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9 部分閱讀(2 / 2)

「還有什么要注意的」柯比熊尷尬地笑笑,不好意思地問道。

燕無畏指了指面前的食案,「食案上菜盤的多少是有講究的。天子的食案上是二十六盤菜。宗室外戚身份的列侯和丞相的食案上是十六盤菜,普通列侯三公大將軍九卿大臣的食案上是十二盤菜。秩俸兩千石兩千石大臣的食案上是八盤菜,而秩俸千石以下的大臣只能享受六盤菜的禮。」

柯比熊迅速掃了眼食案上的菜盤。

炸烹天鵝,紅燜野雞,鹵汗油雞,紅燒甲魚,掛爐羊羔,馬朘專以馬鞭肉制成的特殊菜餚,蹇膊庸脯蹇膊,驢肉干和狗肉脯,胹羔胹,煮得熟爛的羊羔肉,鐵扒肥雁配著鮮膩的酸漿,牛腿筋閃著黃油軟滑芳香,狗豚韭卵枸杞子燉小豬肉,羊腌雞寒腌羊肉和涼醬雞合拼的菜點。

左手方的小幾上擺著豆餳即飴糖豆醬類的甜食品,又粘又酥的蜜餡餅,還有大米小米二麥黃粱等主食。右手方的小幾上擺著玉色的果子漿,鷇膹雁羹鷇膹,帶湯的燉嫩雀,大雁肉羹和糯米酒。這米酒透著澄黃,味醇清涼,讓人垂涎欲滴。

「怎么會這么多」柯比熊疑惑地問道。

「主食甜點湯羹酒漿都不算。」燕無畏笑道,「你是東部鮮卑王,位同諸卿,所以食案上是十二個菜盤。」

「這吃得完嗎」柯比熊不由地低聲驚呼。他雖然在大漠上貴為部落王,但生活也沒有奢侈到這種地步。

燕無畏嚇了跳,四下看看,生怕別人聽到了,「你千萬不要全吃了,後面還有很多菜餚酒羹。」

「還有」柯比熊不由得地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

「菜要上九道,每道菜都是十二盤,另外甜點湯羹美酒也要不停地撤換。你淺嘗即止,即使好吃也要忍著,免得早早填飽了,只能看,不能吃,讓人笑話。」

柯比熊嘆服。大漢就是大漢,泱泱大國,連吃飯都這么豪華奢侈,讓人嘆為觀止。

「進食的時候也有規矩。」燕無畏繼續說道,「要用手而不是筷子取食黍米飯,不要用手搓飯,不要落得滿桌是飯,不要流得滿桌是湯,不要吃得嘖嘖有聲,不要啃骨頭,不要將咬過的魚肉放回魚盤,不要只吃種菜餚,不要翻來覆去地挑菜,不要大口喝湯,不要攪和菜湯,不要喝咸肉醬,不要當眾剔牙,不要大聲說話,不要縱酒無度勺柄要向南方,濕肉要用牙咬,干肉要用手劈,吃烤肉不要次嚼得太多」

柯比熊幾乎暈倒。大漢乃禮儀之邦,但這規矩也未免太多了。

燕無畏很嚴肅,壓低嗓門滔滔不絕,而柯比熊已經聽不進去了,他哭喪著臉說道:「我能不能出去透口氣」

「不能」燕無畏斷然說道,「飲宴之時,不得擅自離席,更不能中途無故離去。」

兩人正說著,謁者主賓贊受事站了起來,大聲叫道:「殿下祭」

「跪下,跪下殿下要說話了」燕無畏拉了柯比熊把,兩人面朝北方,雙雙跪下。

長公主說了幾句祝福的話,然後躬請眾臣歸席。

謁者再呼:「臣祭」

大臣們回禮。丞相李瑋代表百官,感謝天子和殿下的隆情厚誼,躬請殿下入席。雙方謙讓了番。長公主先行就坐,舉筷淺嘗,然後請臣僚們用菜。

燕無畏拿起筷子,看到柯比熊還在左顧右盼,急忙咳嗽了聲。柯比熊這才反應過來,隨即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雖然飢腸轆轆,但他還是強自忍著,戰戰兢兢地在每個菜上點了下。柯比熊暗暗嘆氣,這飯真難吃啊,比受刑還難受。他還沒吃上幾口,燕無畏又咳嗽了。柯比熊以為自己什么地方失禮了,嚇得忙不迭地放下筷子。

