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部分閱讀(2 / 2)

張飛的長矛圍著關羽上下翻飛,從四周砍來的各種武器被他挑開。就在這短短瞬間,張飛連中三刀七槍。雖然全身重鎧,但渾身上下已經鮮血四溢了。劉備殺到,他護住了張飛,緊隨劉備的漢軍士卒殺到,他們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劉備。

大纛下,幾十人圍在起聲嘶力竭地叫著喊著,雙方將士舍生忘死,肆意砍著,只見鮮血四射,斷肢橫飛,慘不忍睹。

關羽奮力猛砍,口氣連剁七刀,刀斷,關羽疾退步,用盡全身的力氣對准旗桿就撞了上去,「倒」

「咔喳」聲響,尺半粗的高大旗桿轟然而斷,大纛斜斜地倒了下去,接著翻下了城樓掉到了城下。

「殺啊」歡呼聲霎時間驚天動地,漢軍士卒無不士氣大振,齊聲高呼,攻殺異常凶猛。

大纛倒,叛軍士卒驚駭不已,士氣陡降,他們經過了短時間的瘋狂反撲之後,整個城牆上的防御突然崩潰了,叛軍士兵象潮水般開始退卻。

「擂鼓,擂鼓」

劉虞興奮地舉劍狂呼,「孩子們殺」

公孫瓚看到城樓上的大纛轟然而倒,立即沿著騎兵營打馬狂奔,「兄弟們,准備沖鋒」

田楷和吳熾此時已經親自攻上了城樓,他們指揮攻城士兵沿著長長的石階快速攻擊,他們要沖到城下打開城門。

叛軍剛剛逃到城下,趙成就帶著援軍來了。他馬當先,帶著士卒,瘋狂反撲。雙方在城樓下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

城上的漢軍士卒放下了吊橋。鄒靖帶著士卒迅速越過吊橋,聚集在城門下,等待城門打開後進城攻擊。

趙成騎在馬上,不停地揮舞著長戟,督促手下將士浴血奮戰,堅決不退。

劉備帶著自己的二十多名部下攻擊在最前沿。他遠遠看到趙成,高聲叫道:「殺死叛軍主將,殺死他」

關羽奮力將名擋在身前的敵兵拋了出去,正好抬頭看見了趙成。他熱血上涌,舉刀狂呼:「兄弟們,跟我上」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迅速靠攏,以關羽為箭頭,披荊斬棘般,奮力向趙成殺去。叛兵層又層,就象永遠殺不完樣。趙成看到漢軍飛速殺來,撥馬緩緩後退。

「翼德,拋槍射他,射他」關羽眼看趙成越退越遠,不禁心急如焚,連聲怒吼。

劉備邊長劍飛舞,邊回首高呼:「刀斧手,護住張飛,護住他」

張飛後退步,瞄准趙成就把手中的長矛擲了出去。過去他在家中經常練習投射,向來是擲無虛發。長矛在空中劇烈地旋轉著,厲嘯著,劃出了道漂亮的弧線。趙成突然發現空中射來了支長矛,他想都沒想,在士卒們的驚呼聲里,翻身就滾下了戰馬。長矛「呼」聲筆直地釘進了馬背,戰馬痛嘶聲,猛然發飆,又蹦又踹,四下沖撞,現場亂成片。趙成措手不及,被戰馬踩了兩下,狼狽不堪,士卒們手忙腳亂地把他拖到了安全的地方。

但就是這么片刻,僵持的戰局卻成了邊倒的狀況。

漢軍將士以為叛軍首領被殺,頓時歡聲雷動,士氣如虹,個個酣呼向前,勇不可擋。叛軍士卒以為自己的上官被殺了,士氣泄,頓時無心戀戰,連連倒退。兵敗如山倒。

候在城下的漢軍士卒早就急不可耐了,他們看到城門剛剛被拉開條縫,立時擁而入,殺聲霎時響徹了城樓上下。

公孫瓚率領騎兵路砍殺,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北城門,奪下了過河浮橋。趙成帶著幾百人倉惶而逃。

