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部分閱讀(1 / 2)

力跺了幾下腳下的土地,苦笑道:「就是為了它,為了這塊土地,為了這塊可以養活許多人的土地。」

「大漢朝已經幾十年都沒有動用過十萬以上的軍隊進行作戰了。這次陛下下了狠心,要求太尉大人務必擊成功,將西疆的叛亂徹底解決,保證西涼十年之內再無戰亂。」

「十五萬軍隊」蓋勛搖搖頭道,「依我大漢兵制,除了守衛城池和邊疆的郡國兵邊兵,只有三萬北軍可以征戰四方。要征集十幾萬軍隊,沒有兩年根本不可能。這次要不是因為黃巾叛亂,各地州郡自行募兵剿賊,我們很難湊齊這么多部隊。所以皇上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希望我們能夠利用官軍的優勢,平定西涼,徹底解決大漢國的這個痼疾。」

蓋勛目視李弘和他的部下,嚴肅地說道:「諸位大人若想建不世功業,彪炳千秋,正當良時,諸位大人可有此凌雲壯志」

「有」李弘和部下們被蓋勛說得心潮澎湃,放聲大吼,恨不能立即殺上戰場,為國效力。

「好」蓋勛大聲贊道,「自古以來,燕趙之士,無不是慷慨激昂,氣吞山河之輩。好。有氣勢。」

桑羊連連拍手,贊嘆了幾句,然後說道:「太尉大人為了完成陛下的旨意,達到全殲西涼叛軍的目的,特擬訂了個計劃,請司馬大人詳細解說下。」

陶謙站起來,邊看著地圖,邊緩緩說道:

「我們在西涼戰場上直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除了地形不熟,補給困難,兵力不足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敵人采取的是游斗戰術。他們化整為零,以千人和百人為隊,利用騎兵和地形優勢,頻頻襲擊我們的糧草和士兵,堅決不和我們的主力決戰。等到我們糧草不繼撤退時,他們就化零為整,尾隨追擊和沿途伏擊我們,給我們造成很大的損失。」

「但這次不樣了,這次戰場是在右扶風,是他們主動出擊來攻擊我們。」

「去年底,他們曾經攻擊到槐里城附近,因為下大雪糧草不繼,主動撤退了。在那次攻擊中,他們暴露了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之間缺乏配合,沒有個統的指揮。」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叛亂以後,因為他們不是漢人,許多事情解決不了,所以推選邊章為他們的大帥。但邊章為帥後,立了許多規矩,導致羌胡不服,根本不聽他的指揮。於是西涼叛軍出了兩個大帥,漢人聽邊章的,歸屬胡人聽北宮伯玉的。至於白馬羌他們,根本就是想在西涼渾水摸魚撈把,更不會聽什么人指揮了。」

「以六月驚雷為首的羌胡和以北宮伯玉為首的歸屬羌胡在去年底的攻擊行動中都不聽邊章的指揮,他們各人有各人的套,進攻和撤退時非常很混亂。當時我們兵力委實太少了,否則完全可以打他們下。」

「這次邊章韓遂率部攻擊右扶風的右面,北宮伯玉攻擊右扶風的左面,六月驚雷隨後策應。他們的會合點估計就在槐里城。但他們由於沒有統指揮,三支部隊之間的距離拉得非常長,脫節得相當厲害。」

「太尉大人准備以周慎,皇甫鴻部誘敵,讓他們路棄城退卻,以最快速度將邊章誘到小槐里附近。」

「在杜陽,美陽方向,以鮑鴻部遲滯阻擊北宮伯玉。」

「以董卓軍三萬人,李中郎軍五萬人,周慎軍三萬人,皇甫鴻軍萬人,太尉大人親率二萬人,共十四萬人馬在小槐里圍殲邊章八萬叛軍。」

「這時候會出現兩個情況。」

「是我們全殲了邊章的叛軍,北宮伯玉直都沒有趕到。他在得知邊章的部隊被我們消滅後,立即掉頭逃竄。這個時候我們要迅速向美陽,杜陽方向前進,務必要在杜陽和美陽之間圍住北宮伯玉,並且力求將其全殲。這兩城位於岐山前後,地形復雜,北宮伯玉的騎兵很難跑起來。因此,只要我們的速度夠快,部隊人數夠多,圍殲北宮伯玉的五萬人馬就不成問題。」