「老弟,筵席有兩個多時辰,你這么吃會把肚子吃撐了。」燕無畏笑著說道,「淺嘗即止,淺嘗即止」

柯比熊左右看看,果然大家都放下了筷子,正興致勃勃地望著殿堂中央的群艷麗舞伎。

絲竹聲起,舞伎們手持雙耳鞞鼓,合著樂曲,弄鼓擊拍,輕歌曼舞。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人唱,眾人和,歌聲優美動聽,舞姿雍容典雅。

燕無畏看到柯比熊如醉如痴,不禁得意洋洋地介紹道:「這是大漢的相合歌,這樂曲就是相和大曲里最有名的江南,好聽嗎」

柯比熊連連點頭。

「這還不夠好聽,缺乏陽剛威猛之氣。」燕無畏笑道,「等下你再聽聽鼓吹樂,那才是大漢真正的樂舞。」

「還有比這更好的」柯比熊驚訝地問道,「比上午祭祀大典的大風歌還好聽嗎」

「當然」燕無畏舉起了酒爵,「來,喝酒,有機會,我親自給你唱曲。」

「你也能唱」柯比熊失聲輕笑。

「大漢男兒,有幾人不會吟唱大風歌,有幾人不會高歌戰城南」燕無畏捋須而笑,豪氣勃發。

丞相李瑋執弟子禮,敬酒於不其侯伏完。

伏完略略謙讓,坦然受之。

伏家是大漢四百年來歷史悠久,聲勢顯赫的以經學聞名於世的大門閥。伏氏族尚詩書,有「伏氏學」之美譽,門曾出了十二位經學博士,可謂人材濟濟。

據傳伏家是伏羲後裔,先祖伏勝是大秦朝博士,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濟南伏生。孝武皇帝時,伏孺客授東武。其後有伏理為當世名儒,以詩授孝成皇帝,為高密太傅。伏理的兒子伏湛承繼父蔭,補為博士弟子員,王莽時為綉衣執法,劉玄入關拜其為平原太守,光武帝即位,聞伏湛之名,征拜為尚書令,修訂舊制,後拜三公行大司徒事。伏湛之後,又有其弟伏黯弟弟的兒子伏恭和其四世孫伏晨五世孫伏無忌等人名揚天下,其中伏恭曾官至司空。伏完就是伏無忌的孫子。伏晨娶高平公主,孫女是孝順皇帝的貴人。伏完娶了陽安長公主,伏完的女兒是孝獻皇帝的皇後,所以伏家又是世代的皇親國戚。

放眼當今天下,傳承四百年而不衰的高門大族所剩無幾,而伏家就是其中最顯赫的代表。伏家是徐州琅琊國東武人,而以琅琊國為中心的青兗徐帶又是經學世家的聚集地,這個地方在過去現在和將來出現了很多顯赫門閥,琅琊因此名揚史冊。

自從鄭玄大師到河北後,青兗士人實力驟增,在朝中有以蔡邕張邈孔融為首的大儒,在州郡有以臧霸禰衡為首的名士,在朝野內外更有鄭玄伏完這樣的當世鴻儒,青兗士人因此輕輕松松地控制了朝政。四年前的長安兵諫,就是以北疆系為首的朝堂勢力聯手合作,重創了青兗士人,把青兗系的勢力趕出了朝堂。