城內的叛軍死傷慘重,他們在失去指揮後更加亂成團,勉強抵擋陣後紛紛繳械投降了。

劉虞帶著大隊人馬進了涿城。

「告訴鎮北將軍,涿城已下,我們馬上趕到薊城。」

看到李弘的大軍停在薊城三十里外不動了,張純非常著急,屢次派遣烏丸鐵騎前去挑釁,但李弘就是不動。

這天李弘接到劉虞的消息,知道涿城已經拿下,不禁松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糧草供應不上。如今涿城已下,叛軍腹背受敵,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叛軍是不是還要誓死決戰呢但現在李弘已經有了必勝的信心。

「傳令,大軍推進十里。」

張純把涿城失陷的消息隱瞞了。他面嚴禁將士出入大營,面命令趙成帶著殘兵直接撤到雍奴去。

這時斥候來報,李弘的大軍已經向薊城趕來。

張純大喜,立即組織人馬出營列陣。只待李弘大軍到,立即發起進攻。然而,到了下午,斥候送來的消息卻令張純勃然大怒。李弘走了十里後,扎營了。

晚上,烏丸人率先知道了涿城已經失陷,接著大軍的各部高級軍官也通過各自的渠道知道了這個消息,大家紛紛跑到大帳質問張純。

張純冷笑道:「現在還能撤嗎」他指著帳外李弘屯軍的方向,大聲說道,「豹子距離我們二十里,此時撤退,後果是什么要是能撤的話我還待在這里干什么豹子來得這么快,要是能撤我們幾天前就撤了。為什么要打這戰,我已經說了無數遍了,我不想再說了。我們要想在幽州站穩腳跟,大家就齊心協力打好這仗,不要再三心二意。」

「十萬大軍後撤,我諒他豹子不敢追。」烏延色厲內荏地說道。

烏延當年在百靈牧場被李弘擊敗過,還差點被李弘殺了,所以他既想報仇,又有點害怕,此時聽說涿城失陷,他不想打了,他急著要走。

張純看看他,話里有話地問道:「大王難道忘記了豹子的凶殘豹子要是完好無損地占據了薊城,下個目標不是我遼西的肥如城,而是你的右北平烏丸部落。」

烏延臉色變。

「現在盧龍塞還在漢軍手上。」張純看了眾人眼,問道,「你們知道我為什么直不打盧龍塞嗎」

眾人當然明白張純的心思,他怕惹惱了豹子,遭到他瘋狂地報復。盧龍塞里有豹子部下的家眷,不打盧龍塞其實就是給他自己留下條後路。當年豹子為了群素不相識的鮮卑婦孺,竟然連拓跋鋒的兒子都殺了,後來又為了個鮮卑女子,把鮮卑大王和連的迎親隊伍殺了個落花流水。這種人,還是不要惹惱了為好。假如把他激怒了,他就是傷痕累累也要殺進遼西遼東的,到那時就麻煩了。

「把這只豹子打傷,我們就沒事。」張純說道,「豹子擔心並州的事,我們又沒有激怒他,薊城之戰結束後,又有鮮卑人在北面牽制他,所以,他不會再到遼西遼東找我們的麻煩了。」

接著他冷森森地望著烏延說道:「你最好不要想著跑,你自己想想你都干了什么你打無終城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把那個女人搶走」