「二是北宮伯玉的部隊及時趕到了戰場,我們陷入腹背受敵。這個時候除了死戰,別無他途。死戰的結果就是叛軍要么全軍盡覆,要么成功突圍。」

「假如邊章和北宮伯玉的叛軍被我們消滅了,這個時候羌胡的騎兵估計也快到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十五萬人經過兩戰後,還能剩下多少人還能不能擋住三萬胡騎的沖擊如果擋不住,長安怎么辦」

大帳內片沉默。連續兩場惡戰,還能剩下多少士兵,大家心里都有數,只不過誰都不願意說。

陶謙看了他們眼,笑道:「如果出現奇跡,兩戰過後我們至少還能剩下兩三萬人。」接著他問李弘道:「李中郎,三萬人,能不能擋住三萬鐵騎」

李弘搖搖頭,嘆了口氣說道:「三萬步兵,是無論如何擋不住的。如果我們手上還有萬鐵騎,就能擋住。羌胡知道邊章和北宮伯玉的部隊已經被消滅,肯定不會戀戰。」

陶謙和蓋勛,桑羊三人互相看了眼,彼此交換了個會意的眼神。

陶謙繼續說道:「我們以十四萬人圍殲叛軍八萬人,在人數上並不占多大優勢,尤其是敵人知道自己的援軍就在後面,勢必會拼死抵抗。所以我們要搶在北宮伯玉的部隊趕到之前,全殲敵人或者殲敵大部,即使我們的元氣大傷,但整個戰局的發展還掌握在我們手里。」

「所以太尉大人的意思是,如果李中郎有絕對把握用萬鐵騎擋住羌胡三萬鐵騎,我們就把所有的部隊投到殲滅北宮伯玉的戰斗中,即使所有的士兵陣亡了,也在所不惜。」

陶謙望著李弘說道:「風雲鐵騎就是確保我們勝利的最後道屏障。」

李弘猛地站起來,大聲說道:「請諸位大人放心,也請轉告太尉大人,風雲鐵騎誓死阻擊,絕不讓任何個羌騎走進槐里城。」

「好。明日你們進軍小槐里。」

===

第卷立馬橫槍篇第四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

小槐里距離右扶風郡的郡治槐里城八十里,北面是成國渠,南面是渭水河。

李弘的四萬步兵部隊在平原上字排開,大營連綿數里,旌旗迎風飄揚,獵獵作響。風雲鐵騎和黑豹義從萬兩千騎全部駐扎在距離大營十里的地方待命。

三天後,太尉張溫帶著二萬大軍在距離風雲鐵騎十里處扎下大營。

李弘和鮮於輔二人去拜見張溫。

張溫五十多歲,滿面紅光,臉上連個皺紋都沒有,看上去很富態。他說話慢聲細語,待人和氣,讓人感到很親切。張溫看到李弘,同樣驚訝於他的年輕。他笑著告訴李弘,連他都有點嫉妒李弘的才能和官運,不要說其他的許多大臣了。因為嫉妒而心生不滿,怨恨幾句,無端的猜忌下,也屬正常。

「其實,大部分認識你的地方官員,朝中大臣,都對你褒賞有加,贊不絕口。前段時間,你還在路上行軍的時候,我接到右北平太守劉大人的書信,他再叫我關照你。據我所知,你和劉大人接觸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李弘想起劉政,想起離開盧龍塞的時候劉政細心地替自己理順長發,他心里酸,頓時說不出話來。

張溫看了他眼,繼續說道:「劉大人看重你,賞識你,並不是因為你曾經是他的屬下,而是因為你踏踏實實為大漢國做了許多事,的的確確是個忠臣猛將,所以他才不遠千里,給我來信舉薦你。象劉大人這樣,心意為我大漢國江山社稷著想的地方官員,現在越來越少了。」

李弘個勁地點頭。

陪坐側的涼州刺史耿鄙笑道:「正南兄也在太尉大人面前極力稱贊李中郎,尤其對你的風雲鐵騎評價非常高,所以太尉大人這次把你的騎兵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可見太尉大人對你的信任和賞識。」

