完全沒有個人私心,可能么那樣的大聖人,你只能在文官們書寫的史書中見到,現實里,一個沒有

解縉轉身正要出去,木恩一手拂塵,一手密柬,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向朱棣稟報道:「皇上,征夷大將軍行轅送來八百里驛報」

征夷大將軍是朱能率軍討伐安南時,永樂皇帝授予他的稱呼,是以朱棣一聽不知安南那邊出了何等大事,吃驚之下急忙接過奏報,匆匆啟開封口,只掃視了兩行,身子一震,那函文便脫手飄落到地上。

解縉還沒走,見永樂皇帝神色黯然,痴痴不語,忍不住問道:「皇上,出了什么大事」

永樂皇帝目蘊淚光,強抑悲慟地道:「朱能病故了」

解縉聽了不覺也是大驚,失聲道:「成國公身子那般強健,怎么就突然」

朱棣黯然道:「士弘久居北地,不耐南方煙瘴天氣,一到藤州就患了病,他帶病南下,結果」

朱棣說到這兒,兩行熱淚終於流了下來,就在這時,兵部五軍都督府的主官接到急報,也匆匆趕進宮來。朱能善戰張玉善謀,這兩個人是朱棣起兵時的左右手,與朱棣感情最深,張玉早在靖難二年就因殺入敵陣解救朱棣戰死,如今朱能也死了,兩個老戰友相繼去世,對朱棣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眾人見皇上如此傷感,少不得一番解勸,等到皇帝稍稍收斂悲痛,這便開始商量操辦後事。經過群臣一番商議,朱棣決定,追封成國公朱能為東平王,謚號「武烈」,並贈上三代均為王爵。著即將朱能遺體運回京師,著欽天監擇風水佳地安葬,並停朝五日,以示哀悼。

那祭文還沒著落,解縉對自己才學十分自負,自忖這等事當仁不讓,不料探問了一句皇上心意,朱棣卻說要為朱能親筆撰寫祭文,解縉自然不能與皇帝爭,他縱然寫得花團錦簇,哪比得皇帝御筆榮耀。這廂里還有許多後續事情要操辦,朱棣心亂如麻,俱都交與解縉等人操辦了,自己郁郁不樂地轉回了後宮。

一路上,想起朱能的噩耗,朱棣好不傷悲。靖難功臣,六大國公,張玉死了徐增壽死了如今朱能也死了,道衍大師自他得了天下之下之後便潛心經義,很少再出現在眼前。丘福因為浙東水師案難辭其咎被他貶到了北京。

我永樂開朝六公,老的老,死得死,不問世事的不問世事,本來對楊旭寄望最深,誰知他又勾連白蓮教殺官滅口,其行跡比丘福的作為還要惡劣,朕真的成了一個孤家寡人么

朱棣黯然神傷,他默默地轉回了坤寧宮,剛剛走到宮廊下,便有一個小太監從另一側宮廊下興高采烈地跑來,一路叫嚷道:「生啦生啦娘娘大喜,郡主生啦母子平安,是個男孩兒」

第722章 有子爹靠邊

朱棣想著心事,沒聽清楚,蹙眉道:「何事吵嚷」

那小太監一看皇上站在面前,頓時惶恐起來,連忙跪下道:「皇上恕罪,奴婢奴婢受娘娘吩咐,往輔國公府聽信兒。輔國公夫人已經生了,奴婢趕著回來給娘娘報信兒,一時忘形皇上恕罪,皇上恕罪」說著就磕下頭去。

朱棣一聽忙問道:「哦,妙錦生了男孩女孩」

那小太監忙道:「回皇上,輔國公夫人生了個男孩,母子平安。」

「好,好好」

朱棣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這個好消息稍稍沖減了他心中的悲涼,踱步進了坤寧宮,里邊的宮女聽到那小太監呼喊,已經去稟報了坐立不安的徐皇後,徐皇後聽說妹子安全生產,母子平安,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又聽說妹子生了個男孩,更是大為喜悅。

她興沖沖地迎出來,一時未注意朱棣憂郁的神情,只是向那小太監連聲問道:「茗兒生了是男孩兒多重啊茗兒還好嗎」

徐皇後聽那小太監一一稟報,臉上頓時樂開了花,她喜悅地對朱棣道:「皇上,你聽到了么,茗兒生了呢,還是個男孩,呵呵呵」

朱棣也露出一副笑容:「瞧把你高興的,過兩天叫妙錦把孩子抱進宮來給你瞧瞧,看看你這大外甥生得俊不俊俏。」

徐皇後連連點頭:「好好好,我差點兒忍不住,到楊旭家里去看看妹子和孩子,這要不把孩子抱來讓我瞧瞧,可真的是等不了。」

「嗯」

到底是多年的夫妻,徐皇後這時已經看出朱棣神色有些異樣了,當著宮女內侍,徐皇後也未多問,陪著朱棣到里面坐下,茶水奉上,內侍退下,徐皇後才小聲道:「皇上,有什么不開心的事么」

朱棣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輕輕吁了口氣,低聲道:「剛剛收到消息,士弘他病逝於軍中了」

「什么」

一聽這話,徐皇後也不由大驚,朱能是燕王府的老人,徐皇後也與他非常熟悉,驚聞朱能病故,徐皇後的眼睛也有些發紅,兩夫妻默默地坐著,過了半晌,見朱棣依舊難過,徐皇後便輕輕嘆了口氣,柔聲安慰道:「皇上,別太傷心了,人死不能復生,皇上一身系以天下,還該愛惜自己身子才是。」