丘力居也不滿地哼了聲,說道:「如果你把那個女人搶跑了,最好馬上送回盧龍塞,不要招惹滅族之禍。」

烏延憤怒地站起來說道:「我早就說過,我沒有搶到那個女人,她被盧龍塞的人帶走了。」

「那你為什么說她像天上的月亮樣漂亮」張純追問道,「你怎么知道的」

「是我族內的小帥告訴我的。」烏延解釋道,「我聽說豹子在無終城有個女人後,幾次派人去搶,結果次都沒有成功。這女人住在無終城的田家,田家高手很多,根本接近不了。」

張純用懷疑的眼光看了他幾眼,冷笑道:「打仗的時候,大王還是多出力吧,免得將來自找麻煩。」

第二天,李弘率領大軍磨磨蹭蹭地走了十里後,又不走了。

張純率軍嚴陣以待,從上午等到下午,白等了幾個時辰。叛軍士卒疲憊不堪,怨聲載道,把張純和各部將領都罵翻了。

劉虞的大軍攻打涿城的時候損失慘重,加上要留下部分人馬看護俘虜,保護糧草輜重,所以兵力嚴重不足。他擔心遭到烏丸鐵騎的偷襲,路上小心謹慎,天只走了五十里。

趙雲接到李弘的軍令後,立即命令劉冥帶著三千匈奴鐵騎駐守潞城,自己和燕無畏帶著七千鐵騎殺向了雍奴。

早有准備的雍奴守將鮮於辰立即關閉四門,率領萬多士卒據城堅守。五千烏丸鐵騎在白琅王丘力居從子蹋頓的率領下,沿河列陣,准備迎戰。蹋頓二十歲左右,個子不高,身形矯健,雙精明的小眼晴。他是庶出,在丘力居的十幾個庶出兒子當中,武勇謀略最為出眾,所以丘力居很放心讓他帶兵。

蹋頓看到漢軍氣勢洶洶地飛奔而來,立即揮軍進擊。就在雙方相距兩百步的時候,漢軍突然調轉馬頭,趙雲段炫領軍向左,心狐縱流領軍向右,大軍分為二,沿著雍奴城東南方向狂奔而去。

蹋頓毫不猶豫,督軍猛追。

烏丸人剛剛離開沽河岸邊,燕無畏就帶著兩千騎兵從雍奴城西北方向出現了。他們迅速沖上浮橋,灑下火油,點燃大火,然後沿著原路跑了。

蹋頓看到沽河上空濃煙滾滾,立即醒悟到自己中了漢人的計,慌忙回頭。等他帶著大軍氣喘吁吁地趕到河邊時,浮橋早就燒沒了。蹋頓氣得破口大罵。

鮮於辰匆忙帶人出城再架浮橋。這條浮橋對於叛軍來說就是救命的浮橋,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大軍撤退需要它,從薊城運來的大量物資也需要它。蹋頓既然知道了漢軍鐵騎來雍奴的目的,他就再也不離開沽河兩岸了,他就在浮橋兩端守著,哪里都不去。

趙雲帶著鐵騎四下出沒,雖然擋住了叛軍物資的運輸,但再也沒有辦法調開蹋頓的鐵騎去破壞浮橋了。就在這時,他接到了劉冥把潞城丟了的消息,趙雲頓時傻了眼。

第卷立馬橫槍篇第八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

張純聽說漢軍鐵騎已經兵臨雍奴城下,燒毀了沽水河浮橋,立即就坐不住了。

李弘鮮於輔,還有其他些幽州將領熟悉幽州地形,他們大膽地派出騎兵奔襲自己的後方,出其不意地占據了潞城,這已經是兵行險著了。這些奔襲的騎兵既沒有後援支持也沒有糧草武器的補充,他們占據潞城之後能守住就很不錯了,但他們現在竟然還敢攻擊雍奴,意圖把自己的兩條後撤之路都堵死。他們到底有多少人豹子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想逼著自己後撤還是想動搖自己的軍心豹子難道想把自己留在薊城徹底殲滅但他有這么大的實力嗎

斥候已經仔細偵查過了劉虞的情況。劉虞攻打涿城後損失慘重,北上薊城的人馬除了公孫瓚的三千騎兵,只有萬步卒。這萬多人明天就要和豹子會合,會合後雙方的實力對比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自己的十萬大軍依舊在人數上占據很大的優勢。但有點讓他很擔心,兩支漢軍會合後,漢軍的士氣會更加高漲,而自己的大軍士氣卻要受到打擊,尤其那些對決戰缺乏信心的部下,可能會更加惶恐不安,逃跑之念更甚。假如再讓他們知道了雍奴方向出現了漢軍鐵騎,沽水河上的浮橋也給燒了,估計十有八九有人要溜之大吉了。

張純思前想後,決定第二天主動出擊,搶在劉虞到達薊城和豹子會合之前展開攻擊。無論勝負,自己都可以重擊豹子,贏得撤退的時間。

就在張純決定主動進攻的時候,李弘也做了同樣的決定,他正在大帳內部署明天的攻擊方案。

目前,劉虞已經拿下涿城北上,距離薊城只有五十里,雙方明天就可以會合,而趙雲的鐵騎估計也已經趕到雍奴正在四處攻殺。現在叛軍腹背受敵,後撤之路危在旦夕,其軍心必定已亂。