耿鄙年屆四十,面色和善,衣冠楚楚,看上去是個很講究的人。前刺史楊雍因為平叛不利被朝廷免職後,他接替就任,但隨即就被叛軍趕出了刺史府郡治隴城,直待在右扶風的槐里。這次他隨同張溫出戰,雄心勃勃的想殺回涼州。

李弘聽到耿鄙這么說,趕忙站起來給張溫又施了禮,表示感激之情。

張溫揮揮說,叫他坐回去,笑著說道:「風雲鐵騎能否擋住羌胡騎兵,是這次大戰能否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安排這個重任給你們,是相信你們的實力。正南說,當日在癭陶,你們以萬五千騎血戰蟻賊十幾萬大軍,大獲全勝,可見幽州鐵騎的驍勇。」

「第二呢,是因為現在各部騎兵都在前線作戰,他們匆忙撤回來之後,體力消耗肯定很大,而且重新集結也需要時間,所以根本做不到以逸待勞,因此特意安排你們承擔這個重任。」

耿鄙接過張溫的話說道:「因為這件事,太尉大人得罪了幾位手下。平定叛軍之後,你們可要好好感謝太尉大人。」

李弘和鮮於輔對望眼,心里都在想,這個刺史大人說的是真話還是奉承太尉大人。

桑羊趕忙解釋道:「在西涼戰場上我們有三支鐵騎,都非常厲害。破虜將軍董卓董大人的鐵騎,北軍首領盪寇將軍周慎周大人的鐵騎,還有涼州府耿大人的鐵騎。這三支鐵騎以耿大人的手下軍司馬馬騰所領的騎兵最為善戰。董卓將軍和軍司馬馬騰都曾主動向太尉大人請戰,要求帶自己的部隊阻擊羌胡騎兵,但均被太尉大人拒絕了。」

耿鄙笑著對李弘說道:「李中郎的燕趙騎士定不會讓太尉大人失望的。」

李弘馬上說了幾句豪言壯語。

張溫又和他閑聊了會,隨即問道:「子民,你看我們這次的勝算有多大」

李弘沉吟了下,小聲說道:「大人,我對參加作戰的雙方將領,雙方士兵的作戰能力,還有現在雙方部隊的位置,整個戰場的態勢都無所知,我實在無從揣測。」

張溫十分吃驚地望著他。

李弘趕忙解釋道:「大人,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不能亂說,如果胡說氣,很可能會影響你對整個戰局的安排。雖然我手上有關西涼的資料很多,但那畢竟是資料,僅僅是個參考作用而已。」

張溫贊賞地點點頭道:「我問了許多人,甚至沒有打過戰的人,他們都坐在我面前侃侃而談。只有你,竟然對我說不知道許多人為了讓我知道他的本事,舉經論典,把我頭都聽暈了。好。子民率直,好。如果不是你戰功赫赫,用兵獨特,我還真把你趕出去了。」

耿鄙,桑羊和陶謙幾個陪坐的官員都斜瞥著李弘,覺得這個人打仗還不錯,怎么說話做事象個白痴樣。就這種人也能做到中郎將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難道還真有傻人有傻福這回事

「李中郎何不說說,就依照你的直觀看法說說。你覺得我們這個計劃還有什么欠缺的地方」陶謙追問了句。他對這個計劃傾注了很大的心血,渴望成功。

李弘遲疑了下,說道:「這個計劃如果大家都忠實地,不折不扣地去執行,肯定能成功。問題是」他望望陶謙急切地眼神,突然想起臨行前審配對自己說的話,頓時把後面半截話吞了回去。

「問題是什么李中郎怎么不說了。」張溫好奇地問道。

李弘急忙掩飾道:「問題是邊章和韓遂會不會上當。如果他們得到消息,知道我們的援軍已經趕到長安,會不會停步不前或者提前會合北宮伯玉的部隊,十三萬人同時趕過來。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張溫和陶謙對視了眼,兩人都笑了起來。

「為了防止援軍的行蹤被泄密,你的行軍路線都是我們特意安排的,路上可以避開許多百姓居住集中的地方。到了三輔之後,你們基本上都是在夜間行軍。所以,敵人知道你們已經趕到右扶風的可能性很小。」張溫信心十足地說道。