但青兗士人的力量依舊很龐大,尤其這次驃騎大將軍趙雲主掌國事後,青兗士人紛紛再入朝堂,大有卷土重來之勢。鄭玄大師去世後,青兗士人的最大支撐就是不其侯伏完。

「伏氏學」承繼四百多年,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直保持著正統的儒學精髓。

伏氏學起於伏勝。伏勝長壽,死於孝文皇帝三年公元前161年,享年99歲,弟子數千之眾。孝文皇帝當年為求尚書,曾遣太常事史掌故晁錯前往求教,得29篇尚書,傳世至今。伏勝撰有尚書大傳,是經文學派的開山祖師。後世人極為推崇尊拜。

伏氏經學遠遠早於董仲舒的新儒學,在孝武皇帝獨尊儒術後,伏氏經學雖然為了仕途不得不研習讖緯,但並不屈從於董仲舒的新儒術,依舊牢牢固守著自己的正統儒學地位。因此當揚雄鼓吹儒學改良,復興正統儒學時,伏家極力支持,搖旗吶喊。當劉向劉歆父子推出古文經學的時候,伏家也毫不猶豫地予以支持。當伏湛出任光武皇帝尚書令受命重修舊制的時候,伏家也不失時機地提議設立古文經學博士,試圖改良儒學。

伏氏學直想復興正統儒學,這是伏家歷代儒士的最大心願。所以當伏完聽說張燕襄楷許劭等人正在晉陽清談援道入儒之事時,立即察覺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復興正統儒學的機會,所以他當即讓自己的兒子伏典日夜兼程趕到晉陽,參加了懸瓮山這場即將震動天下的論辯。

讓他驚喜的是,伏典離開長安不久,長公主的書信就到了。他因此可以名正言順地離開長安,可以在不對長安產生影響的情況下參加「援道入儒」的商討。

這兩天他和襄楷許劭王剪王真等道儒兩家大師在懸瓮山仔細談了次,基本上認同兩家大師提出的「取道家之長補經學之短,復興正統儒學,重建道家學說」的主張。但這里有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正統儒學復興後,就是新儒學,就要和當今的新經學和今古文經學三家學派,以及大有東山再起之勢的道家學派產生激烈沖突,如果沒有天子殿下和北疆系勢力的支持,這個儒學改良肯定失敗。

伏完把李瑋拉到自己身邊坐下,閑聊幾句後,突然問道:「仲淵,這個時候你到晉陽來,到底想得到什么」

李瑋愣了下,驀然間靈光閃,困擾自己的難題迎刃而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當年次次的血腥殺戮似乎就是為了今天,為了誕生個新儒學,為了開創個嶄新的中興大局。

李瑋臉上的笑意漸漸化開,「我們的目的是樣的。」

伏完也愣住了,他手撫白須,兩眼望著李瑋,沉吟良久,「你有這樣的決心」

李瑋抬手指天,淡然笑,「天地為鑒。」

以下不計字數。

相和歌的名稱最早見於漢代,它是在街陌謠謳的民歌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等傳統而形成的種音樂形式,其特點是「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即歌唱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弦樂器相應和,並因此而得名。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於宮廷的朝會祀神乃至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

相和歌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與舞蹈相結合,成為種有器樂,歌唱與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稱為大曲或稱相和大曲,它最能反映當時藝術的水平。

漢代雜舞。

漢代樂舞有雅樂舞蹈和雜舞之分。雅樂舞蹈主要用於郊廟朝饗等庄重場合,比如巴渝舞和靈星帶舞。雜舞般是在宴會場合使用,它往往起源於民間舞蹈,經過宮廷音樂家的加工創作,成為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的舞蹈形式。其風格比較典雅,也有娛樂性的面。漢代雜舞主要包括鞞舞鐸舞巾舞拂舞劍舞。