「前天我們推進十里,叛軍列陣以待虛驚場。昨天我們又推進十里,叛軍等了天,身心俱疲。今天我們數次做出攻擊態勢,叛軍忙於招架,已經疲憊不堪。」李弘看看帳內眾將,笑道,「我們休息了三天,算是以逸待勞了。」

「如果我們等到明天和劉大人會合後,再對叛軍發起進攻,戰果定更好。」宋文略顯遺憾地說道。

「我擔心他們軍心大亂後撤回薊城死守,那樣我們就麻煩了。」李弘解釋道,「叛軍的軍隊人數要多出我們倍以上,就我們現有的兵力,旦陷入攻城大戰,必定曠日持久。雖然這樣做最後我們也能擊敗叛軍,但來我們沒有時間,我們要回援並州。二來朝廷也沒有足夠的軍資和軍隊支持。第三個要擔心的就是鮮卑人,假如他們趁著我們和叛軍糾纏不休兩敗俱傷之際出兵入侵,幽州幾個邊郡必然要失。尤其是距離薊城千里之遙的遼東遼西。此時失去了,我們要想奪回來,不知道要到哪年。」

「明天進攻。」李弘看了眾將眼,揮手說道,「不論付出多大代價,務必擊敗叛軍。」

薊城上的天空湛藍湛藍的,萬里無雲。

叛軍在張純的指揮下,以六萬步卒為中軍,以四萬鐵騎為左右兩翼,大軍以品字形展開,沿著廣闊的平原推進五里之後停了下來。

對面三百步之外,漢軍已經列陣相候。雙方十五萬大軍相對而立,將士們各舉武器,神情肅穆。無數面五彩斑斕的戰旗迎風招展。大戰來臨前的緊張氣氛籠罩在方圓五里的平原上。

因為叛軍在人數上占有絕對的優勢,所以張純打算在兩翼鐵騎的掩護下,以六萬步軍包圍漢軍的中軍步卒,然後予以圍殲。為了實現這目的,他把步軍五營分成了左中右三陣。陳散的左營和鮮於平的後營為陣,前後縱列,攻擊漢軍右翼。張勻的前營和田強的右營為陣,前後縱列,攻擊漢軍左翼。劉始領中營居中,攻擊前進。

張純看了眾將眼,微微笑道:「中軍的左邊有汗魯王和峭王的鐵騎,右邊是白琅王的騎兵,所以大家無須顧忌漢軍兩翼鐵騎的突襲,盡管放開手腳,全力進攻。」接著他提高聲音,大聲說道,「今日血戰,當擊殺豹子,大敗漢軍,以振我大燕國威。」

眾將轟然高呼,縱馬而去。

鮮於輔站在臨時搭建的木台上,遠眺叛軍陣勢。

李弘不願意站在大軍後方指揮作戰,他用十分充足的理由說服了鮮於輔,然後帶著黑豹義從和劉豹的匈奴鐵騎列陣於大軍的右翼。他要親自上陣,和士卒們起浴血奮戰。眾將士都熟知李弘的這種作風,如果他不親自執槍上陣,大家反而有點不習慣。沒有李弘在戰場上縱馬飛馳,眾將的心里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鮮於輔收回目關,抬頭看了看天色。站在他身後的宋文和余鵬緊張地對視了眼,心里感到有點窒息。大戰就要開始了。

漢軍的五營步卒位居中軍,左翼是聶嘯和姜舞的鐵騎,右翼是李弘和劉豹的鐵騎。五營步卒以顏良的中營居前,其後依次是高覽的前營,文丑的後營。兩側是鮮於銀的左營和華雄的右營。前中後三營縱向排列,密集列陣。

李弘鮮於輔和眾將為擊敗叛軍商議了很長時間,最後考慮到叛軍人數占優,遂選定了直接突破叛軍中軍,擊而中的攻擊方案。雖然突破敵人的中軍很困難,但在如今叛軍軍心大亂的情況下,擊毀敵人的中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殲敵效果。前中後三營萬人在顏良的指揮下,負責擊破敵人中軍。

