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4(2 / 2)

老大是女郎 羅青梅 1246 字 2022-07-10

眾人應喏,剛離去,下面一波人又來了。

傅雲英直接回大理寺交差,袁三和傅雲啟回高坡鋪傅宅。

霍明錦派兩個人跟著她,「他們自小跟著我,絕對忠心。如果事情有變,按他們說的做。」

她點頭應下,她沒有三頭六臂,在宮變面前,終究勢單力薄。目前她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為朱和昶進京做好接應准備。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她得確保自己是黃雀,才不會浪這個大好時機。

大理寺的人見她提早回來,有些詫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人物自然不會離開京城,小嘍就不一樣了,這時候有路子的小吏都在想辦法往外跑,她得了外差,怎么不在外面多躲幾天,怎么還提前回京了?

面對各種試探,她回答說,「良鄉那邊的事情已經料理得差不多了,我答應老百姓幫他們求糧種,急著回來辦這事。」

又問同僚是該請示工部還是找戶部。

陸主簿告訴她:「糧食糧種的事工部、戶部都管,找誰都行,就看哪邊好說話。」

之前在汪玫身邊擔任助手期間,傅雲英認識不少工部的人,幫他們繪制過輿圖。她主持刊印水利、農事方面的書冊時,經常找工部給事中等人請教。

當了官不代表就不做學問了,吏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的官員平常私下里有結社的風氣,七八個年紀相當、談得來的年輕官員常常相約游從吟詠,詩歌唱和,品評各自的文章。

可別小看這種私下里的來往,這也是擴充人脈的一大捷徑。

姚文達當年也是這種文社的成員之一,他屢次得罪沈介溪,社員都會設法為他奔走說情,所以他老人家脾氣這么大,得罪了那么多沈黨,蹉跎多年以後,還能升遷。

刑部差事不多,大家閑著沒事干,三五不時就聚一聚。傅雲章才名遠播,常被同年推薦去參加各種不同的詩會,從而認識更多文豪大家。傅雲英沾他的光,偶爾也能在詩會上露露臉,她不寫詩,只做文章,詩社的人也不強求,各有所長,探討學問,才是文社結社的初衷。

而且她生得好看,招她入社,能給文社添點風雅氣,讓其他文社那些歪瓜裂棗自慚形穢,何樂而不為?

那些舉世聞名、家喻戶曉的名儒詩人大多不耐煩做細致活兒,或是身居高位忙於庶務,沒法專心學問,自己也不記得寫了多少文章。傅雲英入社後,接下整理出版的活兒,任勞任怨,不求回報,以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

名儒們心里很受用,被一個年輕的後輩崇拜,而且是一個生得如此俊秀的後生,誰心里不沾沾自喜?

人家可說了,「先生如此錦綉文章,字字珠璣,鞭辟入里,讀來振聾發聵,怎能埋沒?」

於是現在文社中出書、出詩集、文集的事都是傅雲英經手辦理,雖是枯燥的苦差事,她卻受益良多。

結識一個學派的長者,等於和他的學生、家族都結下善緣。

比如她剛把為良鄉縣請示下發種子的文書送到工部,工部主事就痛快通過她的請求,她認識工部主事的老師。

她為糧種的事忙前忙後,第二天糧種便發往良鄉了。

陸主簿笑話她:「有成了功勞也不在你身上,何必這么多心思?」

她笑而不語。

對她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對當地老百姓來說就不一樣了。在其位,謀其政,她當一天的官,就努力多做幾件實事,如此方不辜負辛辛苦苦從一介鄉野丫頭爬到這個位子上。

主持完春耕儀式,傅雲英果然獲得升遷,仍然在趙弼名下,任右寺副。

她拿到任命文書的那天,沈介溪再度上疏辭官。

這一次也不知他是真心想辭官,還是試探皇帝的底線。

皇上仍然駁回他致仕的請求。

群臣明白了,皇上不會輕易放過沈介溪。准許他致仕,至少是給他留一個體面,堅決不放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