鞞舞得名於舞人所持的舞具鞞鼓。鞞是種帶柄的扁形小鼓。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樂府中著名的相合大曲陌上桑上演了,婉轉優雅的歌聲如同九天仙音飄盪在殿宇之上。

踏著美麗的歌聲,委婉飄逸嫻靜婀娜的長袖舞翩翩而起。

隊隊風姿綽約的舞者飄若浮雲,翩若驚鴻,其揚舉的長袖,飄曳的長裙,輕柔的身姿,行曲的腰肢,婀娜的體態讓人失魂落魄,色彩斑斕的長袖在空中交橫飛舞,或如波回,或如雲動,或如虹飛,或如煙起,千姿百態,讓人眼花繚亂,妙不可言。

李瑋回到自己席上的時候,發現張燕不知什么時候坐到了李弘身邊,兩人正全神貫注地看著樂舞,偶爾還低聲交談兩句。

李瑋此刻很興奮,和伏完交談過後,他在短短時間內擬建了個創建新儒學的構想,他急於想找個人談談,想進步完善自己的構思。李瑋端起酒爵走到了李弘的席上,李弘搖搖手,指了指張燕,「我不能喝了,你和飛燕兄喝吧。」張燕舉起酒爵拱手為禮,「仲淵,你先讓大將軍欣賞陌上桑,他有二十多年沒看過了。」

「二十多年」李瑋還了禮,淺飲口,然後笑著坐到了李弘身邊,「這么說,上次你看到陌上桑的時候,還是我陪你回洛陽覲見先帝的那次」

李弘點點頭,感嘆道:「轉眼的功夫,二十多年了。當年我是第次參加朝會大典,看到這個樂舞的時候,非常震撼。」

「先帝喜歡樂舞,喜歡講排場,動輒就是上百舞伎群舞,場面比這大多了,當然氣派。」李瑋笑道,「現在大漢沒這個條件,將來天下穩定了,社稷富強了,我們可以奏請陛下奢侈點,也來個百人群舞。」

「恭儉朴素不尚奢華,是大漢的國策。」李弘看了他眼,「你是大漢丞相,要以身作則,不要慫恿陛下開這個先例。」

李瑋不好意思地笑笑,低聲問道:「大將軍,你知道伏氏學嗎」

李弘和張燕互相看看,又不約而同地望向對面的伏完。長公主正坐在伏完的席上,親熱地摟住伏完的胳膊說著什么。伏完手捋須,手端著酒爵,笑得眼睛都快眯成條縫了。

張燕立即明白了李瑋的意思,心中霍然開朗,「正統儒學。」

「對,對」李瑋急切地說道,「道儒相融,援道入儒,這個提法太過張揚,不合時宜,牽扯面太大,具體實施起來阻力驚人,而且後果難以預料,在目前的形勢下,長公主和陛下不可能同意。如果我們以伏氏學為先鋒,舉起復興正統儒學的大旗,把道儒相融,援道入儒掩蓋在這面大旗之下,那么實施的難度就要小得多。而且無論是經學各派,還是長公主和陛下,在當前新經學初立不穩,經學各派之間矛盾重重,互相攻擊和指責的情況下,誰都沒辦法拒絕伏氏學提出復興正統儒學的建議,誰也沒有充足的理由予以強烈反對。」

「過去揚雄提出復興正統儒學的時候,今文經學家獨大,他根本撼不動。王莽新朝的時候,劉歆推出古文經學,結果還是遭到了同樣的命運。今天的形勢就完全不樣了。今天今文經學衰落了,古文經學又未能成為主導,而新興的鄭玄大師的新經學因為創立時間短又沒有形成氣候,經學三派鼎足而立,正統儒學恰好可以趁虛而入。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朝廷支持復興正統儒學,可以讓儒學形成四方鼎立之局。」