鮮於輔轉身望向後木台後的戰鼓隊。百面戰鼓密密麻麻地排在起,身強力壯的戰鼓兵手舉雙槌,翹首以待。

鮮於輔揮了下手。

霎時間,戰鼓擂響,驚天動地。

高順和李雲並肩站在大軍的最前列。

李雲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身高體闊,圓圓的臉,厚厚的嘴唇,滿臉的針須,神色剛毅。他回頭看看遮天蔽日的旌旗,然後盯著高聳的鎮北將軍大纛看了很長時間。

「子平,這仗打贏了,你還回去嗎」李雲突然問道。

高順點點頭。李雲瞥了他眼,小聲說道:「子平,我不回去了。」

高順扭頭看著他,眼神很復雜。

鎮北將軍為人寬厚,對待部下親如兄弟,在這樣的大人手下當兵,當然很舒心。就是戰死了,也心甘情願。那天李弘看到李雲之後,對他為了士卒而寧願得罪上官的事大加贊賞。李弘甚至說,如果在我的軍中出了這樣的事,我不但要殺了那個克扣軍餉的軍官,還要封賞你。李雲當時就流淚了。他不是感激李弘對他的遷升,而是因為得到李弘的理解而流淚。

這次出戰,李弘本來打算把高順的部人馬放在最前面。高順和部下的驍勇善戰給了李弘很深的印象。他對鮮於輔說,這是他看到的最厲害的攻擊部曲了。鮮於輔說,上次遭遇戰他們就已經受了損失,這次再讓他們打頭陣,河內兵會不會有意見畢竟他們不是鎮北將軍府的直屬部曲。李弘也覺得自己的想法不近情理,隨即打消了這個主意。

高順和李雲聽說之後,馬上主動找到李弘,要求充當先鋒,李弘沒答應,後來還是高覽出面替他們說了話,李弘這才勉強答應了。高順打頭陣,緊隨其後的就是顏良的手下雷重陳好和廖磊。為了箭頭的犀利,李弘把最精銳的部曲全部調到了最前面。

李弘對河內兵的照顧令高順和李雲很感激,為這種人打仗,死了也值。

「隨你吧。」高順嘆了口氣,拍了拍李雲的肩膀,「如果不死,你就留下來吧。」

「你呢」

「丁大人對我恩重如山」高順遲疑了下,低聲說道。

「子平,丁大人需要你給他賣命,所以才把你放出來的,這也算恩重如山」李雲打斷高順的話,氣憤地罵道,「他縱容部下克扣軍餉,這種人」

高順舉手制止了李雲繼續說下去,「此仗我要是不死,我回去,你留下,不要再說了。」

就在這時,攻擊的戰鼓聲驀然響起,全軍歡呼,吼聲如雷。

「兄弟們,殺敵了」高順舉起長矛,振臂狂呼。

戰場上鼓聲四起,地動山搖,迎風飄揚的戰旗隨著急速行進的大軍迅速移動,讓人眼花繚亂。

雙方步軍幾乎同時起步,各自保持隊列,大步前進。

雙方相距百五十步,漢軍停止行進,穩住陣形。漢軍的強弓手在各自上官的吼聲里開始了急速射擊,長箭挾帶著駭人心魄的厲嘯飛上了天空,漫天的長箭匯集成了片巨大的黑雲,遮天蔽日,呼嘯而下。叛軍步卒缺少盾牌,缺少衣甲,強弓幾乎沒有,還擊根本談不上,但他們自有他們的躲避辦法。士卒們有盾牌的舉起盾牌,沒有盾牌的舉起了厚厚的塊木板,然後就是飛速狂奔,竭盡所能的飛速狂奔。只要逼近漢軍八十步,他們的弓箭手就可以還擊了。

漢軍的箭陣密集而猛烈,無休無止,在短短的幾瞬時間內,數萬支長箭沖上了天空,然後猶如狂風驟雨般無情地釘射到狂奔的叛軍士卒身上。叛軍的士卒們面對血腥的箭陣,無畏無懼地叫著吼著跑著,厲嘯而下的長箭就像個個張開血盆大嘴的巨獸肆意地吞噬著條又條鮮活的生命。有的人被長箭洞穿身體倒飛了起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