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鄉試(2 / 2)

奪明 梧桐疏影 1640 字 2022-09-13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這是第一篇時文的題目,出自論語。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孔子跟顏回說,我道能行,那就在這個社會上施行我道,倘若這個社會不能允許我道推行,那就藏道於身,能做到這樣的,只有我和你了呀!

當然,在這里這樣解釋是不行的,必須用八股文闡述,按照一定的格式,按照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的內容解答方才合適。

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此兩句乃八股文之破題,楊瀾有了這兩句,接下來的文章就如奔泉般從筆尖涌出,不多會,白紙之上便滿是黑色的字體,雖然,楊瀾本身不通書法,卻也覺得自己筆下的字體甚是好看,幸好,這身體仍然保留著原來那個主人的記憶和能力,不然,他只能枯坐到天黑了!

寫完之後,檢查了一遍,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格式有沒有錯漏,再看看是不是犯忌,發現沒有問題之後,楊瀾開始閉目養神,等候墨干,待墨干之後,他將已完成的試卷放在一邊,將下一張試卷放在了身前。

大約申時初,楊瀾就將那七篇八股文做好了,做完之後,距離交卷的時間尚早,他將試卷從頭到尾再細細看了一遍,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了,就將試卷放在一旁,就著茶水吃了一個饅頭,隨後上榻閉目養神。

若是一般的考生,唯恐時間不夠用,就算做完了試題,也要不停地檢查,檢查一遍不夠,再檢查第二遍,一直檢查到交卷的時刻,仍然意猶未盡。畢竟,這幾張薄薄的試卷,乃是他們生命之中無法承受之輕,日後,是龍還是蟲,就指望它了!

楊瀾與他們不同,他的心態畢竟和這個時代隔著一層,就算有著楊鳳梧的記憶和情感也是如此,這具身體,終究是以他的靈魂為主。

他對於這個時代還沒有多么強烈的認同感,參加鄉試也不過是隨著這具身體的某種慣性罷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暫時還處在迷惘的狀態中。

到了酉時三刻,房門打開了,一個小吏行了進來,他朝楊瀾作揖說道。

「秀才,可要點上蠟燭?」

楊瀾從榻上起身,搖了搖頭,徐徐說道。

「不用了!」

於是,便交了卷,出得場來,不一會,就走出了貢院,到得門外,三三兩兩的考生已經相繼出來,有的人徑自離去了,有的人仍然流連在貢院門外,三兩個熟識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問著對方所作之文,不時有人捶頭頓足,連聲抱怨。

沒有見到范進的身影,楊瀾走到廣場的一角,正對貢院大門,背靠牆壁而立,夕照從貢院的飛檐竄了下來,撒了一地金黃,那光暈堪堪抵著他的腳尖方才停下,他容身於陰影之中,路人若不仔細留意,很容易將他忽略過去。

一個白衣秀士出現在貢院門外,二十上下的樣子,長得劍眉星目,神情俊朗,霞光落在他身上,宛若批了一身金色的衣裳。

楊瀾認得那人,河間府肅寧縣有名的才子魏好古,魏好古出身官宦人家,祖上曾經做過一任尚書,如今,也有人在外地為官,每任肅寧知縣到任,都會前往魏家拜訪。

這魏家家世顯赫,魏好古卻不是什么紈絝之輩,自幼就有神童的稱號,十三歲即中了秀才,頓時聲名遠播,連整個北直隸都為之震動。

魏好古中了秀才之後,卻沒有參加鄉試,而是四方游學,拜訪名師,後來,在洛陽龍門書院的理學大儒顧雙門下學習,直到一年前才回到了肅寧,准備今年的秋試。

楊瀾和魏好古並沒有什么交集,兩者生活的圈子大不相同,不過,都是肅寧的秀才,低頭不見抬頭見,相互之間也算是點頭之交。

魏好古乃是肅寧縣以及河間府生員的代表,他一出來,一干人等就圍了過去,道賀,恭喜之聲不絕,就像魏好古已經特定中舉一般。

那魏好古一邊微笑著回應眾人,一邊望向四周,最後,他的目光落在陰影中的楊瀾身上,兩人的視線在半空中相逢。

楊瀾將視線淡淡的移開,魏好古的目光微微閃爍,過了一會,他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往楊瀾這邊走來,身後,跟著一群青衫書生,只聽得一陣嘰嘰喳喳之聲,一路奔涌過來。