「伏家伏氏學的精髓就是正統儒學的精髓,而伏家又是傳承四百年的經學大家,又是皇親國戚,伏完更是當今陛下的外祖父,長公主殿下的姑父,就憑這幾點,伏氏學完全可以得到陛下和長公主的支持,可以成為復興正統儒學的先鋒。如此來,復興正統儒學就成了儒家各派內部的事,我們可以因此最大程度地消除儒道兩家之間的矛盾,緩和朝廷和經學各派之間的矛盾。」

「朝廷的宗旨是以儒學做為官學,也就是說,正統儒學新經學和今古文經學都可以立學官,建學科,共列於官學。大漢的官學是儒學,是集中了各學派的大儒學。儒學各派共存於官學,都是官學的種,都可以設立博士。儒學各派因此有了競爭,有競爭就有發展,有競爭就有活力,儒學因此可以迅速煥發青春,煥發生命力。隨著時間的延續,隨著儒學各派互相取長補短,相信在代兩代甚至數代儒士們的努力下,儒學最終會找到條正確發展的道路,後代儒士們也肯定會創建個既能超越經文學,又不同於正統儒學,非常有利於大漢生存和發展的嶄新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新儒學。」

李弘沉默不語。張燕微微皺眉,稍加沉吟後,低聲問道:「正統儒學有它的缺陷,本朝立國之初沒有選擇儒學做為官學,正是因為正統儒學無法幫助朝廷迅速穩定社稷恢復國力。你把正統儒學立為學官,那又如何實現援道入儒,儒道相融之策」

「外儒內道。」李瑋毫不猶豫地說道,「以儒家的禮法名教做為大漢的道德倫理標淮,以道家的無為而治做為大漢的國策。」

「自孝武皇帝以來,外儒內法直是大漢遵循的治國理念,但現在我們在廢墟上重建社稷,我們迫切需要統天下,迫切需要恢復國力。我們現在唯能借鑒的歷史就是本朝立國之初的文景之治,也就是在黃老之學的基礎上實施的無為而治,它在短短時間內,便讓廢墟恢復了生機,讓大漢恢復了國力。」

「光武皇帝也中興了社稷,不過從今天來看,光武皇帝的中興並沒有達到他預期的目標。自光武皇帝後,即使在最鼎盛的時期,大漢的國力也沒有超過文景之治時期,更沒有超過孝武皇帝時期。我們回頭看看歷史,不難發現光武皇帝在國策上既承繼了先朝,也吸收了王莽新朝中有益於改良先朝弊端的很多改制之策,但因為種種原因,光武皇帝和王莽樣,不得不向今文經學低頭和妥協,不得不把先朝的很多弊端繼續繼承下來。」

「四百年過去了,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座巨大的寶藏,我們應該從這座寶藏中挖出珍寶,而不應該守著寶藏事無成。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就是我們的兩面鏡子,我們要以史為鑒,吸取先人成功和失敗的教訓,讓大漢走上條繁榮富強,長治久安的正確道路。」

「外儒內法改為外儒內道」張燕想了片刻,繼續問道,「具體辦法呢」

「本朝立國之初,高祖孝文皇帝孝景皇帝都沒有選擇正統儒學作為官學,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點就是儒學的治國理念不適合當時的形勢。當時皇權尚未鞏固,軍功階層外戚和郡國王還有著相當強大的勢力,他們崇道黜儒,正是為了讓皇帝垂拱無為,不去干預郡國事務,以使其既得利益不受皇權侵害。」

「也就是說,道家黃老之學最終遭到孝武皇帝廢黜的原因是皇權和相權的制衡,孝武皇帝需要絕對權力,需要皇權至上,需要集權,但正統儒學同樣無法做到這點,於是董仲舒大師的新儒學應時而生。」

「今天,我們同樣需要皇權和相權的制衡,而道家黃老學說正好合適,同時道家黃老之學又融合了法家的治國理念,它的治國之策更優越於法家,這就是我們把治國理念由外儒內法改為外儒內道的原因。」

「然而,道家黃老之學遭到廢黜的年代太久了,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