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0(1 / 2)

生卻知道他這話里的辛酸,憐惜地說:「我年紀大了,也不怕說你一句也許你只是緣份未到,緣份到了你自然就能成親了,自有那不計貧富的人願意跟你。」

嗯,已經有一個了。

吃過晚飯,女子們在庭中拜月時,崔燮也坐在小院一塊假山上看著月亮,悄悄哼著走調的曲子。

不能成親、暫時不能見面又怎么樣?宮牆里外,還不是同照這一輪明月?

第120章

中秋節陸先生雖然跟同年去玩了,但他也不曾忘了為人師表的責任,是給學生們都留了作業才走的。

節日過去,和哥乖乖地交了一沓大字,背了一百字的千字文;崔啟雖不用考學,也得背幾篇古文,養胸中文氣神。這倆人都是白天上學,崔啟到午後就要去打工,和哥也只學到申初就能休息。到晚飯後,就輪到崔燮帶著作業過去請他點評了。

題目雖是最普通的賞月詩,但千古以來人人都寫,寫的不是月,而是望月時的情懷。有人望月思歸,有人望月懷人,有人感傷時事,看詩詞就能看出人的胸襟品性。

陸舉人接過卷子,拿出一管小筆,邊看邊蘸著朱砂在卷子上點點兒。

崔燮那詩雖還寫不出有什么值得畫圈的佳句,卻也意思質朴,文字清通,感情內斂得恰符合台閣體中正平和的要求。雖然見著明月就寫離別是大俗的手法,可他寫的不甚哀苦,還能看出心底寬闊,值得點個點兒表揚一下。

他寫的是:「宇內清光滿,高風動露蟬。秋從此夜重,月向離人圓。今古同一照,江山各自妍。登樓無所拜,唯憶轉流年。」

陸先生看著看著便搖頭笑了起來:「叫你先嚴守格律練著,你倒是自己就用起拗救的法子了,怎么,實在撿不出詞來了么?」

崔燮笑道:「是我寫得不好。本想寫『秋從今夜重,月向遠人圓』,卻又覺著『今』字與後面重了,於是改用了將今這個平聲字改成了仄聲,對句該仄聲的改用平聲。」

而且這個「離人」寫的是他自己,可不是崔參議跟他那小兒子。他現在就站在北京地面上,離著自己穿越前的宿舍才七八公里,也不算個「遠人」,只是離開了從前的時代和環境罷了。

待在同樣的北京城里,卻遠隔五百多年的時光,可觸而不可及。若是朝後穿越,還能看看自己生活時代的遺跡,可穿到五百多年前的成化朝,卻是除了一本化學書、幾部網絡小說,滿滿一硬盤的小電影,就什么念想都沒有了……

剝離開日常忙碌的工作、學習和幾乎占據了所有閑暇心思的那份感情,在他心底深處盤旋不去的,其實也還是對穿越前那個世界的思念。

崔燮暗嘆了一聲,一旁判卷子的陸先生也長嘆了一聲。

陸舉人自己就是背景離鄉,為著科舉飄在北京的。他家里也有妻兒老小,月到中秋,離愁別緒重重壓在心底,這樣最俗套的離人之思卻恰恰勾起他自己的心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