隨後幾個又閑聊會,李弘和鮮於輔告辭離去。陶謙直把他們送出了大營。

「子民。」陶謙突然親熱地拉住他,小聲說道:「你沒有說真話。」

李弘笑道:「大人說笑了,我哪里說假話了。」

陶謙仔細看了他眼,傲氣十足地說道:「你對太尉大人說不知道的時候,我還以為你真有問題。」陶謙指指自己的腦袋,意思是說自己懷疑他如傳言所說是個白痴,「但後來你突然改口了。你以為我看不出來嗎」

李弘尷尬地笑道:「大人定想知道嗎」

「對,你說說。這個計策雖然是太尉大人手所定,但傾注了我許多心血。你定要說說,有什么問題」

「請問大人,你認為這個計劃可行嗎」李弘反問道。

陶謙吃了驚。鮮於輔也不解地望著李弘。李弘這句話說得有點令人心驚。

「子民,你說這話是什么意思」鮮於輔小聲問道,「司馬大人面前,不要亂說。」

李弘嘆了口氣,說道:「我們都是幽州人,說說也無妨,諒陶大人也能理解。」

「太尉大人的這個計策本身的確很好,成功性很大,雖然我們圍殲敵人的部隊太少,但殲滅邊章韓遂的八萬大軍還是有把握的。問題是太尉大人急於平定西涼,總想戰而定,他忘記什么叫竭澤而漁了。」

陶謙望著李弘笑道:「子民,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然有這等見地,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與眾不同。不錯,很不錯。當初我的確對這個計劃質疑過,但他是太尉,我能說什么」

鮮於輔隨即反應過來。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子民,你的意思是指部隊力量不夠,不適宜進行這種大范圍的運動圍殲」

「是的,如果我們有三十萬部隊,這戰就好打了。」李弘說道:「十五萬對敵人十六萬,而且第戰還是圍殲西涼叛軍八萬主力,這戰太難打了。我們參加圍殲的部隊數量太少,形成不了絕對優勢。即使打下邊章,也是慘勝之局,很難再戰勝北宮伯玉的五萬步騎了。」

「此戰打完,最好的結果就是西涼叛軍被我們全殲,但我們自己肯定所剩無幾了。最後的結局就是任由羌胡為禍西涼各郡,而我們在很長段時間里,都沒有可以威懾他們的部隊。朝廷若再想組建支幾萬人的精銳大軍進入西涼攻擊叛羌,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錢財,後期的投入也很大。」

「如果現在我們不進行這場大戰,部隊分批進入西涼,把戰場移到漢陽,金城各郡,互相支援,互相掩護,分割包圍羌胡,離間招撫叛軍,耐心尋找機會,時間長,叛軍就會因為沒有糧食,沒有羌胡的支持而失敗。」

「這樣我們十幾萬部隊就存留下來了,可以繼續駐守邊疆。有了部隊,有了士兵,就可以為國家解決許多難題。」

「西涼的十幾萬叛軍也能存活。有了這十幾萬人口,西涼的總人口就會維持在六十萬人左右,西涼才有恢復發展的可能。在邊疆,在西涼,沒有人口,即使穩定下來了,也發展不起來。發展不起來,百姓就窮,而當地官僚為了斂財,就會更加腐敗,結果不言自明。所以保證西疆的人口非常重要,這是保證西疆穩定的根本。」

「如果大家都沒有飯吃,叛軍就打不盡,而羌胡就更打不盡。你看冀州的黃巾軍,打得完嗎要解決叛軍問題,首先要解決他們的肚子,而不是他們的腦袋。解決西涼問題就象解決幽州問題樣,必須要以招撫為主,打擊為輔的辦法,同時適當減免百姓賦稅,安排更多的胡族入居漢境。我覺得劉大人在幽州施行的套辦法完全可以照搬到西涼來。只要州郡官員執行得利,西涼肯定會逐漸安定下來。」

鮮於輔頗有同感地點點頭,接著問道:「你本來想對太尉大人說什么」

「我本來想說:西涼的叛軍消滅了,我們的部隊也打完了,但西涼周圍還有幾十萬羌胡和鮮卑人,他們要是入侵怎么辦誰去剿滅但看到司馬大人的眼睛,我突然想起審大人的叮囑,立刻又把話吞回去了。」

