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他們如何知道,慕容復所歌的並非漢語,而是他慕容鮮卑族中,代代相傳的一支歌謠。

《晉書》有載,前燕明帝慕容之父慕容,有庶長兄名吐谷渾。二人部下馬斗,慕容因怒其兄,兄曰:「當去汝於萬里之外。」遂離部西行。悔之,令長史樓馮追還,吐谷渾曰:「今因馬而別,殆天啟乎?諸君試驅馬而東,馬若還東,我當隨去矣。」驅之,馬不肯行,東行數百步,輒悲鳴而西。如是者十余輩,樓馮曰:「此非人事也。」乃止。吐谷渾遂至白蘭以西千里之地。慕容思念長兄,作了此歌。歲暮窮時,常常歌之。

其歌曰:「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歸馬不歸。」

鮮卑謂兄為阿干,這二字,便是漢人喚的「兄長」之意了。

「阿干身苦寒,辭我土棘住白蘭。我見落日不見阿干。

「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干!」

一聲歌罷,慕容復橫刀不發。其時殘陽將盡,余暉如血灑得滿身,照見兩行淚水,自他臉頰上慢慢地滑落了下來。

五雜俎,侯門戟。

往復還,道上檄。

不得已,天涯客。

五雜俎,非煙雲。

往復還,胡馬塵。

不得已,攖龍鱗。

唐雍裕之《五雜俎詩》

第十回終

第十一回聽四面邊聲楚歌頻作1

大理國中那鎮南王夫婦薨於道路,世子扶靈歸國之事,迅即傳遍了京城。鎮南王甚得民心,眾官百姓迎出十余里外,城內城外,處處悲聲不絕。

段譽便入宮去拜見段正明,伯侄二人一見,四目通紅,各自張臂抱在一處。段譽一面流淚,一面將父母如何自盡,自己身世種種盡都說了,泣道:「孩兒原是孽種,這便遁跡山林,再也……再也不踏進大理城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