朱棣嘆道:「怎么能不難過啊。想當初,靖難起兵的時候,這都是俺身邊最親近的人,如今俺做了皇帝,張玉早就去了,增壽也早去了,都沒看到俺成功的日子。道衍大師現在一心鑽研經學,朱能還沒享幾天福,結果就

唉丘福呢,浙東水師構陷雙嶼一案,他縱然不是主謀,也必知情,被俺貶到北京去了。楊旭在六位國公里面最年輕,本來是俺最器重的,尋思著將來要他做顧命之臣的。誰知,他勾連白蓮教,事機敗露之際,竟又悍然殺官滅口,其行跡比之丘福一般惡劣,若不是公義之外尚存私恩,俺哪能不加懲治。」

朱棣深深地嘆了口氣道:「靖難這才幾年吶,物是人非,俺心中怎能不覺凄涼」

徐皇後聽了也不覺嘆氣:「皇上的苦心和難處,妾身自然明白。唉這楊旭,跟我三弟增壽,倒是一樣的性子」

朱棣聽了怦然心動,一雙眼睛便直勾勾地盯在愛妻臉上

天剛蒙蒙亮,朱棣就醒了,躺在床上,眼睛直勾勾地望著帳頂。

徐皇後也醒了,見丈夫若有所思的樣子,便道:「皇上不是已停朝五日了么,何不多歇一會兒」

朱棣微微搖頭:「停朝五日,別人歇得了,俺歇不了啊。軍機大事往來的奏章,還需要處理。士弘的喪事征討安南大軍的安置林林總總,很多事情」

朱棣說到這兒,又悠然出神起來,過了一陣兒,他忽然翻了個身,目光灼灼地看著妻子,用帶些神秘和興奮的語氣道:「皇後,昨天夜里,俺做了個夢。」

「嗯做得什么夢」

朱棣托著腮,認真地說道:「俺夢見,俺上朝了,坐在金鑾殿里,正與百官議論朝政,忽然武將班首站出一個人來說話,正是士弘,俺都忘了他已病故了,跟他說了半天話兒才想起來,俺就問他:士弘,你不是已為國捐軀了么,怎么還在這里他對俺說:朱能心里放不下皇上,便跋山涉水,遠邁萬里,回來侍奉陛下。」

徐皇後聽了不覺辛酸,幽幽地道:「皇上這是因為思念士弘的緣故」

朱棣搖搖頭,緩緩地說:「皇後,你說這人死了以後,魂魄都能到哪兒去呢士弘是俺麾下最得力的大將,生而為英,死而為靈,那一身殺氣軍威,小鬼見了他都得害怕,誰敢收了他去你說他是不是真的回來了,回來又保著俺了」

徐皇後聽了不覺有些發慌,還以為丈夫傷心過度,神志有些不正常了,她霍地坐了起來,不安地道:「皇上,你到底怎么了怕是思慮過甚傷了神志,要不要請太醫來,給皇上開些凝神清心的葯物」

「噯皇後說到哪里去了,俺沒有瘋」

朱棣拉她躺下,神秘地道:「皇後,你說怪不怪昨兒個,俺在謹身殿剛剛聽說士弘病故,正傷心呢,結果到了這坤寧宮,馬上就聽說楊旭家里添丁進口,生了個大胖小子,這事兒咋就這么巧呢結果昨天晚上士弘又托夢給俺,俺一大早醒來,琢磨來琢磨去,總覺得這事兒不會這么巧合」

古時候的人,不信鬼神者寥寥無幾,就是孔聖人,也是信鬼神的,只是他不像許多人那樣將追求寄望於神佛的庇佑罷了。比如論語中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我若不能親自參與祭祀,不如不祭祀,是不會請別人代替的。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致力於使老百姓遵守仁義禮儀,對鬼神敬而遠之,這就可以說是聰明了。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對待活人都沒能服侍好,怎么能祭祀好鬼神呢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孔子說:「我早已祈禱過了。」

至於那句有名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實為今人誤解,那句話原句在論語中還有上下文的,原文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從上下文看,這句「子不語怪力亂神」中間明顯該有斷句,上下文都是孔子與葉公討論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應該學習別人優點的話題,中間豈會神經錯亂似的突然插一句是否信神的話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此處應該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結合上下句,就是「孔子不再說話了,生怕分心用力影響凝神思考」,沉思了一會兒,便說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結論。

朱棣雖然是個偉大的君王,卻也受到時代的限制,他也是信鬼神的,這種種巧合,再加上昨夜那個夢,他不禁就胡思亂想起來。被他這一說,連徐皇後也半信半疑了,看皇上這意思,是覺得楊旭這個兒子誕生的太巧合,懷疑是朱能英靈不泯,投胎轉世

徐皇後既覺得未必不可能,又有些不敢置信,可轉念間,她忽想到,如果皇上相信楊家小兒是成國公轉世投胎,對楊家只有好處,有什么不可以的心念一動之下,便順著他的意思道:「皇上天人感應,說不定真是士弘忠心耿耿,又來扶保皇上了。」

「一定是一定是」

朱棣說著,忍不住開心地笑了起來。

夏潯很郁悶,真的很郁悶,生孩子的時候沒人理他也就算了,這孩子生下來了,楊家的中心,依舊不是他。

「這孩子我也有份的好不好沒有我,你想生生得了嗎」

夏潯在心中無聲地吶喊抗議著,可惜沒人理他。他那寶貝兒子,幾乎就沒有摞在床上的時候,五個姨娘加上他親娘,不等這人撒手,那人就已接過去了,一個個都稀罕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