陶謙臉上的驕狂之色盪然無存。

他大聲說道:「子民,你和皇甫大人說的話模樣,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這世上竟然還有人傳言你是白痴。」

接著他嘆口氣道:「子民的想法和皇甫大人的想法幾乎是樣的,但你們都看到皇甫大人的下場了。他因為拖延不戰,被陛下降罪,罷官回家了。」

李弘奇怪地問道:「哦都說皇甫大人獲罪,是閹宦讒言所至,難道還另有隱情」

陶謙點點頭,慢慢說道:「陛下希望皇甫將軍盡快平定西涼叛軍,就象平定黃巾軍樣,用幾個月時間就可以了。但皇甫將軍不這么想,他認為這根本不可能。所以他連續上書,向陛下詳細解說西涼叛軍問題不同與中原的黃巾叛賊問題,兩者之間有很大區別,必須要用不同的解決辦法。」

「皇甫將軍認為,解決西涼問題,必須首先要考慮到西涼的人口問題,西涼的賦稅政策問題,西涼的吏治腐敗問題,西涼周邊羌胡的入侵和歸屬羌胡的定居問題,還有邊境的安全問題等等。皇甫將軍是西涼安定郡人,還做過北地郡的太守,所以陛下認為皇甫將軍同情叛軍,故意拖延時間。陛下非常生氣。於是他利用中常侍張讓,趙忠的誣陷,順勢就收了皇甫將軍左車騎將軍的印綬,削戶六千,免職回家。」

「皇甫將軍就是前車之鑒,太尉大人如何再敢違抗聖意所以他只有竭盡全力先殲滅了叛軍再說。只有剿滅了叛軍,殺了邊章和北宮伯玉,太尉大人才能保得住自己的仕途和將來的榮華富貴。否則,前途未卜啊。」

「但是,西涼怎么辦羌胡怎么辦任由西涼的幾十萬百姓自生自滅嗎」李弘大聲問道。

陶謙冷冷笑,嘲諷道:「那是朝廷的事,是陛下的事,和太尉大人已經沒有關系了。至於西涼」陶謙慨然嘆,甩袖而去。

李弘和鮮於輔望著他的背影,愣然無語。怎么也不招呼聲,就拂袖而去了。生氣了

===================

邊章站在武功城外,抬頭望著城門樓上的黑色大纛,眼中片茫然。大纛上的巨大漢字隨著旗面的飄揚若隱若現,好象在嘲笑所有仰視它的人,我就是天地,即使被你們踩在腳下,我也是你們心目中頂禮膜拜的神明。

邊章四十多歲,身材高大瘦弱,面色黑黃,顴骨高挺,眼窩深陷,雙鬢蒼白,唯獨雙眼睛,炯炯有神。他是金城郡人,做過郡府的金曹掾史。他為人剛直,守正不阿,因為不滿太守和同僚的貪污腐敗,數次上書刺史府,告發本郡官員貪贓枉法之事,結果被同流合污的刺史府官員出賣,隨即被同僚誣陷下獄,受盡折磨,九死生。後來遇到大赦,幸運地撿回條性命。

邊章回家後,因為其聲名在外,被西涼的馬匪大盜引為好漢,各路幫派紛紛與他結交。時間長了,邊章的朋友遍布金城,隴西,漢陽,武威帶,盜匪們有什么恩怨情仇,百姓們有什么冤屈,都願意找他幫忙。十幾年之後,他竟然成了西涼赫赫有名的盜匪之首,雖然他沒有參加過樁案子,殺過個人,但他卻是名副其實的大首領,就連朝廷都知道西涼有個老邊,是西疆最有名的匪。

邊章從不承認自己是盜匪。他是清清白白的個人,從來不做壞事。他讓人殺的都是貪官,他讓人搶的都是百姓的血汗錢,他做的都是正義的事情,他替天行道,他做錯了什么

他最好的兄弟韓遂就說過,老邊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是西涼窮人心中的天,他的心就象大雪山樣美麗。

但他的確不想造反。

北宮伯玉是他的兄弟,李文侯也是他的兄弟。這兩個人和張橫,馬玩幾個馬匪頭子為了逼迫邊章造反,竟然綁架了邊章和韓遂的全家,就連韓遂家八十多歲的老奶奶都給擄去了。句話,反不反反了,大家是兄弟,不反,大家是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